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与诗礼文化”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来源:“诗礼文化研究”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六年岁次乙巳七月初七日庚午
耶稣2025年8月29日
2025年8月26日,“蜀道与诗礼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四川省阆中市隆重召开。本论坛由西华师范大学与上海大学联合主办,西华师范大学蜀道研究院、上海大学诗礼文化研究院、《蜀道研究》编辑部、蜀道传承研究中心及阆中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联合承办。《诗礼文化研究》及《蜀道研究》为本次研讨会提供学术支持。本次论坛,百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以“加强蜀道文化资源保护利用、促进诗礼文化现代转化”为核心,围绕“激发蜀道文化和诗礼文化传承新活力、提升文化影响力”展开研讨,为千年文脉的当代延续探寻路径。
研讨会通过成果发布、主旨演讲、圆桌会议等多元形式进行,全方位挖掘蜀道作为线性文化遗产的价值,推动蜀道沿线诗礼文化与现代社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
阆中市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小冬为开幕式致辞,指出蜀道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不仅见证了三千余年来的交通发展与地域交流,更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了深厚的诗礼文化传统,是连接古今、传承精神的重要纽带。蜀道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与交通价值,更是一条蕴藏人文精神的文化长廊。保护和挖掘蜀道文化,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具有深远意义。
上海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诗礼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姚蓉教授致辞。她指出,蜀道不仅是一条地理通道,更是一条文明纽带。千百年来,它见证了诗礼文化在巴蜀大地与中原地区之间的双向流动与深度交融。研究院致力于从“诗书礼乐”的经典传统出发,系统梳理蜀道沿线所蕴藏的文学书写与文化实践,揭示其如何深刻塑造了地域社会的精神风貌与文化基因。
西华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李明洲指出蜀道的重要历史价值——3000多年来,蜀道不仅是人类栈道交通智慧的结晶、承载独特人文景观的通道,更蕴藏着深厚的诗礼文化底蕴,是研究中华文明传播的重要样本。
南充市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廖雪梅致辞。廖雪梅部长强调,要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搭建更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共同推动蜀道文化与诗礼精神的传承弘扬,为增强巴蜀文化影响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注入新的动力。
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符永利发布南充古蜀道遗址调查最新进展。其团队对南充境内六条重要陆路的线路走向、道路本体保存状况及沿线遗存完成了较为全面的“摸家底”工作,累计调查陆路与水路超600公里,新发现栈道孔迹、驿道遗迹、石刻题记等文化遗存,已初步构建起蜀道南充段的时空框架,为后续保护研究奠定基础。符教授表示,此次学术活动搭建的蜀道与诗礼文化跨学科对话平台,既为相关研究注入新方向,也为蜀道文化保护利用探索出新思路,助力千年文脉持续焕活。
主旨演讲环节,蜀道研究学者畅谈诗礼文化与古蜀道发展脉络的深度交融,解析诗礼精神如何随蜀道商旅、文脉传播逐步渗透巴蜀大地,勾勒出“道载文行、文以明道”的千年演进图景,这一环节由上海大学诗礼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尹楚兵教授主持。
上海交通大学杨庆存教授以《诗礼之学与体系创建》为题,系统阐述了诗礼文化作为中华文明核心要素的理论内涵,提出了构建当代诗礼传承学术体系的创新路径,为诗礼文化和蜀道文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南开大学卢盛江教授以《王勃游蜀及其意义》为题,通过剖析诗人王勃的蜀地之行与其文学创作的关系,揭示了蜀道如何成为唐代诗礼文化传播与文人精神塑造的重要地理载体。
西南民族大学曾明教授在《关于蜀道的思考》中,从文明交流视角重新解读蜀道的多重功能,强调其不仅是商贸军事通道,更是诗礼教化传播、多民族文化融合的关键走廊。
复旦大学黄仁生教授在《论黄辉在公安派发展进程中的作为与遭际》中,以明代蜀地文人黄辉为个案,展现了蜀士在文学流派发展中的独特贡献,折射出蜀道所连通的学术思想与文学思潮互动图景。
西南大学蓝勇教授在《提高中国蜀道研究水平刍议》中呼吁推动跨学科融合与研究方法创新,主张通过科技人文结合,深入发掘蜀道作为"诗礼文化廊道"的丰富内涵与当代价值。
西华师范大学蔡东洲教授在其报告《耶律铸入蜀诗歌的历史价值》中,通过对元代政治家耶律铸蜀道诗篇的解析,揭示了元人笔下蜀道不仅承载行旅纪实的使命,更是中华礼乐文明在边疆传播与民族交融的生动见证。
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戴建国先生以新见宋代墓志为切入点,在其研究《从新出两通宋代墓志铭考张宪》中细致考辨了岳飞爱将张宪的生平及其与蜀地的关系,为还原宋代蜀道沿线士人的文化活动与诗礼传承提供了珍贵个案。
本次“蜀道与诗礼文化”学术研讨会设立分组讨论环节,与会专家或挖掘稀见文献,或通过文本细读对经典作品提出新解,或从文化史视角深入辨析文学与礼仪的互动共生,展现出扎实的学风和创新的精神。
会议期间特别设置三场主题圆桌对话,分别围绕“蜀道文明:价值重构与跨学科协同研究”、“诗礼文化:国际对话与文明互鉴新范式”以及“文旅融合:蜀道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展开深入研讨,拓展了蜀道与诗礼文化研究的广度与深度。研讨会还专门设立研究生论坛,鼓励青年学子积极参与,并由专家进行现场评议和颁奖,体现出学术传承与人才培育并重的理念。
与会代表就诗词创作、礼乐传统、蜀道文化传播等重要议题展开了充分而热烈的交流,集中展示了当前蜀道与诗礼文化研究的前沿动向和最新成果。评议环节中,专家学者从选题立意、结构优化与研究方法等多方面与论文作者进行富有建设性的对话,形成了真诚、开放、互鉴的良好学术氛围。
研究生颁奖典礼环节由上海大学中文系副主任梁奇教授主持。上海大学诗礼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姚蓉宣读了获奖名单,现场举行了隆重的颁奖仪式。
最后,《西南大学学报》编辑部编审、西南大学韩云波教授为研究生论坛寄语。韩教授表示,在本次“蜀道与诗礼文化”研究生论坛中,青年学子们展现出扎实的学术功底和良好的科研潜力,令人欣慰。他认为,青年一代的成长,是学术传承与创新的希望所在。韩教授倡议,全体同仁以此次会议为新的起点,持续深耕蜀道与诗礼文化研究,不断推进学术创新与实践融合,共同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注入持续动能、贡献智慧力量。颁奖环节圆满结束后,与会嘉宾合影留念。
(撰稿:刘尔君)
责任编辑:近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