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雅台】有善有恶意之动,天理人欲之几微也

有善有恶意之动,天理人欲之几微也。孟子又曰:“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自谓不能者,盖人心攀缘驰逐,意念纷飞,必至昏昧。以昏昧之心应事接物,动成差忒,所谓自贼是也。

【余东海】东海客厅论徐案(五文删节版)

这五篇文章都是关于徐八子事件的,原发海外。特删除某些比较敏感的段落和词句供内媒刊发。可能某些地方文气不连贯,请读者见谅。

【佩德罗·布拉斯·冈察雷斯】后现代主义世界末日的预兆

生命本就苦短,文明人将自己的才智浪费在无聊的应酬上实在令人费解。——威廉·萨姆塞特·毛姆(W. Somerset Maughan),《月亮与六便士》

【丹·泰勒】斯宾诺莎与心灵的麻烦

本文显示甚至伟大的哲学家也会感到心碎。

【威廉·德莱塞维茨】与生俱来的权利

无论是对个体还是对群体来说,健康的身份认同都不是死板的、无法更改的,而是创造性的、不断变化的。这就是进步。这就是解放。

【艾米丽·托马斯】哲学家-历史学家的反叛:乔纳森·李采访记

本文是艾米丽·托马斯(Emily Thomas)对撰写了颠覆性哲学史的乔纳森·李(Jonathan Rée)的采访。

【张雨凝】徐州吏

辛丑交壬寅,冬雷惊冻川。 天风落枯叶,万籁共成喧。 一妇产八子,何人锁重关? 自言世所弃,身陷不得还。 一脱折汝足,再脱锁床橼。 惧汝言此恨,剪舌碎牙关。 日日为长夜,半生已倏然。 骨肉音书断,流萍逐风转。 谁怜此身变,疯妇作疯言? 久为深窖藏,一朝世所见。 吏书通四传,淄尘反相鉴。 百里为封地,刀笔喑万言。···

【孙汉生】生查子(变格)·壬寅元夜感

良宵月正圆, 不照奴家面。 疯眼望幽窗, 大户排欢宴。 猪圈封,乡路远。 姓氏茫难辨。 铁色耀寒光, 链锁怜奇县。

【唐文明】青玉案.元宵节大雪记锁链女次韵稼轩

冷风报春雪满树,惊见此、泪如雨。 单衣破屋逃无路, 残羹难咽,锁链难脱, 八子庭堂舞。 触动愁思千万缕。 人间地狱犹未去。 官衙惧责推几度, 助恶罚善,真相难见, 疑无春归处。

【韩星】你的目光

我看见 你的目光孤独无助 忧伤黯然 迷茫惨淡 你的目光刺痛了我 也刺痛了所有人最柔软的部分

【盛洪】盲山式犯罪:乔装“买卖”的重罪

只有我们揭穿“买卖”的伪装,这一罪行的残暴和邪恶性质才暴露无遗。我建议取消对拐卖妇女罪行的所有有关“买卖”的说法,用“劫持并转让控制妇女罪”替代“拐卖妇女罪”,用“受让控制妇女罪”替代“收买被拐卖妇女罪”。这种说法现在看来很绕口,却去除了“买卖”的字样,使人们不再有幻象,把这种行为与真正的买卖行为混为一谈。使罪行的性质更为···

【盛洪】盲山式犯罪:乔装“买卖”的重罪

只有我们揭穿“买卖”的伪装,这一罪行的残暴和邪恶性质才暴露无遗。我建议取消对拐卖妇女罪行的所有有关“买卖”的说法,用“劫持并转让控制妇女罪”替代“拐卖妇女罪”,用“受让控制妇女罪”替代“收买被拐卖妇女罪”。这种说法现在看来很绕口,却去除了“买卖”的字样,使人们不再有幻象,把这种行为与真正的买卖行为混为一谈。使罪行的性质更为···

【王蒙】俚语谚语中的君子观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说是此语讲的是越王勾践报吴王夫差的灭国之仇,与范雎报须贾与魏齐诬陷之仇的故事,还有人引用“赵氏孤儿大报仇”的故事来印证。看来君子报仇是古色古香、源远流长、疏而不失之事。“报仇”一词仍涉嫌狭隘低端,非是君子谈吐,更近市井负气使性的小人。君子应该讲究礼义正道,辨析何为私仇私怨,何为国家民族阶级的···

【王蒙】俚语谚语中的君子观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说是此语讲的是越王勾践报吴王夫差的灭国之仇,与范雎报须贾与魏齐诬陷之仇的故事,还有人引用“赵氏孤儿大报仇”的故事来印证。看来君子报仇是古色古香、源远流长、疏而不失之事。“报仇”一词仍涉嫌狭隘低端,非是君子谈吐,更近市井负气使性的小人。君子应该讲究礼义正道,辨析何为私仇私怨,何为国家民族阶级的···

【祁小春 庄谦之】王羲之为何被称为“书圣”

说起书法,大概每个人都会不约而同地想到中国历史上的“书圣”王羲之,同时又想到了王羲之萧放旷达的魏晋风度,想到唐太宗对于王羲之书法狂热的痴迷,想到身世传奇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乃至于想到会稽山阴的那次雅集。这种种令人心向往之的传奇故事和文化光环,都集中在千古一人的书圣王羲之身上,成为每个熟悉中华传统文化的国···

【刘绪义】一阕冰雪诗 千秋家国心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的《春雪》描绘的这幅清新隽永的早春雪景图,传达了数千年来中国人盼雪喜雪的悠远情愫。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冰雪不是寒冷的代名词,而是藏在文人心底里的一种特别的温度,是镌刻在诗词中的民族精神的象征。

【陈亮】源远流长的鼎文化

鼎是青铜时代最具代表性的器物,贯穿了整个青铜时代的始终。从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在大约1500年的历史进程中,鼎从一件日常的生活用器逐渐走向政治舞台,成为国家政权的标志。尊贵的社会地位,深厚的精神内涵,完美的艺术形式,汇聚于铜鼎一身,使其成为中国青铜文化的代表。

【儒家网社评】丰县“八孩铁链女”拷问政府治理能力

我们关注「八孩铁链女」这一事件,主要是关注对这一犯罪现象的治理,希望推动制度层面上的反省调整,并进一步推动国家治理的改进完善。

【刘强】壬寅雑咏之四·元宵戏题

入春泪眼潸,过年如闯关。诗文若街鼠,清议频遭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