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石林】嫁女儿要懂得抬举女婿:男人一生要当一次天下最大的官

好友某夫妇欲为爱女举办“完聘礼”,嘱为设计。

【何伯勤】论清儒经学之成就

嗟夫!经学之兴衰,关乎世运;儒术之显晦,系乎人心。有清一代,儒林蔚起,虽处异族专制之世,然其考镜源流、辨章学术之功,实可继汉唐而超宋明。今世学者,或执“考据训诂”四字以薄乾嘉,或挟“通经致用”一义以讥汉学,此皆未睹堂奥之谬论也。余尝披览清儒经解遗编,抚卷长叹:使三代典章复明于今日者,其在斯人乎!

【何伯勤】经学复兴论

嗟乎!自甲午以降,西潮东涌,新学骤兴,而吾国千年经学,乃如秋叶飘零,渐坠尘泥。士子竞言变法,邪说层出不穷。

【刘怀岗】孟子之书,继春秋而作也

世称孔孟,由来久矣。然而贤圣不世出,出必以时。何时?邪说横行之时,贤圣不出则不得止也。是故世乱,然后有豪杰

【杨国荣】轴心时代:辨析与思考

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卡尔·雅斯贝尔斯把公元前500年前后,同时出现在中国、西方(古希腊)和印度等地区的人类文化发展现象称之为轴心时代。自20世纪60年代后,这一理论已引起了中外思想家和社会学家的普遍注意。

【宇谦 徐将晓】中华传统历法(农历)相关重要常识和疑问集锦(下)

朔望月周期约为29.53059日,因此农历有大月(三十天)和小月(二十九天)两种,朔望月周期超过29.5日,所以农历大月稍多一些。

【宇谦 徐将晓】中华传统历法(农历)相关重要常识和疑问集锦(上)

日月在天球上作黄经会合运动时,日月黄经相合,即日月地心视黄经差为0度的时刻即为朔,朔也称为日月合朔,此时太阳和月亮近乎于同升同落,月球未被太阳照亮的暗面完全面相地球,地球上的观测者完全看不到月亮。

【高瑞杰】经学的含义分疏及其正名

需指出,无论经学含义如何聚讼,在经学视域中,天道、圣人、经典,须臾不可离。盖道为生生之本源,圣人体道而推行王道教化,其文明谱系之展开即为道之全体,并据天道伦常而制作经典以垂法后世,经典最终成为承担圣人之道的核心载体。

【朱汉民】论宋儒的新经学思潮

宋学是一种不同于汉唐经学的新经学形态,其能够迅速发展起来并取代汉唐经学的学术地位,是建立在有破有立的基础之上。宋学的“破”,即宋儒首先对汉唐经师的章句训诂之学展开怀疑,进一步发展到对经典传记甚至经典本身的怀疑,从而动摇汉唐经学的至尊地位。宋儒的“立”,即建构新的经典体系,通过重新诠释这些经典而建构新的义理体系,从···

【邱立波】从哲学到经学——杨儒宾著作读后

本文尝试借助牟宗三哲学的视野阅读杨儒宾教授的著作。儒学在杨氏著作中也是常见用词,从哲学到经学,未尝不可说成从哲学到儒学。

旁观者言丨田飞龙评说:当代中国的左派、右派及大陆新儒家出场

大陆新儒家的出场,客观上增加了中国转型思考的资源复杂性与路向复杂性,但却是必要的和切时的,是真正补齐了中国左右之争中传统主义的长期缺席,打破了既往由新左派(体制右派)和自由派(民间左派)相互对堪所造成的思想性垄断格局。

【陈素芬】中国、女性主义与儒家遗产

中国女性因为工作和家庭的双重压力,在考虑结婚和生育孩子时往往有些犹豫不决,对此,我们很容易将其归咎于儒家的性别歧视。但是,陈素芬教授写到,这是一个错误,我们需要将儒家哲学与当时带有压迫性的父权制规范区分开来。儒家的仁爱和修身价值观能够丰富当今的女性主义,支持人人都获得平等的机会。

【汪亮】丘成桐先生《大宇之形》读后感

在寒假期间的十多天内,我有时沉浸在时空的美丽的数学结构中,有时共鸣于丘先生的爱国之忠,也惊叹于丘先生的古典中国文化的修养,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寒假。

【邹广文】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生命力

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这一重大时代性论断,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精神品格,是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发展规律的深刻总结。

【莫砺锋】《朱熹文学研究》的前因后果

在1982年以前,我从未想过自己会与朱熹发生关系。当时的我虽已开始跟随程千帆先生读研,但只是从通行的文学史与文学批评史著作中约略了解宋代的理学家,而那些著作对朱熹都是相当轻视。比如刘大杰的《中国文学发展史》中有“朱熹”一节,虽然承认“他本是一个渊博而有判断力的学者,是宋代理学家中最富于文学修养的人”,但又说“他对于文···

【杜泽逊】谈谈“经学”和“史学”的关系

经学,也就是研究阐释儒家经典的学问。儒家经典最初有“五经”:《易经》《书经》《诗经》《仪礼》《春秋经》。

【黄敦兵】学术批评与反批评:先秦诸子思想碰撞的内在机制

先秦诸子间的“百家争鸣”,历来被视为周秦之际学术辉煌的代名词。作为中国哲学思想史上最为辉煌和最具原创性的成果之一,先秦诸子学在形塑中华民族学术范式、思维模式和治理智慧等方面产生了全面而深远的影响。

【马宝林】“名教”与“自然” ——余敦康的理智与情感

从1978年老余被调到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工作到2019年他因病辞世,差不多是四十年,而我们相遇相伴的岁月,也正好是这四十年。我想,这或许是命运的一种安排。提起那四十年间的点滴,我都还历历在目,却又不知该从何谈起。想了想,最后决定还是谈谈我所了解的他这个人:他是个有责任感、有事业追求、有组织、有纪律、有担当的人,···

【侯德仁】清朝官修西北边疆史地文献与“大一统”观念发展

清朝历经康雍乾三朝的努力,大一统局面进一步巩固发展。西北各民族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日益加深,夯实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政治文化基础。为了有效治理西北地区,清朝官方先后编纂了《西域图志》《新疆图志》等多部西北边疆史地文献。

【韩建业】中国古代都城中轴线格局溯源

2024年7月27日,“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引发广泛关注。中轴线是中国古代理想都城规划的核心特征,所体现的象天法地、建中立极、王权中心观念,折射出的对“中”“和”理想及社会秩序的极致追求,反映了鲜明的中华文明特性。这里所说的都城中轴线,必须南北基本纵贯全城,而非某一院落或建筑的中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