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祖国在《〈尚书孔传〉训诂研究》出版座谈会上的发言

栏目:书评读感
发布时间:2025-09-24 22:35:34
标签:

刘祖国在《〈尚书孔传〉训诂研究》出版座谈会上的发言

来源:“十三经研究”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六年岁次乙巳七月十六日己卯

          耶稣2025年9月7日

 

 

 

首先祝贺邵老师大作出版。杜老师对这个事情高度重视,端午节假期就联系我,说要开一个会。刚才各位专家都说了很多,我就长话短说。

 

《〈尚书孔传〉训诂研究》的优点

 

我觉得邵老师的书有这么几个优点。

 

第一,选题很精到。因为《尚书孔传》是唐以前唯一保存完整的《尚书》古注,影响很大,而且前人研究比较少,所以这个题目可以说选得非常好。

 

第二,这个书具有填补空白的价值。从训诂学角度对《尚书孔传》进行系统的研究,之前还没有人做过,所以说这是具有填补空白的价值。

 

第三,这个书的亮点非常突出。特别是,邵老师用了很大的心力编《尚书孔传类诂》,把《孔传》里的直接训诂材料,以及隐藏于《尚书孔传》串讲之中的训诂材料进行了非常清楚的厘析,把它们进行切分、添加按语,用“雅学”的思路对材料进行重新分类。我觉得在这个处理里头,最见功力的是邵老师对“一词多义”的处理。我们在编纂字典、词典的时候,明显感觉对“一词多义”的处理是一大难点,而邵老师在这方面做得还是非常好的。

 

第四,邵老师的研究非常细致,讨论很深入。比如在这本书的第一章第三节里,谈《尚书孔传》普通语词训诂的特点,她不但谈了训诂的成绩,更是深入到材料的内部,谈了它的缺点和不足。而且每一章都有一部分是讨论和商榷。我们做训诂学研究,大家都能体会到,谈价值、谈成绩比较好谈,但是谈不足是比较难的。所以说在这方面,邵老师可以说是用力甚勤。

 

第五,邵老师书里有很多在具体材料基础上的总结和分析。我们大家普遍有这样一种认识,做训诂学、汉语史研究,很多时候是做描写,但是进行理论总结和升华,说实话是有难度的。像邵老师书中第五章谈《尚书孔传》训诂的依据、特点、价值,我在翻的时候发现特别是在202页、203页、210页,分别用列表的形式把每一篇的训诂方法进行集中展示。另外,还有就是各篇训诂资料分布的统计,应当说邵老师很好地把统计学的方法用到了训诂学的研究中来,这也是此书的一个亮点。

 

《尚书孔传》训诂材料的深化利用

 

关于未来这个材料我们还可以再怎么利用,我也谈点想法。刚才刘玉才老师,还有武老师都谈到了,可以关注它是怎么样用复音词来解释单音词的。在这方面,江苏师范大学的霍生玉教授,出过一本书叫《古词今语:〈荀子〉与杨倞注词汇比较研究》,也是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的。我觉得这个书非常有新意,邵老师可以参考一下,就是怎么样从复音词的角度,把《尚书孔传》从汉语史的角度进行挖掘,这是一个方面。

 

另外一个方面,我觉得还可以从字词关系的角度来做。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这本书的《类诂》部分,有时候一个字、一个词可能记录了很多的义项,我们可以考虑在当时的时代里,这个字到底记录了哪些意义、哪些用法?因为现在字词关系也是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门,我觉得完全可以去加以尝试。

 

第三个方面,我觉得邵老师这部书,应该说做得是非常厚重、扎实。其实邵老师这个书完全可以拆成两部书,一部就叫《〈尚书孔传〉训诂研究》,一部就叫《〈尚书孔传〉类纂》。我觉得可以考虑出一个《尚书孔传》的词典。因为之前像向熹先生的《诗经词典》,时永乐、王景明老师的《论衡词典》,都是在把一个书钻研之后,把其中的字词义项进行详细地切分,举出例子来。我在翻的时候发现,目前邵老师的处理是把里面的训释材料直接照录过来的。比如说232页把“北”解释为“北走”,可能一般人看不明白什么叫“北走”,其实就是败走的意思。再像234页解释“鄙”,这里有一条叫“鄙易”,就是鄙薄轻视的意思。在做词典的时候,我们可以从普及的角度和推广的角度单独再做一个处理。

 

这是我的一点不成熟的想法,供邵老师参考。

 

黄舒雅、缪思有据录音整理

刘祖国教授审定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