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古典薪火,传播洙泗声音
——首届“古典学讲习营”在曲阜师范大学举办
来源:“洙泗学人”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六年岁次乙巳八月初八日辛丑
耶稣2025年9月29日
9月26日至28日,首届“古典学讲习营”在曲阜师范大学举办。本次讲习营由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曲阜师范大学联合主办,孔子文化研究院、洙泗书院、曲阜市文物局、尼山世界古典文明研究院、东亚经学研究会、山东孔子学会等单位承办。讲习营以“古典精神与洙泗学脉”为主题,遵循“学术深度+文化体验+交流互动”的模式,约请古典学研究领域六位海内外权威专家担任课程导师,三百名营员涵括全国若干高校青年学者、在读博士硕士、各地古典学与传统文化爱好者。
曲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邢光,山东省政府参事、山东省委外事办公室原主任蔡先金出席讲习营开营仪式并致辞。邢光在致辞中对各位专家、营员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对大家长期以来给予学校事业发展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他指出,建校70年来,我校秉承“孔颜型范,春秋学统,海岱情怀,洙泗遗风”,将“为国弘文”视为治学育人的重要理念,我校孔子文化研究院、洙泗书院在古典学研究领域有着深厚的积淀和长期的追求,首届“古典学讲习营”聚焦古典学的创新发展与跨界传播,愿此次活动能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一座桥梁,让古典学研究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
蔡先金在致辞中表示,“古典学讲习营”在圣地学府隆重开营,可谓恰逢其时,恰逢其势。古典学是传承的文化基因,其价值与意义不证自明,当下正处于古典学的复兴时期,不应辜负时代赋予我们这代人的使命,要主动承担接续古典学研究的责任,既守望古典精神,又返本开新。
邢光与蔡先金共同为《洙泗学报》首发式揭幕。该刊系孔子文化研究院、洙泗书院创办的学术辑刊,坚持“赓续洙泗学脉,阐明知行学理;融贯百家学术,光大中华文化”的宗旨,立足圣域,面向世界。
随后,蔡先金宣布“古典学三十人讲习会”正式成立,并为讲习营导师颁发了会士证书。
开营仪式由曲阜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李登旺主持。
讲习营六场专题讲座的内容涵盖古典学的若干维度,包括儒家经典诠释、文明交流互鉴等方向。第一讲由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任剑涛担任导师。他指出,“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的儒家文明体系,成就了中华伦理型文明,也是中华文明历史性突破的标志性事件。它与轴心时代西方、印度的文明突破交相辉映,树立了全球文明持续发展的东方范式。第一讲由孔子文化研究院、洙泗书院院长王钧林教授主持。
随后,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研究院研究员、国际儒联副会长郭沂深入考察了价值的发现与轴心时代核心经典的形成。他从尤瓦尔·赫拉利《人类简史》七万年前“智人的认知革命”讲起,认为价值的发现离不开轴心时代的宗教突破和哲学突破。殷周之际价值发现的最大收获,便是中华元价值“德”,“德”的确立,标志着中华文明将关注的重心牢牢锚定在现实人生与伦理秩序之上,塑造了其独特的文明品格。第二讲由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研究院、洙泗书院副院长刘彬教授主持。
在第三讲中,山东大学特聘教授、国际儒联副理事长林安梧以“绝地天通”与“巴别塔”为切入点,分析了中西古典学之根本差异。他认为,人类文明的根本问题可归结为“天人”“物我”“人己”三个面向。他选取中国的“绝地天之通”与西方的“巴别塔”作为对比切入点,以此揭示中西文化在“天人关系”上的根本分歧。 他认为,中国强调“连续与合一”,西方强调“断裂与二分”。这种差异不仅影响宗教形态,也深刻塑造了各自的理性结构、社会秩序与价值系统。第三讲由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研究院刘星教授主持。
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华孔子学会秘书长唐文明主讲第四讲。他关于儒家生死观的讨论,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对中华文明精神特质的理解。儒家并非不重视死亡,其慎终追远的丧祭之礼极为发达,但其终极关怀并非彼岸的永生,而是此岸的“不朽”。这种将超越性落实于现实生命与社会历史之中的生死观,是儒家思想极具特色的一面。第四讲由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研究院、洙泗书院副院长宋立林教授主持。
韩国东国大学教授、韩国周易学会名誉会长、“齐鲁访学驻研计划”学者李善庆在第五讲中聚焦于孔子极具智慧的教育方法——“时中”,进而揭示孔子人文精神的特质。孔子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的教学实践,正是“时中”精神的生动体现。第五讲由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研究院王传林教授主持。
第六讲由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理事长蒋重跃担任导师。他通过对比《诗经》中的战争诗篇与古希腊悲剧,揭示了两种文明在面对战争与命运时的不同态度。通过对比,再次印证了中华文明重人伦、重实践的历史理性,与希腊文明重命运、重超越的哲学思辨之间的鲜明对照。第六讲由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研究院孙宝教授主持。
结营仪式上,曲阜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李兆祥为营员代表颁发结业证书并对讲习营进行总结,他表示,首届“古典学讲习营”在孔子诞辰2576周年之际在山东曲阜举办,意义重大,本次活动名师云集,有效促进了思想碰撞、学术交流,拓宽了学员的视野,未来,我校将继续大力支持古典学学科建设,推动文化“两创”、活化传统资源。
结营仪式由曲阜师范大学社科处处长朱莉雅主持。
28日上午,部分导师和学员实地参与在曲阜孔庙举行的祭孔大典,另有部分营员线上观摩了2025年全球“云祭孔”网络直播。
首届“古典学讲习营”旨在充分利用曲阜师范大学地处孔子故里、儒家文化发源地的地域优势及在儒学领域深耕数十载积聚的学术优势,搭建交流平台,增进学术友谊,推动古典学研究繁荣进步,远播齐鲁文化,让“洙泗文脉”在中外古典文明交流互鉴中熠熠生辉。今后,主办方将继续开展此类高质量的文化活动,在长效性地推动古典学学科发展的同时,秉承“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的治学精神,面向民间、面向大众,充分激发社会各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促进学术研究与文化体验的深度融合,承古开新,泽被后世,为古典学的海内外传播作出贡献。
责任编辑:近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