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强 江湄 著《能自恢彉:章太炎思想新论》出版

栏目:新书快递
发布时间:2025-11-02 19:03:05
标签:

张志强 江湄 著《能自恢彉:章太炎思想新论》出版

 

 

 

书名:《能自恢彉:章太炎思想新论》

作者: 张志强 江湄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259

 

内容简介

 

本书为 “菿汉丛书” 之一种,收录了作者近年来关于章太炎研究的论著。章太炎区分世界文明,其一为 “能自恢彉” 者,如中国、印度,即不依赖其他文明而能够独立发展,本书即以此为书名,意在凸显章太炎思想及其所阐发的中国思想文化的独立性。书中收录各文立论扎实,体现了较高的学术水准,不仅对以往有关章太炎的一些论断提出了新的看法,更深刻揭示章太炎思想与学术的当代价值与意义,为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转化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思路。

 

章太炎把文明分为两类,一类“能自恢彉”,一类“仪型他国”。 他寄希望于中国、印度这样久大古老的文明,能根据自身悠久历史演化积累起来的文化“自性”,走出一条自主的现代化道路,为现代文明指示不同于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新前途。

 

本书除绪论外共分六章,第一章《“操器物以解纷,明天倪以为量”》分析了章太炎“齐物”哲学的形成,解剖了三层平等下的齐物平等意涵。第二章《超越“虚无”》从文化价值理想和人生观这一更为“内在”的角度,探讨辛亥革命以后章太炎对儒学传统的回归,重新肯定了章太炎这一生命和思想轨迹的重要转变的价值与意义。第三章《历史的无意义与意义》从章太炎的《易》学和《春秋》学出发,讨论了章太炎的历史观及其对于进化论、现代性的批判性反思。第四章《章太炎〈春秋〉学三变考论》重新梳理了章太炎《春秋》学的演变轨迹,从早年笼罩在今文经学阴影之下,到《国粹学报》时期以《春秋》为“义经而体史”,到1930年代最后定型,以《春秋》为史书,《左传》为“以史传经”,并指出章氏的“六经皆史”说,并非以六经为史料或简单的保存古史,而是贯穿着孔子的“大义”。第五章《“齐物”视域下的“学术”“道德”与“政治”》强调章太炎的学术观念以“求真”“真理”为归趣,而不服从社会、政治、道德目的。第六章《一种伦理民族主义是否可能?》,指出章太炎的“民族主义”是一种在历史中不断形成、保持开放、具有道德感通性的伦理民族主义。

 

作者简介

 

 

 

张志强(196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党委副书记,研究员,兼文化思想研究室主任。北京大学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哲学研究杂志社社长,《哲学研究》主编。《美学研究》杂志联合主编。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获得“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哲学史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哲学史》杂志主编。中国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华孔子学会常务理事。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是中国哲学史、中国近现代哲学、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文化思想研究阐释等。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和马工程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多项,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项目多项。曾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三次,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信息对策特等奖二次。曾在《哲学研究》《中国哲学史》《哲学动态》《开放时代》《文化纵横》等刊物发表论文70多篇,专著《朱陆、孔佛、现代思想:佛学与晚明以来中国思想的现代转换》等,译著《海德格尔与东亚思想》,主编集刊两部,主编丛书两套。

 

 

 

江湄(1970年—),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9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史学所,获历史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工作至今。研究和教学领域是中国史学史、中国思想文化史、史学理论。著有《创造“传统”:梁启超、章太炎、胡适与中国学术思想史典范的确立》、《何处是“中州”?:十到十三世纪的历史与观念变局》,《新时期中国史学思潮》(合著)、《中国古代历史理论》下卷(合著),《技术与性别:晚期帝制中国的权力经纬》(合译)等。

 

目录

 

绪论 能自恢彉 子其艰贞1

第一章“操齐物以解纷,明天倪以为量”——论章太炎“齐物”哲学的形成及其意趣13

第二章超越“虚无”——辛亥革命后章太炎儒学观念之转变53

第三章历史的无意义与意义——论章太炎的《易》学、《春秋》学及其历史观98

第四章章太炎《春秋》学三变考论——兼论章氏“六经皆史”说的本意142

第五章“齐物”视域下的“学术”“道德”与“政治”——中国“学术”观念现代转型的另一种路径167

第六章一种伦理民族主义是否可能?——论章太炎的“民族主义”204

后记227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