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瀚豪】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 ——孔孟故里研学D9

栏目:青春儒学
发布时间:2024-01-11 00:44:25
标签: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

——孔孟故里研学D9

作者:陈瀚豪

来源:“石庵书院”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四年岁次癸卯十一月十五日己未

          耶稣2023年12月27日

 

今天上午的行程并没有在曲阜,而在曾子故里——嘉祥县,这也意味着我们在曲阜的行程已经将近结束。

 

龚老师的《答梅窗》一诗中写到“何处是我躯体的落脚点,何处是我灵魂的放飞地,何处便是我的家园”。对于曲阜这座圣城,我想,我们这几日在此处朝圣,见到了诸位圣贤,敬仰、惭愧等心情也油然而生,而我们的心中都将这座圣城当作心灵的家园,希望心灵在此处落脚、放飞,与圣贤链接。

 

 

 

今天上午到曾子故里——嘉祥县,去到了宗圣庙和曾子墓,瞻仰宗圣遗风遗德。。

 

在曾子庙有一副形容曾子的对联:述格致诚正修齐治平之传万世咸成阙训,超德行言语政事文学而外一人独得其宗。也就是因为曾子勤奋好学、不违如愚、笃信道统,故而独得其宗。韩昌黎先生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我们不能不像曾子一样惕励踏实呀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曾子虽不是孔门大弟子,但他“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在传承方面,是功不可没的。曾子上承孔子,下启思孟,著《孝经》,作《大学》,为中华文化传承做出重要贡献。而我们自己是否能任重而道远,这是很值得思考的问题。

 

 

 

下午我们从嘉祥赶回了少昊陵,感受人文始祖之一的遗风遗德。之后到景灵宫遗址,感受中华第一碑“万人愁”的宏伟,因为不得其门而入,通过景区高墙感受《论语》中子贡所说的“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今天行程对于大家而言,都有很丰富的感受,以下是挑选的学生、老师总结:

 

【学生总结】

 

子隽同学分享:

 

◎因为自己是曾子的后代,所以印象最深刻的是曾子墓和曾子庙。一到那里心里就在想要给曾子汇报我的哪些事情。让我会想到自己成长的足迹与往事,我想知道自己需要进步与改进的点在哪里。看到曾子的像,心里很感动,想着想着觉得内心深受触动。同时对我来说看到曾子蛮惭愧的,自己进步得很慢,没有很大的进步点,没有那样的状态。我觉得自己处在上升期,但是有时会跌宕起伏。看到曾子,就有了力量推动自己前进,有依靠的感觉。

 

 

 

鸿逸同学分享:

 

◎到曾子庙,想起离开南山学堂后和张平老师经常会有密切联系,遇到问题会请教张平老师。这种状态很微妙,当我们信任一个老师的时候就会和他分享,问他问题。孔子和他的弟子之间师生情会更浓,所以颜回对于孔子,也有更多理解。希望终身践行、反求诸己,像曾子一样“吾日三省吾身”。我虽然有些木讷,但张平老师还能帮助我这么多,我很感恩。

 

 

 

念之同学分享:

 

◎在曲阜这一块地方,有圣贤的足迹,都一定程度上复刻当时画面,会想起经典的话,以后想起就会更立体些,这是很有意义的。

 

 

 

瀚豪同学分享:

 

◎今天子隽溯源,我想我到我祖先面前能不能有让我热泪盈眶的情感,通过像体会到背后的力量,接续他们的能量,往正确的方向走。

 

 

 

【老师总结】

 

张平老师分享:

 

◎很多行为防小人不防君子,有些所谓规矩是可以逾越的,但要自己本心不要出于破坏,如果一个简简单单的阻挠就能拦住我们,那是对事物没达到向往的状态,对圣贤没有一颗敬佩之心,这怎么能算好学。现在很多人只守死规矩,但人是活的,不违背道德那才是真正要做的。我们恰恰美好的一些经历就和破坏规矩有关,玩就是要内心有意义的朝圣,物质游玩和精神生活要可共同都有,但精神的快乐会保留时间更久远,我们研学就是要激活所学。我们研学要有快乐,有深度,有意义。

 

 

 

附张平老师当时日知录:

 

【2023.12.25 嘉祥宗聖曾子庙→曾子墓→曲阜少昊陵→景灵宫遗址】孔孟故里研学第9天

 

 

上午开车前往100公里之外的宗聖曾子庙和曾子墓。高速上车爆胎了,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还好都稳妥解决。只是耽搁了时间,换了备用胎,下高速换了轮胎。

 

曾子庙,庄严。看曾子生平,对其尽孝之至感佩非常。让作为曾子后裔的子隽同学,与先祖链接。她说,感慨万千,热泪盈眶。后大家齐诵《大学》一部回敬曾夫子。

 

 

曾子墓,肃穆。一开始,不好找,祭拜。重点和同学们讲“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章,以及“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君子人与君子人与?”曾子刚毅木讷,竟以鲁得夫子之宗,于我们而言,是最易效仿之榜样。齐诵《孝经》一部后离开。

 

 

离开前,因在地图上找不到嘉祥曾子墓所在(已有新建的平邑县曾子墓),于是百度地图上添加了“嘉祥宗聖曾子墓”。

 

两点二十分,驱车赶回曲阜,四点前,抵达少昊陵,参访。这一带也叫寿丘,相传是轩辕黄帝诞生的地方,也是五帝之一的少昊的埋骨地。黄帝与少昊都是中华的人文始祖,所以前往祭拜。

 

夕阳很美,我们看着兴奋。

 

 

南侧是景灵宫遗址,是北宋真宗年间起始的曲阜县城遗址(改称仙源县)。宋朝皇帝还在此树立了两块巨碑,号称中华第一碑——万人愁碑。我们想进去,但因封闭,不得其门而入。于是从侧边农家残垣断壁攀爬眺望,窥见墙里头巨形的石碑与大气磅礴的庭园。这与高墙所在荒凉残破的景象形成鲜明的对比。于是,让孩子们一一攀爬一睹真容,每位看到里头景象时,都不禁发出一声赞叹。

 

 

然后,我们想起了哪一句《论语》呢?——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孩子们很兴奋,因为觉得再贴切不过了。不再需要我解释,词句的意义和内涵,全部在现场的场景激活了。

 

我说,我们的人生不是用来荒废荒芜,不是用来随波逐流的。圣人学问至深,规模宏制,是有门槛的,但只要我们心向往之,愿意付出努力去登高望远,勇于攀登,总有办法抵及。墙内墙外,两个世界,我们要生活在哪个世界呢?

 

 

孩子们都为今天的体味感到无比高兴,说以后读到这句都会想起这样的场景。

 

是的,生命的哲思,就是这样发生于自然的生活场景,虽夫子在世,也是如此设教。所以,我们的研学就是要激活所学,让所学真正成为我们生命状态的流露,那才是用经典活出我们自己。

 

 

当然,此次游学,我们有一些“出格”的行为。这种出格,只要不违背天理良心、公序良俗,是可以的。人不应该成为规矩的奴隶,规矩应该是来成就人的。在官本位一刀切大行其道的当下,很多要求本是防小人不防君子。夫子说:“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所以,有些条条框框的规矩是可以逾越的,但要自己本心不要出于破坏,于人于己确无损害。

 

 

我们翻越矮栏杆,于是有了舞雩台“风乎舞雩咏而归”的惬意;我们夜扣颜子林,于是有了“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的感同身受;我们推迟离开孔林至景区关门的时间点,才有了于夫子墓前通篇诵《论语》的完满与感动……每一次的小出格,包括今天的攀爬,都无意中带来深刻的感悟。

 

如果一个简简单单的阻挠就能拦住我们,那是对事物没达到向往的状态,对圣贤没有一颗追慕之心,这怎么能算好学。

 

 

人是活的,规矩是死的。现在大环境下,出于管理方便而设的所谓规矩,本身未必合情合理。很多人只守死“规矩”,只知道听上级命令或规定,没有通情达理,缺少温情人性,活得紧张,很刻板,生命没有从容与悠游,没有张弛与进退,这多遗憾呀。

 

当然,我们这样游学,边学边玩,同样是可以有乐趣的。所以,如何在我们未来的人生的旅途中,学会自己去寻找既有快乐,又有深度,有意义的生活方式。物质游玩和精神生活完全可共有,且精神的快乐保留的时间才更久更远。

 

总结会后,赖文龙老师来小酒馆交流。打点行囊,今夜,是曲阜的最后一夜。明天孟子故里,然后连夜北上泰安。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