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稀善本焕新生,《阳明先生则言》新书首发式暨心学精粹分享会引热潮
来源:“长安书院”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六年岁次乙巳闰六月初五日己亥
耶稣2025年7月29日
7月26日,由中共西安市委宣传部主办,西安图书馆、西安市新华书店有限公司、西安市长安书院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读览文脉,书香西安”系列活动之《阳明先生则言》新书首发式暨心学精粹分享会在长安书院举行。活动现场嘉宾云集,读者热情高涨,共同见证了这部源自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薛侃刻本的珍贵心学典籍首次在陕西系统出版面世。
1 稀见善本 填补心学传播空白
作为王阳明心学核心文献的精选集成,《阳明先生则言》底本系国内罕见的明嘉靖薛侃刻本,现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安徽省图书馆等机构,被收入《中国古籍善本书目》。
本书由文化学者余远航教授与阳明心学专家姚志刚教授联袂译解,三秦出版社出版。译注团队对原文进行了精准翻译和深入解读,并对关键词语、语句及背景详加注释,扫清了古籍阅读障碍,使这部凝练了185条阳明思想精髓(涵盖“致良知”、“知行合一”等核心理念)的经典之作,首次以通俗可读的面貌呈现于大众面前。其出版填补了该珍稀善本流通的空白,为学术研究与大众修习提供了重要文本。
2 跨界名家 共话心学当代价值
首发式汇聚各界学者与实践家。陕西师范大学哲学学院肖阳副院长从社会学视角剖析了心学对个体安顿与社会凝聚的现代启示;陕西省职业教育乡村振兴研究院副院长黄璞从知行合一方面表达了心学的经世致用;音乐人、阳明心学研习者刘姝含则分享了艺术创作与心学修养相融的独特体验;资深图书策划人宋武珍探讨了经典普及的有效路径。多元视角的碰撞,彰显了阳明心学跨越时空的生命力。
合著者姚志刚教授以“《阳明先生则言》说什么?”为题,揭示了其作为心学入门捷径的核心价值。他强调该书删繁就简,语言精炼,是初学者把握阳明思想精髓的“金钥匙”,并深刻指出:“‘良知’并非遥不可及的教条,而是人人本具的是非之心,关键在于通过实践‘致’其澄明。”
余远航教授则在“身之主宰:心学的主体精神”讲座中,有力地阐释了“心者,身之主宰”的核心理念。面对现代人易被外界裹挟的困境,他指出要从先贤思想中汲取应对当下挑战的力量:无论是个人如何在纷繁世界中坚守本心,还是社会如何在快速发展中凝聚共识,阳明心学中“向内求索”“注重实践”的智慧,都能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
阳明心学强调“向内觉察”,正是要引导人们回归本真的判断力,在复杂中坚守初心,在迷茫中找到方向。
“所谓‘良知’,并非遥不可及的道德教条,而是每个人内心本具的是非之心、善恶之辨,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愿意‘致’——即通过持续的反思与实践,让这份本心不被遮蔽。
3 思想激荡 圆桌共议传承之道
在热烈的圆桌论坛环节,主持人樊丽与肖阳、姚志刚、余远航三位教授围绕《传习录》与《阳明先生则言》的关系、初学者如何入门心学、心学对社会实践的指导意义等议题展开深度对话。
现场读者踊跃提问,就如何在信息爆炸时代践行“知行合一”、守护本心等现实困惑与学者交流,将活动气氛推向高潮。
活动尾声的签售环节气氛热烈,读者排起长队。一位年轻读者感言:“这场活动打破了经典的距离感,让我明白阳明心学是解决当下困惑的钥匙。这本书开启了我与先贤对话的大门。”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阳明先生则言》的出版,不仅是对珍贵文化遗产的抢救性发掘,更是为当代人提供了一份澄澈心灵、指引实践的智慧宝典,让先贤思想之光持续照亮现代人心之路。
责任编辑:近复
【上一篇】乙巳年龙场祭地记述
【下一篇】中国哲学史学会2025年年会分论坛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