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国际儒学院第九届纳通奖学金暨孔诞征文颁奖仪式隆重举行

2018年12月4日下午,中国政法大学国际儒学院第九届纳通奖学金暨孔诞征文颁奖仪式在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隆重举行。

西北大学关学研究院与眉县横渠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动关学学术研究和社会传播

12月5日上午,西北大学关学研究院、哲学学院与眉县横渠书院举行了文化研修与教学实践基地签约授牌仪式。眉县横渠书院院长王政军、关学研究院副院长魏冬分别代表眉县横渠书院、西北大学关学研究院签订《西北大学关学研究院和眉县横渠书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陈白沙诞辰590周年,《陈献章诗编年笺校》首发

近年来,明代心学,特别是阳明学,不仅是学术研究的热点,也是文化传播的热点。可是,作为明代心学奠基者的白沙心学,却显得十分不相称的冷清,毕竟在当时,有天下学说半陈湛半阳明之说。有鉴于此,为了更好地打造白沙文化影响力,广东省政府文史研究馆与江门市政府以“白沙文化与当代社会”为主题,联合主办纪念陈白沙诞辰590周年大会···

河北“试水”《四库全书》重抄重订 拟现“千人千卷”风采

中新网沧州12月5日电(记者 陈林 艾广德)在《四库全书》总纂纪晓岚故里河北沧州,一些书法艺术工作者正在重抄《四库全书》。这部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的丛书,共收录书籍3500多种,7.9万卷,分装3.6万册。因全书按古代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故名“四库”。

“儒学·理学·心学” :第三届上海儒学博士生学术论坛顺利举行,朱杰人会长颁奖

本届论坛的主题为:“儒学·理学·心学” ,参考议题有:理学·心学与宋明时期社会生活;理学心学与宋明时期文学艺术;理学心学与近现代中国思想;国医·国药与理学·心学的关系。论坛共收到沪上以及其他地区博士后、博士、硕士论文近40余篇,组委会筛选了17名同学参会。

“第二届经学与经学史工作坊”在岳麓书院召开,以“国学与经学”为核心主题

以“国学与经学”为核心主题,2018年11月24-25日,由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主办、岳麓书院历史系承办的第二届经学与经学史工作坊在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召开。

四川大学重大学术成果《儒学文献通论》《中国道教思想史》《宋会要辑稿》获“第三···

11月18日下午,“致敬国学:第三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颁奖盛典在北京举行。典礼现场揭晓了第三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奖”的获奖名单。四川大学古籍所《儒藏》系列成果《儒学文献通论》,《巴蜀全书》阶段性成果《宋会要辑稿》以及宗教授所卿希泰教授主编、詹石窗教授副主编的《中国道教思想史》(4卷)获优秀成果奖。

走进嵩阳书院:从改制到复兴,看书院百年之变

什么是书院?在大多数人印象中,书院大概就是古代的大学。但书院本身有何文化内涵?它们又何以延续数百年、上千年?今天我们应如何看待书院的复兴?12月1日,记者随“文脉颂中华·书院@家国”网络传播活动采访团来到此次活动的最后一站——河南郑州登封的嵩阳书院。

走进问津书院:这座曾屡毁屡建的书院,正改变乡风

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教育机构,传统的书院在今天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提及。不少地方也依托传统,重新修缮了当地的书院。

中国最古老“大学”问津书院:丹心未央,活在当下

“问津书院远离城区,旅游功能往往大于教化功能。现代书院的教育、移风易俗功能的发挥,要利用网络、电视媒体,突破地理障碍。

武汉大学教授谈问津书院:三大精神薪火相传

武汉新洲问津书院,中国唯一以“孔子以子路问津”典故命名的书院。11月30日“文脉颂中华书院@家国”网络传播活动记者团探访了这座书院,听专家讲述书院的古今以及它为当今世人带来的思考感悟。

《中华善本百部经典再造》102种出版,版本选自馆藏珍善本

12月1日,《中华善本百部经典再造》首发仪式在京举办。学者楼宇烈、《中华善本百部经典再造》丛书编委会主任李致忠、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会长邬书林、藏书家韦力、学者余世存等与会。

孔子故里山东曲阜深挖文化资源 为经济社会发展献力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孔子故里山东曲阜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优势,深挖厚重的儒家文化底蕴,发展文化产业,树立文化品牌,带动产业转型升级,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献力。

成长礼、诵经典 承续书院文化的永久魅力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路过民居,穿过小桥,写有“鹅湖书院”的牌匾映入眼帘。这是“文脉颂中华 书院@家国”网络传播活动的第三站——“鹅湖书院”。

走进白鹿洞书院:千年书院的现代生存样态

“书院是我国古代特有的教育机构和教学组织。一千多年办学不绝,屡毁屡建。它不同于官学,也非完全意义上的私学;它不是启蒙教育、小中学教育,也非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它不是科举的敲门砖,但又难以摆脱读书做官的窠臼……”

白鹿洞书院:从教育传统中汲取当代精神滋养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中国是文明古国,也是教育之邦。书院,就是中国传统教育中最具精神价值的教育形制。其中,被誉为“海内书院第一”“天下书院之首”的白鹿洞书院,经过一千多年历史积淀,留下了诸多教育理念及精神内涵,今天看来仍旧熠熠生辉。

2018“敦和·种子基金”终评揭晓 7家组织获得资助

11月29日-30日,2018“敦和·种子基金”终评会在杭州举行。10家入围组织的负责人参加现场陈述,经过评审委员会委员提问、实地调研人员补充、评委会合议、现场投票等环节,最终,7家组织脱颖而出,入选2018“敦和·种子基金”,并分别获得连续3年、每年最高30万元的公益资助。

书院,中国人难以磨灭的文化印记

书院作为中国传统儒家传道授业的“大学”之地,历经千年,遍及华夏,在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与教育史中居于重要地位,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中国礼制变迁及其现代价值研究”结项验收评审会在上海师范大学举行

2018年11月24日,上海师范大学汤勤福教授任首席专家的国家社科重大项目“中国礼制变迁及其现代价值研究”(12&ZD134)结项验收评审会在上海师范大学西部外宾楼会议室举行。

江苏省儒学会2018年会在徐州举行,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018年11月23-25日,由江苏省儒学学会与江苏师范大学哲学范式中心联合举办的江苏省儒学会年会在江苏徐州举行。来自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师范大学、江苏社科联等科研机构和高校的近30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重点围绕“传统儒学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这一主题展开深入研讨。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