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许】《周易》有先天八卦图吗?

栏目:散思随札
发布时间:2023-11-23 19:16:03
标签:

《周易》有先天八卦图吗?

作者:陈嘉许

来源:作者赐稿儒家网发布

 

翻开一本解《易》的书,往往会看到这样一些内容:河图、洛书、太极图、先天八卦图、后天八卦图、64卦方圆图……似乎这些都属于《周易》的基础知识,不知不足以为《易》。

 

无可否认的是,这些图示,以及所附的相应数理,都自有其高明之处,甚至在奇门、堪舆等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笔者认为,就《周易》这部经典的文本本身而言,除了后天八卦图以外,其余的那些图,似乎跟经典文本说不上什么直接的关系。易学理论博大精深,易学实践丰富多彩,后世流行的易学象数,很多都是秦汉以后才出现的,在承认和尊重其高明的同时,也不妨进一步审视其与经典原文的关系。本文要研究的,即是《周易》原文有无先天八卦图的问题。

 

先天八卦图(左图)和后天八卦图(右图),是易学经常涉及的两个八卦图。在宋代易学大家邵雍阐明先天八卦以前,本来只有一种右图所示的八卦图。民国尚秉和先生偶以先天八卦解《易》,并力主先天八卦之成说,他认为在邵雍以前,自古就有“乾南坤北”、“离东坎西”等八卦位序(尚秉和《周易尚氏学》“总论”之“第十一论先后天之卦位”,中华书局,1979年,第9-10页),其所引证的《左传》、《易林》等典籍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后面会就他引证的有关爻辞的解释提出不同看法。

 

 

 

认为《周易》有先天八卦图的内容,依据主要有二,一是《说卦》有一段话,应该是介绍先天八卦的,二是《既济䷾ 》九五爻辞,其方位原理应该用先天八卦才能解释。

 

一、《说卦》有关内容分析

 

《说卦》那段话如下:

 

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雷以动之。风以散之。雨以润之。日以烜之。艮以止之。兑以说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

 

通常认为这说的是先天八卦的内容,在断句方面,则以“是故易逆数也”连在“知来者逆”后面而与下句断开。

 

笔者在以前的文章中,曾经论及注疏传统“偏重语义忽视结构”的问题。面对比较费解的文本,有时候暂时跳出字面,在全篇、前后文语境里审视其结构意义,会有助于对字面的理解。这里就让我们先看《说卦》全文的结构。全文大约可以分为三章,主题分别是这样的:易道的宗旨和梗概,八卦相互作用生养万物,八卦与万物的对应举例。限于主题和篇幅,这里不讨论其余的部分,只在第二章的语境中考察前面引用的那部分文本。

 

这部分文本,在第二章“八卦相互作用生养万物”语境中一起断句标点如下:

 

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雷以动之,风以散之,雨以润之,日以烜之,艮以止之,兑以说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

 

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齐乎巽,巽,东南也;齐也者,言万物之絜齐也。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盖取诸此也。坤也者,地也,万物皆致养焉,故曰致役乎坤。兑,正秋也,万物之所说也,故曰说言乎兑。战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阴阳相薄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劳卦也,万物之所归也,故曰劳乎坎。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

 

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动万物者莫疾乎雷,桡万物者莫疾乎风,燥万物者莫熯乎火,说万物者莫说乎泽,润万物者莫润乎水,终万物始万物者莫盛乎艮。故水火相逮,雷风不相悖,山泽通气,然后能变化,既成万物也。

 

上面第一段话里,“八卦相错”应该是说两两对举的两个卦之间阴阳爻性刚好相反,或者说正好互补(比如兑☱与艮☶刚好互补),这个争议不大,“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则比较费解,历史上解释争议较大。“数往”和“知来”对举,结合《系辞》“神以知来,知以藏往”等类似用词,可知“数往”本义应为研究过去已知的事物,“知来”本义应为知道未来出现的事物。再从接下来的语境看,八卦自身的“知来”不是预测未来,而是八卦相反相成,经历八个环节,生养一个新的事物。对于生养事物的八卦自身而言,那不是预知未来,而是造就未来;对于我们观察研究者而言,这个过程就是我们的“知来”。类似的,研究过去已知的事物,对于八卦自身而言,只是既有的成就而已;对于我们观察研究者而言,这个回看的过程就是我们的“数往”。

 

再看“顺”“逆”的问题。仔细研究原文,会发现八卦的出场顺序,原本依次是这样的:天(乾)→地(坤)→山(艮)→泽(兑)→雷(震)→风(巽)→水(坎)→火(离)。“逆数”之后,八卦的进展序列成了这样:雷(震)→风(巽)→雨(坎)→日(离)→艮→兑→乾→坤。显然,“顺”是从天地定位,一路顺次进展到水火功用,追溯了物理环境的形成;“逆”则是从雷风开始,向前反推到乾坤二卦,分析了生命(代指所有万物)的形成。进而可知,最先的八卦出场顺序即为“顺”,其后的八卦进展序列则是“逆”。当然,这个“逆”也不是完全严格倒推的,震巽坎离在局部上依然是遵照原来“顺”序的,这个不必太较真了,大体上还是逆推的就行了。

 

在“顺”里提到的八卦,都不是抽象的卦名,而是天地、山泽、雷风、水火这些具象的事物,没有感情色彩,纯属物理作用,表明物理环境是依托于现实物理而形成的。在“逆”里提到的八卦,则半具象(雷风雨日)半抽象(艮兑乾坤),半物理(动散润烜)半感情(止说君藏),表明生命的形成,是形而下(具象)与形而上(抽象)的结合作用、物理与感情的结合作用,从而可知,生命,是灵(心)与肉(身)的统一。

 

这样来看原文,似乎就比较容易理解了。用白话转述一下第一段的大意,大约是这样的:

 

天(乾☰)地(坤☷)上下定位,山(艮☶)泽(兑☱)相互通气,雷(震☳)风(巽☴)相互激迫,水(坎☵)火(离☲)互不相向(水火不容)。八卦交错推衍,要知以往,从前往后顺着进展就行了,要知未来,则是从后往前逆着推展的,所以易道从后往前逆推,就是先以雷(震☳)激发,次以风(巽☴)布散,次以雨(坎☵)滋润,次以日(离☲)干燥,次以艮☶止避免消散,次以兑☱悦欢喜其情,次以乾☰君使其有序,后以坤☷土令其有归。

 

再回看第二章的三层(三段话),第一层是以生命为核心,说明八卦如何通过“相反相成”而生养万物,第二层讲八卦对于万物所起的时空定位功能(八卦图),第三层用一个“神”字,归结赞叹八卦生养万物的不可思议。

 

可见,这里本没有什么“先天八卦”,第二层才是讲解卦序及其定位功能。解释史往往在“数往者顺,知来者逆”这八个字上面大做文章,以为里面包含了多么精妙的八卦推演法则,断句则以“是故易逆数也”连在“知来者逆”后面而与下句断开,即:“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这样“易逆数也”就成了前面八个字推演法则的结论,似乎是大可不必的,因为这样事实上否定了易道的“数往者顺”。“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这句话,一路顺序描述了,或者说回顾了,天地之间物理秩序是怎样建立的。

 

另外比较有趣的是,加了标点以后从“天地定位”至“坤以藏之”,竟然就是一句话,中间没有句号,照理说应该有句号才对,比如加在“知来者逆”后面。笔者原先也是这么想的,后来觉得还是尊重古人的说话习惯比较好,人家应该就是一口气说下来的,这里面有个语感的问题。多说一句,古籍加现代标点也许会有某些问题,不过儒典还好。

 

二、《既济䷾》九五爻辞分析

 

卦爻辞可能涉及先天八卦,以《既济䷾》九五爻辞最为典型:

 

九五: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礿祭实受其福。

象曰: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时也。“实受其福”,吉大来也。

 

爻辞大意是说,东边邻居杀牛,不如西边邻居用微薄的祭礼能实在感召上天之福。


《周易尚氏学》是这样解释的:

 

离位东,故曰东邻。坎位西,故曰西邻。离为牛,兑为毁折、为斧,故曰东邻之杀牛。坎为饮食,故为祭。礿,薄祭也。坎为薄,故曰西邻之礿祭。乾为福,杀牛而祭,当受福矣,然不如礿祭受福者,以坎当五,得中正之时也。此离东坎西之确证。郑氏谓离日出东故曰东邻,坎月生西故曰西邻,而不知离即在东,坎即在西,则卦象失传之故也。又汉人往往以纣与文王之事说此爻,非。(《周易尚氏学》,第280页,句读标点有改动)

 

震☳为东,兑☱为西,但这个卦里没有震☳兑☱之象,从而“东”、“西”的措辞非常费解,郑玄说“离日出东故曰东邻,坎月生西故曰西邻”也确实牵强,似乎只能用先天八卦的方位来解释了,先天八卦离☲为东坎☵为西,尚先生解释之后,进而得出结论:“此离东坎西之确证。”

 

问题是,他解释了“东”“西”二字,却对“邻”字忽略了,而且解释“杀”字又莫名其妙地引入了兑☱“为毁折、为斧”之象,而其实此卦并无兑☱象,恐怕又是他的“半象”之说的一种运用,即九五、上六构成了半个兑☱象,遂径以兑☱取象。笔者对“半象”理论持保留意见,即以此爻为例,如果半象可取,那直接半兑☱为西,半震☳为东就行了,就能解释“东”“西”二字了,又何需扯上先天八卦呢?

 

此爻不能光顾“东”“西”二字,而要留意“东邻”、“西邻”是怎么回事。这里简要提供一下笔者对于此爻爻辞的解释(象辞就不解释了):

 

离☲为南、为屋舍,《既济䷾》初九至九五两离☲相邻,顺时针看南边这两间房舍,则九三体下卦之离☲为东邻,九五体互卦之离☲为西邻;上六为天帝之位,九三与九五都处在祭神之位,九三是呼应上六,九五是近承上六;九三体九三至九五之离☲为杀、为牛,以进献于上六,是为“东邻杀牛”;九五体坎☵为薄,直承上六,是为“西邻之礿祭”;阳爻为实,九三呼应上六,不如九五承接上六为近;所以说“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礿祭实受其福”。

 

既然如此,此爻的方位问题,或许就不需要用先天八卦去解释了。

 

三、余论

 

通过前面的讨论,对于《周易》有无先天八卦图的问题,我们应该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当然本文所涉及的仅限于其“图”,易学领域还有“先天八卦数字”“后天八卦数字”的问题,在后世易学实践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但那其实是另一个复杂的问题,跟《周易》文本也没有什么直接联系。

 

推广开来,再说说河图、洛书、太极图的问题,笔者认为没有讨论的必要,因为实在找不到什么文本联系。把《系辞上》“天一,地二,天三,地四”之类的说法往河洛数字上解释,恐怕不如不解释,就像一加一等于二不需要解释一样。《系辞上》提到了“河出图,雒出书,圣人则之”,只是引用一个流传了很久的传说而已,为的是说明圣人的伟大成就,显然不必直接等同于后世流行的河图洛书。《论语·子罕》里孔子感叹“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也是通过引用虚无缥缈的传说,来表明还是立足当下为好。太极图的问题(不管是周敦颐揭示的太极图,还是流行的阴阳鱼图),仅有一点《系辞上》“四象”似乎可以扯上关系,易学史一般用“太阳”、“太阴”、“少阳”、“少阴”来解释,但《系辞上》“四象”其实是指四个季节。针对《系辞上》这些文本内容,拙文《蓍占原理试解》有专门的解释和探讨。当然了,还是那句话,就算没有直接联系,也不是要否定它们的高明和价值。

 

(作者简介:陈嘉许,男,西历1979年生,主要研究先秦儒学与宗教。)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