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太川】由朔州国学热想到的

栏目:快评热议
发布时间:2016-03-23 16:22:15
标签:


 

 

由朔州国学热想到的

作者:王太川

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晚报

时间:孔子二五六七年岁次丙申二月十四日癸卯

           耶稣2016年3月22日

 

 

 

说起朔州市国学会的会长邸继文,在大家眼里他可是个“大人物”。长达十年的对推广国学教育的坚持,让国学在朔州热了起来。他的国学推广模式被复制了30多个社区经典导读班,培养出500余名国学志愿服务者,有2000多名中小学生参与每天一小时读经活动,有1000余人能够背诵全本《论语》。

 

近日,在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公布的全国最美志愿者、最佳志愿服务项目、最佳志愿服务组织、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四个100”先进典型名单中,我省有两个志愿服务项目入选,由邸继文任创建人的“中华文化传承十百千万朔州示范工程”即是其中之一。(本报昨日5版报道)

 

近年来,从民间到校园,国学热再度兴起,许许多多像邸继文一样热心于国学推广的人也涌现出来。与上世纪初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而掀起的以“整理国故”“保存国粹”为目的的国学热不同,今天的“热”,是以中华民族正走向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为背景。当年学者的一句“国有学,则虽亡而复兴,国无学,则一亡而永亡”,虽已时过境迁,但在今天看来,仍然具有积极的鞭策意义。

 

推广国学并不容易,尤其是当传统文化的血脉几度中断之后,再重新捡拾起来欲发扬之、光大之,一定是路漫漫其修远,需要有“板凳一坐十年冷”的耐心和毅力。也因此,邸继文能把这条板凳坐热,难能可贵,让人敬佩。章太炎先生曾说,“大凡讲学问施教育的,不可像卖古玩一样,一时许多客人来看,就贵到非常地贵;一时没有客人来看,就贱到半文不值。自国的人,该讲自国的学问,施自国的教育。像水火柴米一个样儿,贵也是要用,贱也是要用,只问要用,不问外人贵贱的品评”。对致力于弘扬国学教育的人,这些话的为指南。不因外境冷热而炎凉,国学推广才不致其兴也勃,其亡也忽。

 

推广国学需要专门的人才,人才的培养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应有它的方法和门径。且不说国学体系庞杂,典籍浩如烟海,普通人欲做大通家几乎不可能办到,单是作为其核心部分的儒家经典,用毕生精力去研读、消化、践行,恐都难克竟全功。因之,“人人可当先生”固然是良好的愿景,但要落到实处也殊为不易。真正想以之育人化人,可取的路径,不如摒弃通才想,而仍取以10年为限,专攻一二部经,将经义及其经解集注等烂熟于心来得稳当。

 

对于教者如是,那对于学者,学国学该学什么?或者说该主要学什么,最迫切学什么?国学精深博广,举凡文学、史学、哲学、医学、礼俗、考据乃至术数等,学术门类众多,都是当学可学的。不过若说到最急切者,恐怕还当数国学中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因为只有这个,才能让人明人伦,知礼仪,学孝悌,讲忠信……“学为好人”。

 

从书本上学到有关伦理道德的知识,还只是学习国学的初步,它的进阶,在于知行合一,在生活日用中转化落实,倘不去行就算不得真知。学习国学的效用,至此才算是完全发挥出来。程子说,“今人不会读书。如读论语,未读时是此等人,读了后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读”。近代东北二圣人之一的王凤仪先生也说,“人们都说人念书,我偏说书念人”,“什么叫书念人呢?就是要把道理和行为结合起来,付诸实践”。只有当来自于书本上的知识内化于心、外施于行,才能够起到以德修身、端正价值、改移世风的作用,传统文化中丰沛的道德营养,才能够真正滋润我们的现代生活。

 

责任编辑:葛灿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