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学中的哪些思想或精神适合营造和滋养和谐之家
作者:张声保
来源:“横渠书院”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六年岁次乙巳五月初一日丙申
耶稣2025年5月27日
编者按:眉县横渠书院正蒙读书会第50期——“让张载关学走进寻常百姓之家”活动成功举办后,社会各界反响强烈!本次活动得到了全国张载后裔关学思想文化学会及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专家、学者、社会贤达纷纷撰文分享张载关学与普通大众关系的感悟,目前本平台已陆续发布近二十篇,感谢社会各界对我们活动的支持与建议;同时期待更多人士参与到张载关学现实价值和推广的讨论与感悟分享中,让关学的智慧惠及更多人群!
关学中的哪些思想或精神适合营造和滋养和谐之家
文/张声保
引 言
近几年,眉县横渠书院“正蒙读书会”活动在全国各地已经成功举办了很多场次,本次第50期(场)——“让张载关学走进寻常百姓之家”,更是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该活动一直得到了全国张子后裔关学学会的全力支持和响应,现已经分别在山西孝义、河南浚县、福建武夷山、明溪,江西瑞昌、江苏无锡、海南文昌、陕西商州等七个省市的张子后裔学会成功举办了“正蒙读书会”活动,在当地和后裔中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该活动走进每个张子后裔的集居地,一致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人大、政协以及宣传教育部门领导的大力支持。《江西晨报》、福建明溪电视台和等地方融媒体还分别对活动作了专题新闻报道。
关学作为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一直存在于上层建筑,其思想体系中蕴含诸多适合营造和谐家庭的精神内核与实践智慧。怎样让关学走进社会基层普通百姓的家庭?是近几年所有关学学人一直在探讨并实践的课题。眉县横渠书院以责任为根基,托举关学传承的时代使命。将关学的普及实践大众化;走入了平常百姓家庭。今受书院约稿,笔者结合关学宗师张载及清朝治家代表人物关学门人王心敬的核心理念,浅谈一下关学思想或精神对家庭和谐的滋养作用:
张载后裔关学思想文化学会第一届、第二届会长、横渠书院特聘研究员、张载二十七世孙-----张声保
一、社会责任与家国一体的情怀
关学宗师张载的“民胞物与”思想与“横渠四句”强调个人对社会的责任。明末清初关学复兴者李二曲(李颙)的门人王心敬深受其老师的关学思想传承,提出“人生不分穷达,皆有当尽之责”,认为无论地位高低,均需在自身领域尽责。这种家国同构的理念,使家庭成员超越小我,培养互助精神与社会责任感,从而提升家庭凝聚力。
关学认为每个人都应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在家庭中,这种责任担当表现为每个成员都要为家庭的幸福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家长要努力工作,为家庭提供经济保障,同时关心子女的成长和教育;子女要努力学习,积极进取,为家庭争光,同时也要关心父母的健康和生活。当家庭成员都能履行好自己的责任时,家庭才会更加和谐稳定。
二、“变化气质”的教育观
关学宗师张载提出“气质之性”即可通过教育矫正,主张通过“学以成德”提升个人修养。这一思想在家庭中体现为注重家教传承。又如李颙的学生王心敬之母以“圣贤为期”激励其子,并通过家书《训子帖》传递修身之道。家庭成员通过持续学习与自我完善,可培养宽容、正直的品格,为和谐关系奠定基础。
张载强调“变化气质”,认为通过后天的学习和修养,可以改变人的气质,使人向善。在家庭中,每个成员都注重自身道德修养的提升,能以宽容、善良、谦逊的态度对待他人,同时家长注重自身言行举止,做到诚实守信、尊老爱幼,为子女树立良好榜样,子女在这种环境下成长,也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躬行礼教与规范实践
关学自张载起便注重“躬行礼教”,强调通过礼制规范行为。例如,《吕氏乡约》提出的“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四项原则,虽为乡村治理设计,但其精神可延伸至家庭。通过制定家训,如:张载横渠家规中的“两铭、六有、十诫”,明确家庭成员的责任与义务,以礼仪约束言行,促进相互尊重与秩序和谐。
关学重视“礼”,认为“礼”是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重要规范。在家庭中,遵循一定的礼仪规范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家庭秩序。如晚辈对长辈要尊敬有礼,遵守一定的家庭规矩,这并非是束缚,而是体现了对长辈的尊重和对家庭秩序的维护。同时,长辈也要关爱晚辈,以礼相待,形成相互尊重、和谐有序的家庭关系。
四、经世致用,崇俭戒奢的务实精神
关学强调“经世致用”,主张将学问付诸实践。王心敬不仅著书立说,还通过《区田圃田说》等农学著作倡导务实持家,提升家庭经济基础。提倡节俭朴素的生活作风,反对奢侈浪费。在家庭生活中,保持培养家庭成员的良好品德和生活习惯,减少因物质追求而产生的矛盾。例如,家庭成员共同遵守节约水电、粮食等资源的习惯,不盲目追求物质享受,能使家庭在经济上更加稳定,同时也能让家人明白生活的不易,珍惜所拥有的一切,增强家庭的凝聚力。
五、以“公”为核心的治家理念
王心敬在《丰川家训》中提出的“治家三策”,强调不同社会角色均应以“公”为准则:官员需“公尔忘私”,学者应“立志报国”,普通民众则须“急公尚义,安分守法”。他认为家庭矛盾多源于“不公”,唯有秉持公平公正,方能消弭冲突,实现“康宁顺泰之家”。这种以公共利益为导向的价值观,有助于家庭成员超越私利,建立共同责任意识。
六、“清慎勤敏”与“仁明公正”的德行要求
王心敬在《丰川家训》中补充传统官德,提出官员需兼具“清、慎、勤、敏”与“仁、明、公、正”。此原则亦可应用于家庭治理:家长需清廉自律(清)、谨慎决策(慎)、勤勉持家(勤)、灵活应对(敏),并以仁爱(仁)、明理(明)、公正(公)、正直(正)维系家庭关系。
七、和而不同
关学主张“和而不同”,强调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追求和谐统一。在家庭中,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性格、兴趣和观点,不可能完全一致。
若能秉持“和而不同”的理念,家庭成员之间就能相互尊重、包容彼此的差异,求同存异,从而避免因意见不合而产生的冲突,使家庭关系更加融洽。
结 语
关学的精神内核——从“公”的价值观到躬行实践,从教育修身到责任担当——为构建和谐家庭提供了多维度的思想资源。其强调的不仅是道德规范,更是通过制度(如家训)、实践(如礼教)与精神追求(如家国情怀)的有机结合,形成家庭治理的完整体系。这些理念在当代仍可通过家规制定、角色分工、责任教育等方式转化为具体的家庭实践,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
张声保,张载后裔关学思想文化学会第一届、第二届会长、横渠书院特聘研究员、张载二十七世孙。
责任编辑:近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