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笔书院2023年第十七期读书简报

栏目:青春儒学
发布时间:2023-11-25 10:54:15
标签:

落笔书院2023年第十七期读书简报

来源:“海南落笔书院”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四年岁次癸卯十月初六日庚辰

          耶稣2023年11月18日

 

2023年11月12日上午九点,落笔书院举行了本学期第七次读书会。全体师生向大成至圣先师行礼后,一同继续研读《礼记·中庸》篇。全体师生通过研读对《礼记·中庸》篇的理解收获颇多,依次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共同阐释了“中庸之道”。

 

 

 

体育学院康体2101班的王立葳同学认为“素影行怪”这段是对孔子的人生写照,孔子在乱世积极入仕,并没有把自己“隐”起来,在入仕的过程中,遇到过多次困难,孔子依然“遵道而行”,即使他的想法不能被君主采用,他也是“遁世不见知而不悔”。他认为“君子之道”这段反映了儒家为学路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虽然最后的目标远大,但最开始是从自己做起,从最亲最近的家庭做起,这也启示我们需要脚踏实地、循序渐进。最后,王立葳同学对“鬼神之为德”这段的“鬼神”的含义与宗教中的“鬼神”做了对比,他认为儒家的“鬼神”是抽象的,而不像基督教或者伊斯兰教里的“鬼神”是具体的。

 

社会学院行政2101班的高翠娥同学认为文本中提到的南北方之强的阐述体现的差异与当时历史时期的文化和地域性政治化发展有关系,后半篇写了孔子在对其弟子阐释何是“强”的问题上将品德修养和国家政治生活所联系在一起,将具体文化阐释折射在人的精神世界和具体行为上,把“强”的抽象化概念向可视化、具体化进行了转化,使弟子更易于理解,语言具有通俗易懂的特点。其次,“君子之道,费而隐……察乎天地“中提及的”大“和”小“这个概念,一般是空间、物理、抽象概念,关于两者的界定具有独立性分割特性。“大”和“小”阐释了君子之道的广大而又精微,孔子所论述的“君子之道”是一个永无止境循序渐进的探索过程。她对“忠恕”这一概念联想到了《论语·颜渊》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她认为《论语》和《礼记》中的论述具有相似性,在研读时可以联系起来研读。高翠娥同学表示文中“君子之道四……”虽讲述四种之道,但是远远不止四种,不同的社会角色有不同的“道”。最后,她认为孔子注重丧葬祭祀,主张“敬鬼神而远之”,不仅要对鬼神心存敬畏,也要多关注人的现实生活的“鬼神观”暗指了神道(天道)、人道和中庸之道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2301班的李晋同学认为“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中说到国家政治黑暗时坚持操守、宁死不变,是真正的强,但他认为在国家黑暗时如果没有创新或改动的话,只是坚持固有思想,这样的强并不是真正的强,只不过是外在躯体的强,而不是内在精神上的强。真正的君子应该有包容万物的心,宽容待物,接受这个世界上的对与错,然后以自身阅历去判断是非。他还认为真正的的中庸之道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具体内涵。最后他通过“君子素其位而行”这段对比了现在年轻人的想法,他认为现在年轻人的思想太功利,社会的竞争也很激烈,我们则更需要保守我们的内心,从而不至于盲目和随波逐流。

 

 

 

财经学院财管2102班的刘子帆同学通过“子路问强”这一段联想到了社会的公平和私情,两者的关系具有相互作用。她认为中庸之道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它体现在生活各方面。其次,她认为上天是否保佑人们与人们的德行有关,人的德行要向上,神才会庇佑人们。

 

已毕业留三亚市工作、特意周末返校读书的包玉辰学长认为文中所提的“南方”与“北方”是对孔子当时所处的地界而言。其次,他认为文本所述的中庸之道受当时汉朝“独尊儒术”和“大一统”的时代思想所影响,但整体来看《中庸》篇在讲述中庸之道时逻辑结构严谨。他认为君子真正做到中庸之道是即使一生默默无闻不被人知道也不后悔,同时中庸之道是在行事中自然形成的,不能用自己的道德去绑架他人,如果有人用这种“道”损害他人,就不必施行“道”了。最后,包玉辰学长认为文中所提“鬼神”更多的是指祖先,并认为遵从中庸之道要言行一致,从身边小事做起,才能以小见大。

 

在图书馆任职的康盼盼老师指出能够坚持节律,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就能够做到精神的强,而宽容他人,柔和的对待他人,这就是精神的强。其次,她认为“君子之道……父母其顺矣乎”是围绕着“顺“和”诚“二字展开的,可以理解为诚心和诚意。最后她还指出国家的祭祀活动具有继承性、延续性。

 

盛宝学院的高大良老师由中庸之道联系现实生活指出孔子并不反对追求富贵,但在待人处事上,要有自己的原则和目标,并以此告诫大家:做事需要循序渐进,心态要平静求稳,不能急于求成,功夫到家自然会水到渠成。最后高大良老师通过舜孝顺父母的故事讲述了何谓“小孝”与“大孝”,并指出涉及到的伦理道德问题。

 

学术服务中心的陈彦军老师首先指出在阅读文本时需要坚持文法,但同时也需要跳出文法,比如在论述南北之强时,孔子在叙述完“南方之强”后接着说“君子居之”,而在叙述完“北方之强”后接的是“强者居之”,虽然后面叙述要“和而不流”,但同时是否也能看出孔子更偏向“南方之强”?他指出想达到中庸之道,就要有“强“的特征,君子行君子之道、行中庸之道,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需要自强不息。在与变与不变的问题上陈彦军老师认为,变与不变并不相矛盾,因为中庸篇所提中庸之道是一种指导性的方法论,在实际运用的时候要用方法论指导具体实践。最后,陈彦军老师又指出孔子所述“君子之道”既广大又精微,是一种无止境的探索追寻过程,越细微之事越考验一个人的德行。

 

 

 

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王宏海老师首先指出不同学者对中庸篇的阐述有所差异。他认为文本中孔子所说“南方之强”是理想信念层次上的,而“北方之强”是行为举止层面上的,可以看出南北方人存在性格、民族性的差异,同时“南”与“北”也体现了中原地区向外扩散的空间概念,王宏海老师又通过朱熹对强的论述得出了:真正的强与人们自身的强具有批判性,人们在遵循“道”时要理性批判。其次,王老师认为“上不怨天,下不尤人”体现了君子应该具备自强不息的品格。接着,王宏海老师结合“鬼神之为德”与大家的发言,对“鬼神”做了解释,他指出儒家的“鬼神”更多是指精神和灵的传承,通过家谱、牌位的传承体现礼的秩序,而道家的“鬼神”更多是指具体的鬼神,而百姓在使用时“合而为一”从而导致了“混乱”。最后,王老师对于“治身”进行了总结,他认为“治身”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养身,二是指个体的修养,归根到底就是要以“道”体“道”,以“人”治“人”。

 

本周所读内容及译文

 

原文:

 

子路问强,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子曰:“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

 

君子之道,费而隐。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诗》云:“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言其上下察也。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诗》云:‘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执柯以伐柯,睨而视之,犹以为远。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余,不敢尽;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慥慥尔!”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诗》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耽。宜尔室家,乐尔妻帑。”子曰:“父母其顺矣乎!”

 

子曰:“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诗》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夫微之显,诚之不可掩如此夫。”

 

子曰:“舜其大孝也与!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故栽者培之,倾者覆之。《诗》曰:‘嘉乐君子,宪宪令德。宜民宜人,受禄于天,保佑命之,自天申之。’故大德者必受命。”

 

子曰:“无忧者,其惟文王乎!以王季为父,以武王为子,父作之,子述之。武王缵大王、王季、文王之绪,壹戎衣而有天下。身不失天下之显名,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武王末受命,周公成文、武之德,追王大王、王季,上祀先公以天子之礼。斯礼也,达乎诸侯大夫,及士庶人。父为大夫,子为士,葬以大夫,祭以士。父为士,子为大夫,葬以士,祭以大夫。期之丧,达乎大夫。三年之丧,达乎天子。父母之丧,无贵贱一也。”

 

子曰:“武王、周公,其达孝矣乎!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春秋修其祖庙,陈其宗器,设其裳衣,荐其时食。宗庙之礼,所以序昭穆也。序爵,所以辨贵贱也。序事,所以辨贤也。旅酬下为上,所以逮贱也。燕毛,所以序齿也。践其位,行其礼,奏其乐,敬其所尊,爱其所亲,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宗庙之礼,所以祀乎其先也。明乎郊社之礼、禘尝之义,治国其如示诸掌乎!”

 

译文:

 

子路问什么叫刚强。孔子说:“是南方人的刚强呢,还是北方人的刚强呢,或者还是你自己所谓的刚强呢?宽容温柔地教诲别人,不对无道的人进行报复,这是南方人的刚强,君子守着这样一种刚强。日夜与刀枪铠甲相伴,战死也不怨恨,这是北方人的刚强,尚武好斗的人守着这种刚强。君子与人和睦相处,但不迁就流俗,这才是真正的刚强啊!坚守中庸的道德永不偏移,这才是真正的刚强啊!国家太平,走在正确道路上时,他不改变自己穷困时的操守,这才是真正的刚强啊!国家混乱,离开正道时,他宁愿死去也不改变自己的操守,这才是真正的刚强啊!”

 

孔子说:“故意追求隐僻的生活,行动诡异,这种人后代可能会被人称述,但我不这样做。君子沿着正道前进,半途而废的事,我是不干的。君子依照中庸之道,遁世隐居而不被人知道,也永不后悔,只有圣人才能做到这一点。”

 

君子所奉行的道既广大又精微。黎民百姓虽然愚昧但还是可以知道它的,但至于最高境界的道,即使圣人也有不知晓的地方。普通百姓虽然不贤明,但还是可以实行它,但至于最高境界的道,即使圣人也有不能做到的地方。天地如此之大,但人仍有不满意的地方。因此,君子说的“大”,天下都载不起;君子说的“小”,天下都不能够理解。《诗经》上说:“鸢在天空上飞翔,鱼在深水处跳跃。”这是说君子的中庸之道在天地上下之间都是显豁的。君子所奉行的道,发端于普通百姓,在达到最高境界时便彰著于天地之间。

 

孔子说:“中庸之道不远离人。人去实行中庸之道却远离了人,他就不是在实行中庸之道。《诗经》上说:‘砍伐斧柄,砍伐斧柄,斧柄制作的方法就在手边。’手握斧柄伐木制斧柄,斜着眼审度两者,仍然觉得相差太远。所以,君子应以对待人的方式治理人,直到他们改正为止。忠恕与道不远,不愿施于己身的,也不要施与别人。君子所奉行的道有四条,我孔丘一条都做不到。对侍奉父亲的儿子所要求的,我尚未做到;对侍奉国君的臣下所要求的,我尚未做到,对侍奉兄长的弟弟所要求的,我尚未做到;要求朋友做到的自己先做,我尚未做到。在日常德行的实施方面,在日常语言的慎重方面,我做得还不好,不敢不继续努力,即使有做得完满的地方也不敢把话说尽。言语要照顾到行为,行为要照顾到言语,君子怎么能不笃实忠厚呢?”

 

君子安于目前的地位做他所应该做的事,不羡慕自己地位以外的东西。地位富贵,就做富贵人做的事;地位贫贱,就做贫贱人应该做的事,处在夷狄的地位上,就做夷狄应该做的事;处在患难的地位上,就做患难时应该做的事。如此,君子无处不感觉到悠然自得。居上位,不欺凌下级。在下位,不攀附上级。端正自己不苛求他人,这样就没有怨恨,对上不怨恨天命,对下不归咎别人。所以,君子安于自己的地位等候天命的到来,小人则冒险求得本不应该获取的东西。孔子说:“射箭的道理与君子的行为有相似的地方:假如没有射中靶子,就应反过来责求自己。

 

实行君子的中庸之道,就好像是走远路,必须从近处开始,就如同是登高,必须从低处开始。《诗经》上说:‘夫妻情投意合,协调有如琴瑟,兄弟和睦相处,快乐安顺长久。家庭美满,妻儿愉快。”孔子说:“这样父母是多舒畅啊!”

 

孔子说:“鬼神的功用真是宏大啊!看,看不到它;听,听不到它。它养育万物,没有一种事物可以遗弃它。它使天下的人斋戒沐浴,身穿华丽的祭服,举行祭祀典礼。它浩浩荡荡,好像在天之上,在人身旁。《诗经》上说:‘鬼神来到,不可揣测,不敢对它厌怠不敬啊!’从隐微到明显,真诚的心意就是这样隐藏不住啊。”

 

孔子说:“舜可是个最孝敬的人吧!有圣人的德行,有天子的尊贵地位,有普天下的财富。宗庙祭他,子孙维护他。因此,有崇高德行的人必然会获得应有的地位,必然会获得应有的俸禄,必然会获得应有的名望,必定会获得应有的为命。因此,上天生育的万物,必会因为它们的资质而受到厚爱。所以,能够栽培的就培养它们,而歪斜的就让它们歪斜。《诗经》上说:‘快快乐乐的君子,美德盛明。让上下都感受快乐,上天赐给他福禄。保佑他,任用他,上天这样告诫。’因此,有伟大的德行的人一定是受了天命的。”

 

孔子说:“恐怕只有周文王是个无忧无虑的人吧!王季是他的父亲,周武王是他的儿子。他有父亲开创事业,有儿子继承事业。周武王继续着大王、王季、文王未完成的功业,披挂战衣,取得了天下。他没有失去自己显赫的名声,获得了天子的尊贵,获得了普天下的财富。宗庙祭奉他,子孙维护他。武王年迈的时候才承受天命。周公成就了文王、武王的德业,追尊大王、王季为王,用天子的礼制祭祀祖先。这种礼制一直贯彻到诸侯、大夫、士和普通百姓。假如父亲是大夫,儿子是士,父死就要按大夫的礼制安葬,按士的礼制祭祀。如果父亲是士,儿子是大夫,父死就要按士的礼制安葬,按大夫的礼制祭祀,守丧一年,通行到大夫;守丧三年,通行到天子。但给父母守丧本身没有贵贱的区别,都是一样的。”

 

孔子说:“武王,周公真是最守孝道的人啊!守孝道的人,善于继承先人的遗志,善于继承先人未完的功业。在春秋两季,修缮祖上庙宇,陈列祭祀器具,摆设祭祀服饰,贡献应时的食品。宗庙祭祀的礼制,是要排列父子、长幼的顺序。按官爵排列次序,就可以分辨出贵贱,按职位排列次序,就能分辨出贤与不贤;敬酒时晚辈先向长辈举杯,这样祖先的恩惠就会延及到晚辈,宴饮时按头发的黑白次序坐,这样就使老少有次序。站在应该站的位置上,行先王传下的祭礼,演奏先王的音乐,尊敬先王所尊敬的,亲爱先王所亲爱的。侍奉死者如同侍奉活着的人,侍奉亡故的人如同侍奉现存的人,这是最高境界的孝啊。郊社祭礼。是用于侍奉上天的。庙宇的祭礼,是祭祀祖先的。明白了郊社的祭礼,大祭小祭的意义,治理国家就如同看手掌一样容易吧!”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