祭孔典礼——让孔子在中国人的心中再次站立起来!

栏目:快评热议
发布时间:2023-10-02 21:52:53
标签:

祭孔典礼——让孔子在中国人的心中再次站立起来!

来源:“四海孔子书院”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四年岁次癸卯八月初一日丙子

          耶稣2023年9月15日

 

再有十来天,全国各地的文庙、儒学社团和书院,将要迎来一年中最为重要的大事,那就是祭孔。最近几年,随着国家进一步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各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机构如雨后春笋一般,呈现出勃勃生机。而祭孔活动,从一开始的不被了解,到最终被人们普遍接受,爱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们越来越习惯并期待9月28日这个神圣而庄严的时刻。

 

中华文化从夏商到周朝时期,经历了从蒙昧时代到理性时代的过渡,早期的先民们心目中直通神灵的祭祀活动,逐渐被赋予“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教化意义。我们如今最为熟悉的“礼”,本质上就是从祭祀而来。我们常常自称为“礼仪之邦”,这其中就包含着礼仪制度和礼教精神。

 

 

 

中国,古称华夏,“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祭孔是华夏民族的礼教的一种。因此,了解祭孔,熟悉祭孔的流程,乃至参透祭孔的意义,对于当今时代,我们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参与祭孔典礼是对圣贤精神的最直接的体认。熟读经典,心有所思,起而行之,来到孔庙瞻仰圣贤,或者加入到祭孔活动当中,那种整肃与庄严,令人无言感动。如果我们一时无法体贴古人的境界,无法走入圣贤的世界,那么,祭孔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门:双手合胸,作揖恭拜,把自己全身心投入到与圣贤对话的情景当中,犹如圣贤在我们面前,那种神圣、庄严,瞬间就会灌注我们的四肢百骸。“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民日迁善而不知为之者”,这样的时刻,也是一种润物无声的教化。

 

 

 

礼乐祭孔典礼是对先圣先师精神遗产的肯定与继承。“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古人凡有大事,必举行祭祀活动。在孔子之前,每当学生春秋之季开学时,都要参加一项重要的礼仪,那就是释奠礼。释奠礼原先是为了纪念先圣先师的活动,类似于古代开学典礼的一部分。为何要举行释奠礼?这只是一种形式吗?当然不是。《礼记·祭法》中说:“夫圣王之制祭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菑(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可见,古人所要祭祀的对象,不是随随便便定下的,一定是在生前做过利国利民的巨大贡献,受到万民敬仰的人,去世之后,为后人所怀念。孔子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圣哲。他生前开坛讲学,力挽狂澜,孜孜以求恢复礼乐,他去世之后,他的精神成了代代中国人昂扬奋进的指路明灯。“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诚哉是言也!

 

 

 

中华民族有尊师重教的传统。“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学生受教于老师,师生从建立关系的那一刻,就融为一体了,双方绝对信任,而又绝对付出。孔子,作为一名老师,他一生毫无保留地去传道、授业、解惑,师徒如父子,一拜师便是永久的师生关系。在孔子去世之后,弟子们都为老师行“三年之孝”,足以说明孔子在他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我们在孔子诞辰日这天,举行纪念他的典礼活动,就是希望孔子在这一时刻,回到我们心中,让那种杏坛受教,如沐春风的教育感受再一次“昨日重现”。让世人看到,只有尊师重道才能薪火相传,只有全身心投入,才能领会教育的本质。

 

 

 

今日祭孔,目的无他,就是希望孔子真正再次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导师,让孔子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再次站立起来。中国人面对世界,面向未来,不亢不卑,从容应对,展现自古中国人的君子气象。

 

学好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诵诗书,习礼仪,谱雅韵,奏华章,我们希望,在每年的这一时刻,我们每一位中国人,乃至全世界的华人,都能四海同心,捧起经典,以喜悦中和的心情,走进孔子的世界,传递圣贤的精神!

 

928,我们期待:

 

遇见生命中一位无与伦比的生命典范。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