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学刊》是孔子研究院主办的学术刊物。
孔子研究院地处孔子故里曲阜,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研究孔子思想与儒学的专门机构,致力于建成世界儒学研究与交流高地。多年来,孔子研究院在儒学研究领域持续深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先后承担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省部级重大项目,编纂出版了《二十世纪儒学研究大系》等多部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术丛书。
《孔子学刊》于2010年创刊,采用以书代刊形式,面向海内外公开发行,截止2021年共出版12辑,在学术界产生广泛影响。
2022-2025年,因客观原因暂停出刊。
近年来,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孔子研究院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出台多项举措推动其学术建设,助力孔子研究院扛牢“国家院”的使命与职责。
为进一步发挥孔子研究院的在儒学研究的独特作用与影响力,加快学术建设成果的呈现与转化,自 2026 年起,《孔子学刊》将恢复出刊,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每年出版两辑。
我们诚挚邀请海内外学人惠赐稿件,共同为儒学研究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贡献力量。具体要求如下:
1、本刊用稿秉承学术至上原则,不论资历、职称、国别,以稿件质量为唯一标准,优稿优酬,既欢迎具有重大理论价值的长篇巨作,也欢迎具有真知灼见的短篇。
2、本刊致力于推动构建中国自主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方针为指导方针,要求来稿选题围绕本刊栏目设置,内容有独到见解,论证扎实、逻辑清晰、语言流畅、注释规范,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3、本刊常设栏目有:孔子研究、儒家思想、经学文献、文庙书院、礼乐文化、学术史论、儒学两创、海外儒学、文明互鉴、学术争鸣、学术随札等。其中学术争鸣,欢迎就学术热点问题、争议问题进行讨论争鸣;海外儒学,欢迎以海外儒学为研究对象的专题论文,或海外学者用中文撰写的稿件,或国内学者翻译的海外优秀稿件(须取得版权);学术随札,欢迎具有真知灼见的短篇学术札记。
4、凡向本刊所投稿件,应为原创作品且系首次公开发表,且不存在任何剽窃行为,并同意授予本刊该论文纸质版与数字版的发行、汇编权以及网络信息传播权,在见刊之前须与本刊签订《作者承诺授权书》。所付稿酬已包含上述使用方式的费用,不再另行支付。
5、本刊审稿时间为三个月,若投稿三个月后仍无回复,作者可自行处理。
6、本刊地址与联系方式:
地址:山东省曲阜市大成路7号孔子研究院《孔子学刊》编辑部
邮编:273100
邮箱: kzxk2010@163.com
电话: 0537-4498072
《孔子学刊》撰稿规范
1、文章以word文档撰写,采用规范简体字书写,正文为小四号宋体字,1.5倍行距。
2、文章应包括标题、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等部分。
3、文章注释采用脚注形式,每页重新编号,首次引用请参考以下格式:
(1)专著
程颢、程颐著,王孝鱼点校:《二程集》,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17页。
(2)古籍
王畿:《斗山会语》,见《王龙溪先生全集》卷二,清道光二年重刻本,第5a叶。
常用古籍,如《论语》《史记》等,如不涉及异文问题,可采用随文标注的形式,如《论语·学而》、《史记·孔子世家》等。
(3)期刊论文
洪修平:《论儒学的人文精神及其现代意义》,《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6期。
(4)集刊、论文集论文
吴根友:《作为方法的“子学”及其对当代哲学创新的启示》,《清华国学》第四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年,第13页。
(5)学位论文
周春健:《元代四书学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第53页。
再次引用时,可省去出版信息。
4、成段的独立引文,首行缩进二字符,左侧整体再缩进二字符,字体用仿宋体,前后各空一行。
5、来稿请附以下信息:作者简介(性别、出生年月、籍贯、工作单位、职称职务、研究方向),联系方式(通讯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基金项目信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