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今有《儒生文丛》,明有儒生重任——祝贺《儒生文丛》出版发行

栏目:新书快递
发布时间:2012-11-13 08:00:00
标签:
刘明

<P>作者简介:刘明,独立学者,现居西安。</P>




今有《儒生文丛》,明有儒生重任
——祝贺《儒生文丛》出版发行
作者:刘明(西安独立学者)
来源:作者惠赐《儒家邮报》
时间:西历2012年11月12日 



 编者按:“儒生文丛”由蒋庆、陈明、康晓光、余樟法、秋风任学术委员,蒋庆撰总序,汇集了中国大陆儒家近年来的思想探索及社会活动成果,乃当代儒家新锐对中国及人类命运的深入探讨和最新看法。自“儒生文丛”第一辑三册(书目为《儒教重建——主张与回应》,《儒学复兴——继绝与再生》,《儒家回归——建言与声辩》)出版后,引发各界高度关注。孔子2563年暨西历2012年10月29日,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在北京蓟门桥主办“儒生重现之文化、历史意义暨‘儒生文丛’出版座谈会”,蒋庆、张祥龙、梁治平、陈明、康晓光、秋风、干春松、彭永捷、高超群、唐文明、温厉、任锋、林桂榛、陈壁生等学者出席会议。会议发言记录经讲者订正,现予发表,以飨读者。 



    《儒生文丛》现在终于公开出版发行了,这是儒家文化复兴的一件大事,也是当下中国思想文化建设的一件大事。笔者有幸担任《儒生文丛》的主编之一,倍感任重而职荣。
    
    《儒生文丛》第一辑三分册,分别为“儒家回归”、“儒学复兴”、“儒教重建”。这样的分类本身就很有代表性。中国要建设自己的主流精神文化,回归儒家几乎是一种宿命,这是因为中国的精神文化必须建立在自己的文明根性上。大前提确定了,但真正回归儒家既有一个日渐进展的历程,又有个回归途径的问题。“儒家回归”分册就记录了近十年来儒家回归中的一系列重大事件,以及社会各界对这些事件的评述与争论。从回归途径上看,目前基本上是两条大道,一条仍为传统之“学”,另一条则为拟创之“教”。前者现就一直在推进,后者则处于探索设计中。这样,“儒学复兴”、“儒教重建”两分册就分别收载了近十多年来这两个方面有代表性且分量很重的文章。可以说《儒生文丛》第一辑,是近年来儒家介入当代中国思想文化建设集大成式的思想理论宝库。
    
    今天,这样的思想理论宝库终于建成,接下来就应该发挥其重要作用了,至少不能让其束之高阁。其实,发挥《儒生文丛》思想理论库作用的过程,也是儒生群体形成的过程。中国的儒生在社会中的角色,相当于基督徒在西方社会中的角色,都是社会良知的寄托者,社会道义的承担者,社会道德的守护者。因为西方有强大的独立宗教,基督徒就不仅是以个人,更大程度上是以群体来发挥作用。在中国,当然早就有儒生群体担当着这一使命,而儒生的形成在过去几千年则是由国家体制引导,民间自发培养完成,这样就不需要独立教会,于是中国社会就没有形成儒家的独立教会。不幸的是,现在按照西方的社会治理模式,政教必须分离,“政”司社会物质秩序,“教”司社会精神秩序。但现在,中国却没有与“政”分离的儒教。那么建设独立的儒教就是必须的。
    
    当然,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现在国人和儒者还可以有另一条大道可以选择,就是并不认为西方现代社会的治理模式是唯一普世的,从而走中国自己之路,即仍实行“政学一体”,由“学”来司社会精神秩序。但在现代教育体系下,国家包揽了大中小学教育,培养儒生的责任也只能由国家体制接过去,从大中小学的教育入手,来培养一批批儒生。如此,也可以不需要创立独立儒教。
    
    所以,《儒生文丛》这个思想理论库的建成,将首先发挥儒家精神文化火种点燃儒家回归事业火炬的作用,同时发挥为儒生群体形成的精神奠基作用,接着将发挥为中国思想文化建设提供带着中国根性的方案的作用。鉴于此,笔者呼吁,凡自定为儒生身份、且对中国精神文化建设愿负历史使命的诸君,都应将《儒生文丛》放于案头枕边,读之品之,则不仅是诸君自己之福,必也是儒家回归事业之福。祈愿!
    
    
    作者惠赐儒家中国网站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