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泽步 著《汉代经学中五行说的变迁》出版

栏目:新书快递
发布时间:2023-11-02 22:10:04
标签:

平泽步 著《汉代经学中五行说的变迁》出版

 

 

 

书名:《汉代经学中五行说的变迁》

作者:平泽步

出版社:汲古书院

出版年:2022117

 

【内容简介】

 

本书根据与经学有关的文献资料,对五行学说在汉代的发展进行了论述。五行说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存在,在此期间产生的各种言论,到汉代才得以完善和综合化。而且,这种整备和综合化还关系到后代的发展和飞跃。在长达两千多年的五行说史中,汉代可以说是最早的成熟期。


然而,在汉代有关五行说的文献资料中,关于它的成立年代仍存有不少疑问。根据这些不确定的资料推论而来的结论仍然是不确定的。因此,本书将范围缩小到研究积累深厚的经学,依托相对可信的资料进行探讨。


由此得出的见解大致如下。先秦时期展开的各种五行学说,在西汉时期各有不同的发展,并且为儒者们所用。但是,在这一时期几乎没有发现将系统不同的这些五行说跨越领域进行整合的动向。另一方面,西汉末年刘向刘歆尝试对五行说进行系统梳理,东汉以后,对各种文献中可见的五行说进行整合说明的讨论开始活跃起来。


也就是说,西汉以前和东汉以后,关于五行说的讨论方向大不相同。而这个转折点应该是刘向/刘歆。


本书对以上情况,专门运用经学资料进行了验证。并且,以在此得到的见解为基础,关于开拓进一步研究五行说的可能性,设置了两篇附论进行论述。

 

【目录】

 

序论

第一章 先秦时期

第一节 “木火土金水”

第二节 时令

第三节 邹衍的五德终始说

第四节 《日书》中的五行

 

第二章 西汉时期

第一节 汉朝的德运

第二节时令

第三节 《洪范五行传》

 

第三章 刘向

第一节 《洪范五行传论》

第二节 五德始终说与说卦传

 

第四章 刘歆

第一节 《洪范五行传》的改造与运用

第二节 五德终始说

第三节 易经的定位

第四节 王莽“奏群神为五部兆”的结构

 

第五章 后汉时期

第一节 修母致子说

第二节 关于月令的各种问题

第三节 郑玄的五行说

 

结论

 

附论

附论一、《南齐书·五行志》《魏书·灵征志》所引《洪范五行传》与《洪范五行传论》

附论二、关于《太平经》中的五行说

 

引用书目/后记

 

【内容概要】

 

本研究考察了汉代的五行学说,特别是在经学中的发展。

 

五行说早在先秦时代就已存在,这期间产生的各种言论,到了汉代才得以完善和综合化。这种整备和综合化,关系到了后代的发展和飞跃。在长达两千多年的五行学说史中,汉代可以说是最早的成熟期。

 

汉代的特别是与经学相关的五行说倾向,大概可以归纳为,先秦时代展开的各种五行说,在西汉时期各有不同的发展,其中的月令、五德始终、洪范五行等,也开始为儒者所用。到了西汉末年,刘向、刘歆尝试将其体系化,到了东汉时期,跨领域的讨论开始活跃起来。

 

第一章以先行的研究为基础,对先秦时期的五行说进行了梳理。这个时期,已经产生了“木、火、土、金、水”五种名称,以及五行、方位和季节的分配,还有五行相胜的规则等基本要素,可以说,这是五行说的萌生期。在这一时期的言论中,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发现超越领域的共同点和影响关系,但相互之间的差异较多,并且找不到消除这些差异的讨论。

 

第二章,对西汉时期的五行说,特别是五德终始说、时令说以及《洪范五行传》进行了研讨。它们虽然同样使用五行,但各自都有自己的理论和体系,在比较不同领域的内容时也会发现矛盾。例如,各系统的差异依然存在,事物之间的配合和所使用的五行理论(相胜、相生、相沴等)是不同的。也就是说,和先秦时期一样,仍然有各种杂乱的学说分别发展。也正是在这一时期,《洪范五行传》、五德始终说、时令说逐渐为儒生所使用。可以说,这是五行学说转入儒学的时期。

 

另外,为了显示刘向、刘歆以后的五行说出现了新的倾向(趋向综合化、体系化),在第一章和第二章对他们以前的五行说,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考察,即不限于经学,而是对很多五行说进行了考察。

 

第三章、第四章分别讨论刘向和刘歆对五行说的梳理和系统化。刘向父子将几种理论和内容各不相同的五行说整合到《易经》和《月令》之下。刘向将《洪范五行传》、五德始终进行了阐释和改造,使之符合《易》学,并着手将五行说系统化。于是,在刘歆大胆设想下,将包括五行在内的万象数理置于易理之下,并根据《月令》对五行诸说进行改造,以求统一。

 

第五章介绍了东汉时期经学中围绕五行的讨论。虽说通过刘向父子实现了体系化,但在东汉时期仍然众说纷纭。于是,许多学者尝试着消解不同领域中五行的分配差异,也就是说,在不同领域之间,围绕五行分配的争论十分激烈。为了对抗公羊学,左氏学者别出心裁地提出修母致子说,为了构建以《周礼》为核心的经学体系,郑玄对《月令》的文字进行了晦涩的解释,每个人的动机各不相同。但是,在其背后,五行是一以贯之的理法,在各种文献(特别是经典)中看到的五行说应该被系统地整理,这是一个共同的认识。

 

仅从现存的资料来看,东汉时期以后的这种讨论倾向,主要源自刘向和刘歆。本研究专门运用经学相关(年代比较易懂)的资料论证五行的讨论方向,以刘向/刘歆为界发生了巨大变化。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