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述胜 著《先秦儒家教化哲学研究:以“四书”为中心》出版
书名:《先秦儒家教化哲学研究:以“四书”为中心》
作者:于述胜 周少明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01月
【作者简介】
于述胜,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传统哲学及教育思想史研究,为教育部马工程全国高校重点教材《中国教育思想史》首席专家,入选教.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代表性著作有《〈中庸〉通解》《中国传统教育哲学》《中国现代教育学术史论》等,并在《教育研究》《北大教育评论》《教育学报》等重要教育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
周少明,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中国研究博士,副教授,墨尔本大学亚洲学院中文系主任、中文项目主管,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晚清以来的文化转型及汉语教学国际化。近年来在博睿学术出版社(Brill)、劳特利奇出版社(Routledge)、 埃德温·梅伦出版社(Edwin Mellen Press)、 复旦大学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等出版多部专著。
【内容简介】
本书系以“四书”为主要文献依据、以“意义—感通”为思想主旨的先秦儒家教化哲学研究。其中,“教化哲学”用以概括儒家哲学之思想特质,“意义”和“感通”则用以揭示这一教化哲学之根本宗旨和方法论原理。全书从分析把握儒、道两家的世界观和意义世界入手,将其世界观和意义世界概括为由“一体”“感应”与“生生”组成的有机整体,并以此为方法论前提,阐明先秦儒家的教化思想体系。然后,通过具体考察《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对儒家教化哲学的核心思想、理论特质展开深入论述。
【目录】
绪论001
第一章:先秦儒、道两家的世界观015
一、天人一体:人类的生存论前提016
二、物我感应:世界运化与人间教化的根本机制022
三、生生:中华圣哲的根本价值观035
第二章:《大学》之道:以修身为本而明明德于天下053
一、《大学》之名义、作者及其他相关问题053
二、《大学》之根本义理:以修身为本而明明德于天下065
三、“格物致知”之本义073
第三章:《中庸》之道:诚身以致中和105
一、首章开宗明义:诚身以致中和105
二、关于“中庸”与“中和”112
三、“诚”:《中庸》一书之枢纽137
四、“慎其独”:《中庸》的道德自律论立场146
五、《中庸》“知远之近”一节的教化哲学内涵168
第四章:孟子“事天”“立命”的教化哲学179
一、性命合一:性中有命,命中有性179
二、自当一体:人性与道德统一于人生的正常状态193
三、古今中外对于孟子“性善”论之相关歧解评点204
四、“事天”“立命”之教化哲学220
第五章:教化模板:孔子的学与教231
一、“学而不厌”的一生231
二、“学”:修身与学艺240
三、“诲人不倦”:在成人中成己249
参考书目258
附录:孟子“道性善”的方法论意义264
责任编辑:近复
【上一篇】孔子博物馆箫韶雅乐暑期持续火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