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筱龙】安陆为什么会产生易学家?

栏目: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24-01-04 20:03:08
标签:

安陆为什么会产生易学家?

作者:孔筱龙

来源:“汉学研究网”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四年岁次癸卯十一月廿一日乙丑

          耶稣2024年1月2日

 

清代的安陆是湖北的一个县,隶属于德安府,在湖北的东北部,看上去是很不起眼的一个地方,不过在清代却产生了一位易学家。不错,这就是李道平。

 

李道平(1788—1844)字遵王,一字远山,号蒲眠居士,湖北安陆人。嘉庆戊寅(1818)举人。代表作《周易集解纂疏》十卷,参与编纂《安陆县志》。

 

《周易集解纂疏》的评价见黄寿祺《易学群书平议》,评价相对于其他易学书籍较高。同时,它也是少数几部应被收入《皇清经解续编》的著作,而王先谦漏收了,他也感到很遗憾。

 

 

 

安陆为什么会产生易学家,是本文想要着重说明的,其中最关键的是三个地方。

 

一是李道平的祖籍。他的祖籍是四川,高祖李梧为明隆庆元年简州举人,1577年(万历五年)来安陆做儒学教官时才定居下来。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提示。因为我们知道,《周易集解》的作者李鼎祚是四川资州人。简州和资州距离很近,两家又都同姓李,所以很可能李鼎祚是李道平的先祖。

 

二是安陆这个地区在历史上的名人,其中就有赵复(人称江汉先生)。赵复是元代理学家,他是元代理学从南方传到北方的最关键的一个人物,所谓“理学北传第一人”。赵复是湖北安陆人,李道平曾倡修赵复祠,可见有效法先儒之意。

 

三是来到安陆的一个李道平的朋友——蒋炯。

 

王昶《蒲褐山房诗话》曰:“蒋炯,字葆存,号蒋村,仁和廪贡,初官慈溪训导,历保县令,分楚北任广济,卓著政声。所居西溪,西南十余里,山环水转,宅幽势阻,长松古桧,梅花竹箭,弥望无际,中有陂田数千顷,澄湖曲沚,复与烟岚相间。蒋氏聚族而居,饶稉稻鱼包皮虾菱橘之利。屋数十椽,聚书万卷,葆存摘蔬瀹茗之外,覃研铅椠,物外翛然。诗学中晚唐,散体文学三苏,长于议论,浙东名士多闻名而访之者。高情朗志,即不主风雅之盟,亦当为山泽之臞也。”

 

李廷锡《纂修安陆县志序》曰:“会钱塘蒋蒋村先生以慈溪司训来官德安经历,尝绾吾邑篆,慨然以修志为任,乃属稿,未竟而有孝感分县之调。”《安陆县志》卷首署蒋炯为原任广济县知县。

 

李道平与蒋炯有深交。李道平《安陆县志序》曰:“安陆故有志,踵而修,因也,非创也。(注:踵,追也)然安陆故有志多不备,且不确。虽踵而修,因也,实创也。大抵修志之难有二:一曰考古,一曰征今。考古之难有二:穷乡僻壤购书为难,有其书矣而有考订为难;征今之难亦有二:事实久远,日就湮没,则搜辑难,而槁项黄馘(注:指颈项枯瘦,面色苍黄,语出〈庄子·列御寇〉),穷檐嫠妇(注:穷檐指茅舍,破屋。嫠妇,指寡妇),又往往晦而不彰,则采访难。且今之修志者,秉笔类,延达宦,克期告竣,以仓邃就事之人迫之,以时日之促加之,以考古征今之难,求其书之无佚无冗、尽善尽美,则难之又难矣。蒋明府蒋邨先生杭州名士也,以慈溪广文来官德安参军,莅任之始,睹吾邑志乘缺略,慨然以修葺为己任,其学既博,而其职又闲,而又不惮于讨论,而又受之以虚心,宽之以岁月,故其书有条有理,其详核视旧志不翅十倍。逮由孝感赞府擢广济令去,其时书甫削稿拟付剞劂而未果。今宗巽庵封翁将捐金开雕,以予与蒋君交最久,从事于斯役者有年,促予成其书。适邑侯梅小素下车伊始,兴废举坠,乐观厥成而促益急。予不敏,谨取其稿纸阙者补之,未完者续之,繁者删之,讹者订之,厘为三十卷以终蒋君之业而成其美。虽然蒋君之书以创为因而又详且核,予乃不揣翦陋,妄为补葺,其不贻以羊续貂之诮于蒋君者几何也?是役也,创始于嘉庆二十三年,蒇事于道光二十三年。始基其事者蒋邨明府与吴笑士上舍之力居多,卒赞其成者小素邑侯与宗康侯观察之力居多,予幸始终与其盛,故特述其巅未如此云。道光二十三年岁次癸卯秋七月邑人李道平撰。”

 

又,蒋炯曾入杭州诂经精舍,为肄业生。(见《清代书院课艺总集叙录》)蒋炯《五霸考》载《皇清经解》卷一三八六;《浙江即岷江非渐江考》,载《诂经精舍文集》卷十。则江南朴学,传至于安陆,亦可知也。

 

又据李道平《有获斋文集》卷七《上刘次白师请作赵子祠记启》可知,刘鸿翱(号次白)是李道平的乡试座师。案:刘鸿翱(1778~1849年),字裴英,号次白,山东潍县人。嘉庆十四年(1809年)进士,历任太湖司马、徐州太守、台湾道兼提督、台澎学政、陕西按察使、云南布政使、署理闽浙总督、福建巡抚等职。其中,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典试湖北,所取多知名士。所著《绿野斋前后合集》为道光甲辰秋刊,即1844年。是书有陶澍、梁章钜、姚文田、朱珔序。其集多史论经说,则披古之风所向,亦可知矣。

 

 

 

《绿野斋前后合集》卷五《绿野斋记》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