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孔大典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密码,及红色政权首次举办孔子诞辰纪念大会
来源:儒家网综合
祭孔大典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密码
杨义堂
来源:《联合日报》2023年9月16日三版
如果有一种祭祀仪式,最能体现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认同感,两千多年来连绵不绝,即使被称作夷狄的少数民族政权,也要对被祭祀的那个人顶礼膜拜。
从今天文化传承发展的语境来说,能同时体现中华文化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等五个突出特性,可以说,这种祭祀仪式非祭孔莫属。
为什么要祭祀孔子
祭孔,当然祭祀的是孔子,按照今天的标准说法,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古代可不这么说,过去,孔子被称作“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天纵之圣”“万世师表”。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出生在鲁国的乡野陬邑,父亲只是一个小小的陬邑大夫,叔梁纥有一妻两妾,正妻为施氏,孔子的母亲是第二个小妾。孔子上面有一个跛脚的哥哥,是第一个小妾生的,名叫孟皮。
孔子因为是父母祈祷于尼丘山而生,所以孔子名丘,字仲尼,在孔子三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了,第一个小妾被施氏折磨而死,孔子的母亲决定离开这个家,于是带着年幼的孔子和孟皮来到城里投靠亲友。
在周礼传承最好的鲁国,孔子从小学习礼仪,“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他学无常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入太庙,每事问。”他学琴于师襄,问乐于苌弘,郯子来到鲁国朝见,孔子向郯子询问郯国古代官制。他甚至到雒邑去拜老子为师,因而成为那个时代最有学问的人。
孔子年轻时生活艰难,他当过委吏,管理仓库,也当过乘田,管理畜牧。所以他说自己“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从30岁开始,孔子创办私塾,设教授徒,因而弟子众多,相传有三千多人,其中贤能者有72人。
在孔子51岁时,被鲁定公选为中都宰,开始从政,制养生送死之节,长幼异食,强弱异任,男女别涂,路无拾遗,器不雕伪。实行了一年,四方的诸侯都来学习。鲁定公问他,如果将这一套行政措施用在整个鲁国行不行?孔子说,用在天下都可以,何况鲁国?
因为执政理念突出,孔子先后被选为鲁国的小司空、大司寇,代摄相事,就是代理宰相的权利。他陪着鲁定公参加齐鲁夹谷会盟,文事而有武备,为鲁国赢得了脸面,还让齐国归还了郓、龟阴等汶阳之田。
孔子为了维护鲁国国君的地位,开始“隳三都”,削弱执政的三家大夫的城墙,遭到三家大夫的抵制,“隳三都”失败,加上齐国的离间,孔子在鲁国待不下去了,在他55岁的时候开始周游列国。他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十四年,终无所用,在68岁的时候回到鲁国。
孔子晚年虽然被尊称为“国老”,但是仍得不到重用。孔子开始静下心来,带领弟子们整理鲁国留下来的典籍,编订了《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经》。保存了上古以来的文献,是中国人的经书。
孔子之后,儒学一分为八,弟子们各传一经,代有传承,不绝如缕。经过战国时期孟子的弘扬和汉代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推广,儒学成为历代朝廷的统治思想,成为中华文化的主干。
孔子和弟子们一起谈论问题,他们的对话被弟子们整理出来,保存在《论语》和《孔子家语》里,特别是《论语》里的那些话,中国人都耳熟能详,成为指导中国人待人接物的规范。
孔子一生倡导的思想有“礼”“仁”“和”“孝悌”“中庸”“无讼”等,他的思想成为中国人的思想基础,孔子的思想是中国人“日用而不知的”的生命哲学。孔子和儒家学派留给了中华民族后世子孙宝贵的精神财富,让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优秀民族之林,让中华民族因为孔子而赢得世界各民族的尊敬。
千百年来,孔子已经成为中国最典型的文化标志,所以,祭祀孔子,也是中华文化认同的标志。
祭孔历史跨越千年
祭祀孔子是从孔子去世的时候就开始了,公元前479年夏历4月11日,孔子去世,鲁哀公亲自出席并致悼词,尊孔子为尼父。
鲁哀公亲祭孔子的诔文:“旻天不吊,不慭遗一老,俾屏余一人以在位,茕茕余在疚,呜呼哀哉!尼父,无自律。”这是第一篇祭孔子文。
第二年,鲁哀公下令将孔子生前居住的房屋三间改做寿堂,陈列孔子生前使用的衣、冠、琴、车、书等,并按时祭祀。开祭祀孔子之先河。
西汉高祖刘邦经过曲阜回长安,以牛、羊、猪全备的太牢之礼祭祀孔子,开皇帝祭孔的先河。要求各级官员,先祭孔,再上任。
唐代,唐太宗封孔子为文宣王,下令各地州学、县学都要建孔庙以推广儒学,于是,全国各地,每一个州、县都有孔庙。天下的孔庙因此也称文庙。
宋代,宋徽宗赵佶从孟子中的一句话“孔子之谓集大成”中取“大成”二字,下诏孔庙的主殿更名为大成殿,并亲笔题写了瘦金体的匾额。到现在,大成殿成了孔庙的象征,世界各地有孔庙的地方就有大成殿。
从唐代以后,一般都是由太子祭孔或者朝廷派遣官员祭孔。
到了清代,把祭孔仪制提升到与祭天、祭地、祭祀宗庙、社稷同等规格的大祀,都由帝王亲自担任最高主祭者,而这一亲祀典礼的举行频率之高,也是历代所望尘莫及。
历史上十余个封建帝王亲临曲阜阙里朝圣,乾隆皇帝一人到过曲阜8次。他每次朝圣,均十分恭谨虔诚,晚年以80高龄仍然多次亲祭孔庙。其中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3月,“上诣先师庙释奠,至大成门,降舆步入,行三跪九拜礼。”
民国时期,民国政府将每年的农历八月二十七日定为先师孔子诞辰纪念日,并列为国家纪念日,规定休假一天。
从那时起,祭孔时间就由过去的每年春秋两次的上丁日(火日)祭孔改为孔子诞辰日祭祀,直到今天。
鲁迅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孔子思想坚定的反对者,然而鲁迅于1913年—1924年的12年间,曾作为袁世凯时期及北洋政府执政期间祭孔活动的主办者,年年参与组织祭孔大典,其间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1912年,从日本回国后的鲁迅,受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总长蔡元培的邀请,到教育部任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正好是北京孔庙的主管。由于职务关系,身在其位,就不得不“谋其政”,每年春秋两次“丁祭”,他至少要负责一次,是被派为在崇圣祠“正位执事”的十人之一。这在鲁迅日记中都有详细的记载。甚至在1915年、1919年、1922年春秋两次都要参与。而其中1919年也正是五四运动爆发的那一年。
鲁迅在其杂文《从胡须说到牙齿》中说“民国十一年秋,我‘执事’后坐车回寓去,既是北京,又是秋,又是清早,天气很冷,所以我穿着厚外套,带了手套的手是插在衣袋里的。那车夫,我相信他是因为磕睡,胡涂,决非章士钊党;但他却在中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手段’,自己跌倒了,并将我从车上摔出。我手在袋里,来不及抵按,结果便自然只好和地母接吻,以门牙为牺牲了。于是无门牙而讲书者半年,补好于十二年之夏。”
这件事发生在1922年3月5日,鲁迅先生祭孔后坐车回去,不小心摔坏了两颗门牙,接着当天发生了一次学生游行示威事件,学生与巡警发生冲突,据说两面“互有死伤”。
由于鲁迅一贯支持学生运动,当时的报纸等便捕风捉影,写道:“学生被打伤者,……周树人(北大教员)齿受伤,脱门牙二。”1925年8月,因教育总长章士钊非法解散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鲁迅被章士钊违法免职,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教书,“祭孔”生涯从此画上了句号。
毛泽东说“孔夫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鲁迅则是现代中国的圣人。”鲁迅十多年参与组织祭祀圣人孔子,成为祭孔大典历史上的一段往事。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大陆的祭孔活动暂告结束。
改革开放之后,1984年,曲阜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开展纪念孔子诞辰活动的想法,每年孔子诞辰(公历9月28日)期间,举行“孔子诞辰故里游”活动,其中的祭孔乐舞表演成为一项旅游项目,不是祭孔,而是一项乐舞表演活动。
2004年,曲阜市委、市政府举办大陆首次官方祭孔活动,由曲阜市委书记带头向孔子像敬献花篮,曲阜市市长宣读祭文,实现了大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政府公祭孔子的突破,在海内外引起了较大震动。
2005年是全球联合祭孔。中央电视台和济宁市合作,成立了祭孔大典直播报道组,在大陆按照东西南北中几个方位选择了7所孔庙,在海外选择了美国、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香港、台北等地区的孔庙或华人社团,2005年9月28日,祭孔活动在全球各地同步进行。
曲阜孔庙是主会场,浙江衢州在孔氏南宗家庙举行了公祭大典。祭祀人员以新上岗的教师为主,旨在弘扬师德教育。上海文庙举行了“华夏儒风”诗词演唱会暨楹联新作展览会。甘肃武威文庙举行了公祭大典和六佾乐舞表演。
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举行了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祭孔大典。香港在湾仔伊丽莎白体育馆举行了2556年孔圣诞环球庆祝大典活动,举办了全港中学儒家名言书法大赛等活动。
台北孔庙祭孔大典由马英九主持,孔子77代孙孔德成担任奉祀官,台北市小学生表演了六佾乐舞。已有1600多年祭孔历史的韩国汉城成均馆孔庙与本国243座乡校共同举行了祭孔活动。
新加坡华人社团在韮菜芭城隍庙举行了祭孔活动,儒家思想浸润星洲。美国旧金山湾区华人社团在旧金山市政大厅举行了祭孔活动。中央电视台各个频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国际广播电台、山东电视台及各省电视台同时直播,仅中央电视台就派出了600多名记者,租用了两颗卫星进行直播,声势浩大。
2006年的9月28日,曲阜孔庙和台湾台北孔庙、台南孔庙同步进行祭孔,这是海峡两岸首次携手祭祀中华民族的文化先哲。台北孔庙祭孔大典由时任中国国民党主席、台北市市长马英九担任正献官,济宁市专门派出了祭孔参访团赴台湾参加,向台北孔庙赠送明清彩绘孔子像;中国国民党派出原副主席林澄枝为代表的高层祭孔文化参访团来曲阜祭孔。海峡两岸同祭孔子被评选为2006年度两岸关系十大新闻之一。
2007年祭孔大典是北京奥运会之前的一次祭孔。济宁市和北京奥组委、中央电视台商定,公开举办评选活动,从论语中评选出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5句话。
祭孔大典上,山东省将公开征集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德不孤,必有邻”“礼之用,和为贵”等5句论语经典赠送给北京奥组委,作为推荐给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迎宾语。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出现了三千弟子诵读论语的开场节目,全场欢呼,震撼人心,“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等经典话语响彻天宇。
此后,祭孔活动在国内各个城市和海外华人社团全面推开。今年是孔子诞辰2574年,由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主办,中国孔子网、济宁市文化传承发展中心承办2023全球“云祭孔”网络直播活动。将跨平台、多形式、集群式直播海内外60余家孔庙、儒家机构的祭孔盛况,深入解读中华礼乐文化,弘扬传播儒家思想,增强中华文化感召力。并开展“沿着运河访孔庙”主题直播连线活动,推出“我心中的孔子”和“全球《论语》共诵”短视频征集活动、“线上祭孔”互动活动等。
祭孔大典里的中华文化密码
祭孔乐舞发源于尧舜时代的箫韶乐舞,融歌、乐、舞于一体,四字一句,古朴典雅。歌,颂圣贤之德;乐,合中和雅韵;舞,表谦逊礼让,完全符合孔子对韶乐“尽善尽美”的评价。
她是中国文化的“活化石”,是中华5000年礼乐文明的代表!而且,她是世界最早的大型交响乐,开启了东亚各国的雅乐文化,在世界音乐史上具有无与伦比的价值和地位。
隋文帝杨坚创制了释奠孔子的专用乐章。在唐代,释典礼乐形成了《十二和》乐制和文舞、武舞。宋朝反对武力夺天下,祭孔取消了武舞,仅用文舞。清代将祭孔乐舞直接冠名为《中和韶乐》,既说明它源自《韶乐》,又切合了中和的意境。
祭孔乐舞是集乐、歌、舞、礼为一体的庙堂祭祀乐舞,有“闻乐知德,观舞澄心,识礼明仁,礼正乐垂,中和位育”的说法。其文雅的歌词、古朴的舞步、平和的曲调,展示了古代雅乐融歌舞乐于一体的传统艺术特色,昭示着儒家文化礼乐教化的精髓。
祭孔的歌词是颂扬先师,诗经神韵。每逢改朝换代,都要制礼作乐,以显圣明,因旧声,填新词,所改造的都是歌词这一部分。
“通吴表圣,问老探真。三千弟子,五百贤人。”这是唐代祭孔乐章的唱词。“大哉宣圣,道德尊崇。维持王化,斯民是宗。”这是明代的唱词。“大哉孔子,先觉先知,与天地参,万世之师。”这是清代的唱词。
虽然朝代不同,但都是由歌生持着笏板高声吟唱,四字一句,古朴典雅,内容以颂扬孔子的业绩为主,与《诗经》的雅、颂部分如出一辙。
祭孔的音乐是八音齐奏,中和雅致。祭祀典礼所用八音古乐包括金、石、土、木、革、丝、竹、匏,共8类105件乐器。其中编钟、编磬是古代宫廷雅乐的标志。
祭孔的舞蹈是谦逊礼让,立德立容。在祭孔的“三献礼”部分,要跳佾舞,又有文、武之分。跳文舞的舞生,手持龠翟,代表垂衣裳而平治天下。跳武舞的舞生手持干戈,代表放弃武攻。
歌生唱一个字,乐生奏一个韵,舞生跳一个动作。舞姿刚劲舒展,具有汉雕之美。每一次献礼有32个舞姿,三献礼共记有96个舞姿。手势有起手、垂手、出手、拱手、挽手。步子有进步、退步,是一套中华古代礼仪的动作。
雅乐从唐代时流传到日本以后,被改造为日本的雅乐。一千多年来,由舞蹈和音乐构成的雅乐完全保持其传统形式,流传至今。
越南的雅乐是在明代由中国传入的,雅乐通常用于四季的祭礼、郊庙以及朝会等仪式。佾舞包括文舞与武舞。2003年,包括祭孔乐舞在内的越南雅乐被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泰岱巍巍垂俎豆,秋阳皓皓照宫墙。2023年曲阜孔庙祭孔大典又要举行了,音乐响起,古老沉静的《韶乐》渐渐弥漫开来,在参加祭孔大典的来宾心中,在天地之间久久回旋飘荡。
红色政权首次举办孔子诞辰纪念大会
□ 《大众日报》记者 于岸青
目前的研究普遍认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举办的第一次祭孔活动是在1984年,实际上红色政权第一次举办孔子诞辰纪念活动,早在1946年的9月22日,由曲阜县民主政府主办的孔子诞辰纪念大会在曲阜孔庙大成殿前召开。山东省政府司法厅厅长张伯秋和华东局高级参议匡亚明分别代表山东省政府和中共华东中央局,参加了这次活动。
孔庙再也不像过去那样死沉了
1945年12月30日,曲阜解放,两天后的1946年第一天,中共曲泗县委、县民主政府机关进驻曲阜城。曲泗县民主政府与鲁南军区司令部当天即广贴布告,宣布:摧毁伪组织伪政权;保护孔庙孔林等古代名胜古迹;减租减息,增加工资,改善人民生活。
布告也贴到了孔府大门东边的一扇门上,孔府总管孔令煜看到布告上说,“孔庙孔陵乃我国几千年的文化古迹应加以保护”,他感动之余主动前往县民主政府拜会县长许仁安,对民主政府表示感谢。衍圣公孔德成因日军入侵不得不南下重庆,离开前委托孔令煜负责总管一切府务。
春节就要到了,曲阜县(此时曲、泗分治)民主政府特与孔令煜商洽,在大年初一至十五开放孔庙、孔府,供游人瞻仰。为此,曲阜乃至展区贴出布告:“任何人对此胜迹不得有一草一木之损。现我曲城驻军已派兵前往孔庙站岗,加强对孔庙的保护。”
春节期间,参观者络绎于途,许多人不远百里而来,一向不准入内的附近农民,也能够自由走进大成殿。《大众日报》的报道这样描述:
“他们抚摸着围护‘先师手植桧’的玻璃柜;热心地审视唐吴道子所作孔子画像和元王振兴所作孔子历史书的浮雕。古柏夹道的孔林路上和洙水桥畔,也都徘徊着留连不舍的游人。参观者纷纷赞叹胜迹之悠久完整;并感谢民主政府使他们得饱眼福。”
“孔府的某些人也说:共产党到哪里,哪里的人民就活跃起来,孔庙再也不像过去那样死沉了。”
《大众日报》记者辛冠洁在报道中忍不住发出感慨,“童年时代,记者就有这样一个希望——瞻仰孔庙,实在想不到在敌后苦斗了八年,终于得到偿愿于今年。我游览着孔庙,使我不禁想到:谁说中华民族的人性愚笨?唯有中国是一个对人类文化和思想最早有贡献的国家呢!”
1945年12月15日,毛泽东在为中共中央起草《一九四六年解放区的工作方针》的党内指示中指出:“在一切新解放区发动大规模的、群众性的但是有领导的减租减息运动。”
为落实中央指示,巩固山东解放区特别是新解放区,1946年1月10日,中共华东中央局发出《关于放手发动新解放区群众1946年的工作指示》,并专门抽调500多名机关干部组成6个工作组,分赴各地区进行指导工作,大众日报社社长匡亚明分派记者加入各个工作组,辛冠洁作为鲁南工作队的一员赴曲阜工作并采访。
刚刚进驻曲阜城的中共曲泗县委、县民主政府随即开展了反奸诉苦群众运动,曲阜最大的地主便是孔府,孔府进行减租减息极具典型意义。在县民主政府的有序推动下,曲阜东关105家佃户,在3月8日有组织地到至圣府和孔十二府减租。
那天,佃户们排起了不甚整齐的队伍,牵着牲口,推着小车,打着锣鼓,孩子们踩上了高跷,锣鼓喧天地在“减租翻身”的召领下,来到“至圣府”,并走进了他们祖祖辈辈从没进过的“圣人之门”,穿过了大堂厅房直到库房旁。
可是,孔府管家说事先没有得到通知,拒绝减租。他跑到县府找县长,请求派员制止。县长许仁安马上将减租但又保证交租,对租佃双方均有好处的政策道理,向他一一解释清楚。
管家便回去了,但付粮时,又想把仓里已经腐烂了的粮食给佃户,佃户拒绝,他们说:“当初交租时,左一遍右一遍地检查,一粒瘪的都不要,退租却给烂的,这是没有道理的!”管家在事实面前无法推诿,才把好的粮食给了佃户。
群众被有序地发动起来。3月25日,曲阜百余村庄万余佃农在城里召开减租大会,会场秩序井然,选出代表向孔府要求退租(自解放之日起,退去秋一季),并提出废除额外剥削的十三条要求,孔令煜当场逐条答复,并当即由双方代表在许仁安县长面前签订新租约和废除额外剥削的合同。
群众除了要求实行二五减租,他们还提出“要求取消‘百户’,禁止奉卫丁打人骂人;佣人中已经改姓的孔姓人氏得迅速恢复原姓”尊严方面的要求等13条,孔令煜答复,“大家所提出的要求都是孔府不合乎世界潮流的地方,必定快改”。
双方同意后,共同去县府立约签字,许县长当众讲话,着重说明:既然减了租,一定要保证交租。孔令煜闻之大受感动,他一再向众人表示:“万人行动井然有序,实前所未曾见闻者。”此次减租令群众大为感慨:“共产党和农民并不抹煞历史,既减租而又无损于圣人!”
孔子诞辰纪念大会
这年春天,蒋介石集团一边召开政治协商会议,一边签订停战协定,欲施缓兵之计。然而3月1日至17日,在重庆召开的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上,却通过了推翻政协宪法草案中各项民主原则的决议和其他多项反共决议。
为使撕毁政协协议变得合法化,蒋介石又于3月20日至4月2日召开国民参政会四届二次会议。为维护政协协议和停战协定,以揭露蒋介石的内战阴谋,中共参政员拒绝出席这次会议。
在国民党包办的参政会上,把政协会议关于改组政府等项协议从根本上推翻了,同时,蒋介石调集军队大举进攻东北地区,积极准备发动全面内战。
就在这个会上通过的《教育报告决议案》中公然声称:解放军将孔庙“鼎彝祭器悉被取去”,并要求国府制止,“免使数千年文化古物遭此浩劫”。
为了反击国民党的诽谤,中共曲阜县委向华东局请示,能否在秋天召开孔子诞辰纪念大会。
由于“孔子问题有关中外全局以及目前斗争的影响”,华东局在8月份召开的群工会议上就此进行了专题讨论,中共华东中央局副书记、山东省政府主席黎玉在总结发言中同意曲阜县的工作布置,“曲阜县委对工作的布置,我听了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
中共鲁南区党委遂决定,以曲阜县民主政府的名义,举办孔子诞辰纪念活动。华东局派张伯秋为山东省政府代表、匡亚明为华东局代表,专程赴曲阜参加纪念活动。
9月15日,张伯秋和匡亚明二人带着山东省政府主席黎玉的公函自临沂启程,由于连日阴雨,165公里的路程,竟然走了6天,终于20日赶抵曲阜。
次日中午,张伯秋和匡亚明与中共鲁南地委委员兼专署专员周蓝田一起,在专署办公厅接见了孔府执事人孔令煜及孔耀卿。对此,《大众日报》报道称:
“在言谈(指张、匡二氏)中,对孔子‘民为邦本’的政治思想均极为赞颂。目前解放区之各种政治设施,与此精神甚相吻合。而一向高唱‘尊孔’之国民党反动派,却处处与民为敌,抗战胜利后,又大量拍卖国家主权,发动内战,以至经过八年战争灾难的中国人民,重陷于万劫不复之苦境,此乃完全违反孔子优良传统之表现。”
孔令煜则列举过去国民党政府祭孔时,唯重仪式之冠冕堂皇,而对先圣之思想精华,则置若罔闻,言下极为愤慨,“渠对民主政府保护孔庙、孔林之德意,至表感激”。
他们在这次会面中共同决定,在翌晨(9月22日),“遵孔府向例于孔子诞辰,举行向尼山(孔子生地)之遥祭礼后,即在大成殿前,举行各界代表纪念孔子诞辰大会”。
祭祀典礼在古代中国是最重要的事情之一,祀孔则是国家祭典中的重要一环。历经上千年的演化,祀孔对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伦理道德、文化仪式等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祀孔活动可追溯到公元前478年,也就是孔子去世后的第二年,鲁哀公下令在曲阜阙里孔子旧宅立庙,将孔子生前所住的房屋3间改作寿堂,陈列孔子生前的生活用品,并按岁时祭祀,由此开祭祀孔子之先河。
自汉代以后,祀孔活动延续不断,规模逐步提升。西汉高祖刘邦自淮南经过曲阜回长安,以牛、羊、猪全备的太牢之礼祭祀孔子,开帝王祭孔的先河。唐朝贞观四年,唐太宗下令各地州学、县学都要建孔庙以推广儒学,自此,孔庙和祭孔活动普及全国。
宋代是孔庙祭祀较为隆盛的历史时期。宋徽宗赵佶前来曲阜,从孟子的一句话“孔子之谓集大成”中取“大成”二字,下诏孔庙更名为大成殿,并亲笔题写了匾额。到现在,大成殿成了孔庙的象征,世界各地有孔庙的地方就有大成殿。
至明清时期,祀孔活动达到顶峰,被称为“国之大典”。清朝历任皇帝都极力推崇孔子,最终把祀孔仪制提升到大祀,将孔子的地位推向历史的最高峰。1934年,国民政府将孔子诞辰纪念日固定在阳历8月27日,并定为“国家纪念日”。
而1946年,曲阜县民主政府则取孔子诞辰的阴历而非阳历,既所谓的“正日子”,程序上也有所丰富。
1946年9月22日(旧历八月二十七)上午十时,曲阜城党政军民各界代表500余人,陆续整队到大成殿前,会场布置极为庄重朴素。大成殿前悬“孔子诞辰纪念大会”横额,四周张贴孔子名言及纪念标语,如“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微管仲则吾其披发左衽矣”及“发扬孔子反对异民族侵略的精神,坚决反对蒋介石勾结美国反动派丧权辱国,制造内战”等标语,尤令人注目,“使与会者由此更能体会解放区民主政府处处为人民谋利益之政策,及目前被迫进行之自卫战争,乃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之具体表现。此与国民党反动派口称‘尊孔’而一切举措则倒行逆施,处处违背中国人的为人道德,成一显明对比”。
纪念仪式为全体肃立、脱帽,向大成殿孔子像行三鞠躬礼,全体摄影留念。继而整队至杏坛,在这里,先后由张伯秋、匡亚明、周蓝田等,阐述孔子学说,引证孔子的话,来说明孔子思想中的优秀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但孔子生于两千余年前,受了时代限制,因此继承这份遗产,就必须对其封建的部分加以正确的批判。
大会至下午三时,于庄严肃穆中结束。
之后,《大众日报》全文发表了张伯秋在纪念孔子诞辰大会上的讲话。其中的核心思想是:“我们是继承中华民族一切优良传统的,所以对于孔子思想言论中间,直到现在还有参考价值的真理的部分,我们应该有批判的继承和发扬。”这无疑也是中国共产党对待孔子学说的基本思想。
9月23日,在孔耀卿陪同下,张伯秋、匡亚明参观了孔庙、孔林、孔府。他们目睹巍峨建筑,苍松古柏,庭院房舍及礼乐诸般皆保存如故,均频频颔首,对当地民主政府对圣地之保护各加赞许。
孔耀卿则专门对大众日报记者说,“本月十日,中央社所云‘孔庙之祭器、古乐等物,均被共军没收’一事,义为无稽之谈,小人之言,不值一较”。记者也专门对这些古物一一留影资证。下午,孔府设宴招待,宾主预祝“粉碎蒋军进攻后,当于全国和平环境中,再为先圣召开更加盛大隆重之纪念会”,遂于融洽欢笑中告别。
大众日报记者与孔府珍藏
孔耀卿专门对大众日报记者说的话,说明了孔庙祭器的极为重要性,有力驳斥了国民党当局的诽谤,也仿佛昭示着大众日报与孔府在解放战争中的缘分,还有后续。
我华东野战军以战略需要,于1947年2月27、28两日相继主动撤离邹县城与曲阜城,曲阜城复为兖州国民党军吴化文部侵占。
到1948年5月,华东野战军即将沿津浦线济(南)徐(州)段铁路线发起强大的夏季攻势,孔府此时的主事人孔灵叔想把孔府珍宝“商周十贡(供)及历代乐器,均为祀圣重要古物,为数不甚少”(孔灵叔报告语,即上述“孔庙之祭器、古乐等物”),运到南京去,他给驻防兖州的国民党第十绥靖区司令长官李玉堂打报告,请求李玉堂提供运费,并“设法拨付铁皮火车一辆”,未及答复便先于5月30日将装了50余大箱的文物,亲自押运抵兖州,将箱子放在兖州天主教总堂暂存,等待李玉堂的答复。
商周十供分别是木工鼎、牺尊、伯彝、父乙卣、宝簠、亚弓觚、夔凤豆、蟠夔敦、饕餮甗、方鼎。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二月,乾隆皇帝第六次来到曲阜举行盛大的祭祀孔子典礼时,赐予孔府十件商周时期铸造的青铜礼器,这就是“商周十供”。
这十件形制古朴、纹饰精美的青铜器,是我国稀有的完整成组传世瑰宝。孔府敬谨收藏,秘不示人,只有重大祭祀活动才请出陈设。
然而,李玉堂以“查祀圣重要古物核与军运条例不符,此项运费无法列入军运费报销”的理由,拒绝了孔灵叔。
孔灵叔还没来得及想出其他办法,华野大军就切断了津浦铁路。6月11日晚上,解放军部队攻克曲阜,曲阜第二次解放,这天恰是农历的端午节。12日晨,战斗刚结束,部队即派员整顿园林,将孔庙中享堂、墓道、驿亭等处打扫干净。
曲阜城市管理委员会遂决定13日孔庙即向公众开放,孔庙入口处金声玉振门旁,张贴着解放军曲阜城警卫司令部和曲阜管制委员会的布告和禁令,内称:“该处为文化古迹,凡我军民,应加保护,不得窃取和破坏,如有违者,定惩不贷。”规定参观纪律五条:不许鸣枪或打鸟,不许动手破坏古迹树木,不许在内大小便,注意防空,服从警卫人员的指导。
开放次日清晨,大众日报及新华社华东总分社记者艾煊就去孔庙、孔府、孔林及颜庙采访,他看到,金声玉振门及大成殿均有解放军派出岗哨护守,督导参观者遵行上述规定,守卫大成殿的战士,不断地告嘱游人,“从东门进,从西门出”“光看,不要动手”;杏坛的悬钟处,写着“此钟不准敲”字样。
曾有某部一炊事员想用手敲钟,随即被制止:“同志,你不见钟上贴着‘不准敲’三个字吗?”一位孔氏族人见状说:“你们(指解放军)不仅只贴一张公文,而且上下一致,命令一出,都能贯彻。”
在采访中,孔府管事人庄熙甫主动向身着解放军军服的艾煊报告:曲阜解放前,孔灵叔用汽车两辆,将孔府古物五十余箱,内有祭礼时用的礼器、周器、十事(即商周十供)、汉五供及金钟玉磬、图书集成、文卷等,运往兖州。艾煊马上向上级作了汇报,匡亚明得到报告后,嘱记者至为留意。
一个月后的7月13日,华野部队攻克兖州,艾煊随军入城。他一直惦记着孔府古物的下落,这时做了有心人,在紧张繁忙的采访过程中兼带查找那批文物的下落。首先,去火车站货仓查询,没有。兖州是没有什么故第深宅、重门大院可以隐藏的,他便想到,会不会藏在教堂里呢?
他来到兖州天主教总堂。那时,部队有严格的保护宗教信仰的政策,不可能直接搜查,艾煊动了脑筋,用曲折的方法探问。当时,教堂里还有外籍神职人员,他们一直说“没有”“不知道”。
艾煊严格执行解放军宗教自由的政策,并没有四处搜查,就坐在院子里跟教士们聊天,跟盛神会修女院德籍女院长翁德朗聊,跟安多医院的德籍英伯兰女院长聊,跟教堂总院德籍院长庄立格聊,跟徐西满大夫等聊……修女们引着艾煊去参观她们的一个饭厅,在那里赫然摆着一枚未爆炸的炸弹!
她们说:这是在13日下午,蒋军飞机向该教堂所投的炸弹中的一个,这枚炸弹穿透了三层楼房,落在饭厅的一张钢丝床上,又滚到地上,幸而没有爆炸,当时她们都在这炸弹的附近。
终于,艾煊从教堂人士的嘴里了解到,这批文物果然就在这个天主教堂内。教士们领着艾煊查看了这批古物,共有50多箱,其中有一只木箱已被国民党飞机丢的炸弹片擦伤,但幸好未伤及文物。
艾煊立即向部队领导报告,部队即刻派员将这批国宝看守、保护起来。同时艾煊写了一条新闻向新华社发稿,这条消息当时许多报纸都采用了,《大众日报》刊用的标题是《孔庙被盗运古物在兖州全部查获》。
1948年8月中旬,山东省政府为执行土地法大纲保护古代文物之旨,成立山东古代文物管理委员会,专负征集整理保管古物及推动各地建立地方管理委员会之责。这50多箱文物中的20多箱贵重文物遂被收至省文管会,解放军用大马车运往省文管会所在地青州,济南解放后又运往济南。其余部分则运回孔府。
1949年1月,山东古代文物管理委员会在济南大明湖畔的省立图书馆举行了第一次古物展览会。参观者川流不息,展品琳琅满目,商周十供也在展出之列。
抗美援朝战火燃起后,为保障安全,曾将这批文物保藏在济南南部山区仲宫峪中,1952年10月,毛泽东来曲阜视察前,省政府决定“曲阜的东西归还曲阜保管”,商周十供被运回曲阜,至今珍藏在孔府内。
这个过程,大众日报均作了报道。
责任编辑:近复
【上一篇】国际孔子文化节联动四海 激荡“和合”之声
【下一篇】编钟乐舞《金声玉振》奏响千年礼乐新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