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学堂》(中英文)2023年冬季号目录

栏目:新书快递
发布时间:2023-12-28 21:04:34
标签:

《孔学堂》(中英文)2023年冬季号目录

来源:“孔学堂杂志社”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四年岁次癸卯十一月十三日丁巳

          耶稣2023年12月25日

 

 

 

2023年第4期 冬季号

 

目 录

 

“两创”研究(纪念萧萐父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专题)

● 主持人语 / 郭齐勇

● 追忆萧萐父先生,重访“早期启蒙说” / 高瑞泉

● 续论道家学风及其当代启示——从萧萐父先生的“道家风骨说”讲开去 / 詹石窗 冯 雪

● 萧萐父的“早期启蒙说”与“新人学”的哲学观申论 / 吴根友

● 萧萐父先生的心学观探析 / 张志强

 

宋明理学研究

● 宋元金华学派的学术空间与衍变 / 常 新

 

阳明研究 贵州省期刊名栏

● “顺本体是善,逆本体是恶”:王阳明善恶观辨证 / 龚晓康

● 黔中王门大师李渭“毋意为宗”的心学思想研究 / 王路平 石祥建

 

清代学术研究

● 两种演化机制:严复《天演论》对孟、荀人性论的调和及其理论得失 / 马兆仁

 

2023年第4期 冬季号

 

摘  要

 

“两创”研究(纪念萧萐父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专题) 主持人:郭齐勇

 

追忆萧萐父先生,重访“早期启蒙说”

 

高瑞泉

 

摘要:萧萐父先生是著名的哲学史大家,20世纪80年代积极从事和推动易学、王夫之、熊十力研究,有开风气引潮流之功。最能在思想史上留踪并令他可以跻身于思想家行列的,则是其“早期启蒙说”。它的宗旨是寻找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历史契合点,寻找现代文明来自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而其重点是考察“哲学启蒙”,而非徒在行迹上论事。将“早期启蒙”定于以王夫之为代表的明清之际思想家,于萧先生而言,从显性学脉论述,顺接了梁启超、侯外庐的论说;内里却发自学问修为真积力久之功:既出于对中国哲学史多年研究的通盘判准,又对王夫之思想阐释有独到的洞见。因而在“客观实在论”和“真理符合论”两项上,与启蒙运动的“默识点”形成交叠;继而下贯至熊十力研究,强调熊氏继承王夫之的余绪,高扬主体性,返本开新,目标指向了构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关键词:萧萐父 早期启蒙说 王夫之 熊十力 现代文明

 

作者高瑞泉,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暨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

 

续论道家学风及其当代启示

——从萧萐父先生的“道家风骨说”讲开去

 

詹石窗 冯 雪

 

摘要:萧萐父先生所提出的“道家风骨说”与其“道家学风说”关系甚密。从萧先生的精辟论说中我们可以领悟到:道家学风是形成道家风骨的思想文化条件,而道家风骨则是道家学风的精神魂魄。道家既出于史官的文化背景又基于隐者的社会实践,使得道家学风受到了社会实践条件和思想文化条件的双重影响,从而形成了共同的学风。道家学风的基本特点:一是建构了超越名言的“体知”认识论,二是在方法论上表现出了丰富的辩证智慧和可贵的超越精神,三是在文化心态上焕发出一种包容开放的恢宏气象。学习研究萧先生关于道家风骨与道家学风的系列论说,我们深切体会到:应该以道家包容开放的态度来维护好生活环境与学术环境,坚持“道法自然”的生态观,持续从道家学风中获得启示,汲取中国智慧。

 

关键词:道家学风 萧萐父 体知认识论

 

作者詹石窗,四川大学文科杰出教授,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教授委员会主席;

冯雪,四川大学哲学系在读博士。

 

萧萐父的“早期启蒙说”与“新人学”的哲学观申论

 

吴根友

 

摘要:萧萐父的“早期启蒙说”在思想来源处继承了侯外庐的思想,但其“早期启蒙说”中蕴涵着对启蒙理性与现代性所衍生的弊端的反思,则可以说是超越侯先生“早期启蒙说”的新意之所在。萧萐父晚年试图以自己所建构的“诗化哲学”形式来超越西方哲学在中世纪所具有的宗教迷狂和现代实证主义的狭隘,凸显中国哲学的主体性,其“早期启蒙说”所蕴涵的对人的全面性的追求,以及其所提出的“哲学即人学”的哲学观,对于当代中国的现代化和中国哲学主体性之追求,均具有思想的启迪意义。

 

关键词:萧萐父 早期启蒙说 启蒙反思 诗化哲学 新人学

 

作者吴根友,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文明对话高等研究院院长,武汉大学人文学部学术委员会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萧萐父先生的心学观探析

 

张志强

 

摘要:萧萐父先生的心学观,主要展开为三部分:其一,将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理论、真理观、认识论等有选择地、有甄别地与陆九渊、黄宗羲等传统心学作了深度的有效融合;其二,将阳明心学及其后学判定为明清启蒙学说的逻辑起点,提出了具有近代性质的新情理观、新价值观、新伦理观,但这个“新”不是相对宋明理学的“新”,而是相对于整个古典传统伦理观念的“新”,它的背景是明清之际的中国进入了“世界历史”,因此更加强调古今之变而非中西之别;其三,萧萐父认为,现当代新儒学的心学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具体表现为他对熊十力从阳明心学中吸取的“吾即是吾”主动精神的赞赏,以及对唐君毅“君毅之学,人学也”的界定,同时也对徐复观中国人性论史、中国艺术精神中所蕴含的主体人格自由极为肯定。在萧萐父的心学观中,现当代新儒学与明清启蒙学术有着一致的问题意识, 均从心学中吸取资源,作为传统文化现代转化的历史“接合点”。

 

关键词:萧萐父 现当代新儒学 心学 马克思主义 新人学

 

作者张志强,哲学博士,内蒙古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

 

宋明理学研究

 

宋元金华学派的学术空间与衍变

 

常 新

 

摘要:被冠以“婺学”的金华学派在宋明理学发展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从吕祖谦至“北山四先生”,学术谱系清晰,既系统传承二程之学,又辅之经学与史学传统,奠定了金华学派在南宋理学重镇的地位。在常见的关于金华学派的研究中,常常围绕吕祖谦展开,或者以理学为主,或者以经学为主,或者以史学为主,未能全面展示以吕祖谦为主的金华学派全貌。本文遵循“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的指导原则,将以吕祖谦为核心的金华学派置于更为宏阔的文化史、政治史、学术史背景下,全方位呈现宋元时期金华学派“本理学”“尚事功”“重史学”的学术空间及宋元“金华学派”的学术衍变轨迹。

 

关键词:宋元 金华学派 学术空间 学术衍变

 

作者常新,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阳明研究 贵州省期刊名栏

 

“顺本体是善,逆本体是恶”:王阳明善恶观辨证

 

龚晓康

 

摘要:关于善恶,王阳明有着明确的界定:“顺本体是善,逆本体是恶。”其意在于,意念活动随顺心之本体,即是“善”;意念活动违逆心之本体,则为“恶”。由此,“善恶只是一物”与“善恶终不可混”两种看似矛盾的说法就能得以和会:“意之所在便是物”,善恶皆是就意念活动而言,故“善恶只是一物”;“有善有恶意之动”,意念活动于本体有顺逆的分判,故“善恶终不可混”。前者是要反对善恶实在主义,后者则批评了善恶相对主义。而王阳明关于善恶的界定,也涉及如何理解程颢的“善恶皆天理”:一方面,本心发动而有意念,意念发动而有善恶,善恶的分化实为本心流行的天然理则;另一方面,善恶是就心之本体的顺逆而言,而心之本体即是天理,故善恶皆是基于天理而得以界定。因此,“善恶皆天理”并不是说善恶皆根源于本体意义上的天理,而是说对善恶的界定不能离于天理。实则,如何超越对待之善恶以回归绝待之至善,方是王阳明善恶观的旨趣所在。

 

关键词:王阳明 善恶 本体 实在主义 相对主义

 

作者龚晓康,贵州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贵州大学共产党人“心学”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高端智库研究员。

 

明代黔中王门大师李渭“毋意为宗”的心学思想研究

 

王路平 石祥建

 

摘要:李渭从叩问“本心”到“毋意为宗”(毋意为功),把成为“圣人(仁)”当作人生最高的追求,走出了求仁、学仁、识仁、为仁、归仁的为学路径,其心学思想可以归纳为必为圣人、求仁为宗、毋意为功、先行为用、中和为境五个部分。以“毋意”统摄求仁、学仁、识仁、为仁、归仁,认为“毋意,千古圣贤学脉”,“识此之谓识仁,闻此之谓闻道”,故“毋意为宗”的工夫论是李渭最具特色的心学思想。本文从李渭的人格理想、道德本体、体认工夫、致用境界等方面对其心学思想进行系统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李渭 求仁 毋意 先行 中和

 

作者王路平,贵州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贵州省文史研究馆馆员,贵州省易学与国学研究中心主任,贵州省阳明学学会会长;

石祥建,贵州省易学与国学研究中心特聘副研究员。

 

清代学术研究

 

两种演化机制:严复《天演论》对孟、荀人性论的调和及其理论得失

 

马兆仁

 

摘要:严复于其原创成分较多的《天演论》一书之中,不止排斥社会达尔文主义、否定“天行”的“丛林法则”逻辑在“人治”层面上的运用,而更是倡导一种荀式“制天用天”精神。但与其荀式主旋律貌似相冲突的是,《天演论》通篇使用“固有之良”“天良”等辞以指代人性,这又似是一种孟式的人性论。实际上严复于《天演论》实现的,是统合两种演化机制——即“慈幼者仁之本”的亲缘选择与“制自营以保群”的群体选择——并强调“天行”与“人治”的“异物同归”关系,于是初步调和了荀式“善群”思想与孟式“非由外铄”的“固有之良”。

 

关键词:严复 孟荀人性论 《天演论》 亲缘选择 群体选择

 

作者马兆仁(Jordan B. Martin),哲学博士,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助理研究员。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