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旭东】莫伤了朱熹的“心” ——评谢晓东《必也正名:朱熹的性心论》一文

谢晓东教授的《必也正名:朱熹的性心论》一文,虽然篇幅不长,却是企图心满满之作。文章称,长期以来,人们使用朱熹的心性论这样的名目实际上是一个错误,正确的写法应该是性心论。

【谢晓东】必也正名:朱熹的性心论

乍一看“性心论”这一词语,一些人的第一反应是作者写错了,因为大家所熟悉的是“心性论”而不是“性心论”。但是,该术语的出现是有意为之而非笔误。现在,笔者来解释一下“性心论”这一术语产生的理由。

【郑家栋】“中国哲学”阐释中的几个问题:道统与学统之间——牟宗三 传统儒家 德国唯···

“中国哲学”及其发展如何能够成为儒家“道统”的阐释和弘扬,而非导致儒家“道统”的断裂(胡适)或乖离(冯友兰)?这才是世纪之交笔者提出引发旷日持久讨论和争辩的“‘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之原初关切和出发点。

【郑家栋】牟宗三 ▪ 海德格尔 ▪ 传统儒家

海德格尔哲学与牟宗三思想体现了针对“现代性”所蕴含之内在分裂的两种迥异的回应方式:生存论的与“超越的唯心论”的。“偶读”海德格尔影响到牟先生的康德诠释,不过此种影响却刺激他更为坚定而彻底地对于儒家思想做出某种绝对唯心论的阐释。显然,在他看来,海德格尔一类的“无本之论”与其说是回应了不如说是凸显出“现代性”所蕴含的内在分···

【郑家栋】“儒学复兴”:何谓?何为?——时论与建言

在笔者看来,在宽泛的涵义上,“儒学复兴”运动可以涵盖当下思想、文化和学术领域的两种基本取向:一是广义文明论的国族叙事;二是以从事传统文化阐释的知识人为主导的,主要着眼于儒家典籍和精神义理阐释、弘扬和推广的文化运动。两者之间当然存在某种交叉和互动,可是有一点是明确的:前者主要是环绕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政治统绪,后者则···

【尹波 郭齐】朱熹作《朱子家训》质疑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篇流传数百年,脍炙人口的作品,那就是相传朱熹所作的《朱子家训》。此文辗转传播,至清朝康熙年间,遂传遍大江南北,出现了一大批注释、讲解、发挥、吟咏之作。不仅士人百姓诵读践行,奉为圭臬,官府发布公告甚至断案,也引以为据。

【郑家栋】“牟学”前景何在?——兼谈两岸儒学纷争与“儒”在现时代的自我定位

现时代无论是教育体制及其内涵、社会基础及其格局、人格造就及其象征,可以说没有任何因素可以契接于传统的“圣贤政治”。如果“王圣儒学”的理想国不幸言中,也只能是另一个“太平天国”。没有哪一种政治体制是十全十美的,可是民主政治或许是最接近于现实版的“圣贤政治”。

【谭安奎】家-国之结与家哲学的黯淡前景

现代国家需要家庭发挥教化之功,乃是以家庭的中心从纵向的世代关系转向横向的夫妻关系为前提的,此时,作为人为产物的家庭为我们提供了把国家理解为建构性政治共同体的伦理范式。但以横向关系为中心的家庭观,恰恰又意味着现代政治在本体论上的无根性。

【任剑涛】救赎良方还是浪漫想象:我们能否回归古典中国的“家国同构”?

在时下关于家、家国关系、家国天下体系的阐释中,家的社会政治中心地位再次确立起来。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家国同构的建制,确实将国家与社会合二为一。这是无须太多笔墨就可以确证的事情。而在现代视野中,家庭与国家的分立已经是一个常识:现代建国需要处理的核心问题是国家与个人的关系问题;在社会领域,家庭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

【吴亚波】我所理解的蒋庆思想——与余东海先生商榷

东海先生所列蒋庆先生五大思想错误,或出于不了解,或出于误解,皆非蒋庆先生思想之错,多因世人好议论而不好深入读书思索以道听途说以讹传讹所致。至于两位先生于儒学之不同见解,也确然存在,然并非冰火不容,多由对儒学义理之理解体证不同所致,唯在求同存异,然后交由时间和世人去评判,如此而已。

【余东海】圣外莫求王,性外岂有天——蒋庆思想批判

蒋庆思想大错有五:一是将天道人格神化,二是将内圣外王视为并列关系,三是认为内圣外王对人性认知有别,四是将儒家与宗教乃至伊教相比对,五是过度贬低自由主义和西方文明。这五大错误,都有违儒理易理。

【张自慧 闵明】当代儒学的“复兴”与“在场”

儒学作为中国文化身份标识的本源性特征,在近代西学东渐、中西融通与救亡革新的时代潮流中被逐渐弱化,并一度从孕育滋生它的社会母体中游离出来。当代儒学在中国综合国力快速增强与寻求世界话语权的境域中开始走向复兴。但是,学界关于儒学何以“复兴”、如何“在场”等问题争论不休,未有定谳。在文化激荡、文明互鉴、价值多元的机遇与挑···

【何包钢】儒学与民主关系的四种范式

儒学与民主的关系必定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在学界的论战中学者们往往运用了不同的民主概念并对儒家思想做出了不同的解释以支持各自的观点,这导致儒学与民主关系的看法不可避免地被狭隘化、片面化并带有残缺性。过去关于儒学与民主关系的论战主要集中于二者是矛盾的还是兼容的。其实,跳出这两种较为常见的理解框架还可探索其他可供选···

【张分田】崇洋与复古之间徘徊的现代新儒家

现代新儒家试图在古代中国“寻找”现代西方价值的源种,因此不得不在“崇洋”与“复古”的两个方向上左支右绌。

【李维武】近十年文化保守主义的流变趋势及其特点

最近十年来,文化保守主义流变的新进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作为哲学内核的形上儒学的新建构;二是与生活世界相联系的儒学诸形态的形成;三是文化保守主义大众化运动的推进。同时,文化保守主义也有其复杂性和局限性,由此所带来的负面因素和影响在所难免。对于近十年来文化保守主义的流变趋势及其特点,切不可简单视之、一概而论···

【任剑涛】孟荀之外的第三条儒学进路

现代儒学的突破并不在综合孟荀,而在承续董仲舒进路。这种承续,自然也不在仅仅专注政治操作的董仲舒公羊学,而在儒家学理与儒家政治的内在综合:既在理论上综合诸家之长而成就通纳百家的儒学思想体系,又在实践上保有原则地切入现实政治运作,从而将儒学的理论雄心与政治志向熔冶一炉,让先秦发源的其他各家之后继者难以望其项背。

【张师伟】视域差异与概念转换:比较政治学视域下的“贤能政治”语义分析

贤能政治的话语在中国并不新鲜,但在不同时代及不同知识背景的学者视域里却常常迥然不同,特别是当西方学者以汉语的方式参与这个话题时,贤能政治话语讨论中的视域差异与概念转换,就成为一个不得不面对的比较政治学问题。

【徐英瑾】儒家怎么看待数据隐私问题 ——兼论“数据化儒家”的可能性

若从历史唯物论的角度重新解读儒家复古思想的经济学意蕴,儒家学说背后的经济学动机就可以被重构如下:儒家对于“礼治”相对于“法治”而言的优先性的强调,其实是为了方便宗族经济的主导者将与特定经济与社会活动相关的数据管理权尽量锁定在宗族层面上,由此实现以“小政府加大社会”为结构特点的“周政”。

【孙铁骑】当代中国政治儒学批判

蒋庆的“政治儒学”是对孔子儒学以“正名”为宗旨的“春秋大义”的异化,最终与“康党”的“新康有为主义”走向合流,标志着“政治儒学”已经走向“堕落”与“终结”。究其原因,在于蒋庆与“康党”不懂孔子的性命之道,舍“内圣”而求“外王”,以儒学为干政的工具。故当代中国的儒学研究应当回归孔子儒学的性命之道,对儒学史进行正本清源,以儒者的修身立···

【荣剑】儒学的话语转向及其现代命运

作者导读:本文是我于2010年写的一篇长达45000字的长文《中国史观与中国现代性问题——中国社会发展及其现代转型的思想路径》中的一节,该文原发表于邓正来主编的《中国社会科学辑刊》2010年12月冬季号。现单独抽出来在“儒家网”上重新发表,是基于如下考虑: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