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汉金斯】文艺复兴风格的社会隔离

研究历史的安慰之一是,无论局面变得多么糟糕,你总能找到历史上的某个时刻与现在一样糟糕,甚至比这个时刻更糟糕得多。

【吴圣正】继承传统与立异标新——张立文先生的中国哲学史研究

张立文先生在中国哲学史研究领域有着杰出成就,是该领域的一位领军人物。张先生的中国哲学史研究起步于宋明理学研究,其《朱熹思想研究》是学术界第一部研究朱熹思想的专著,在国内和国际学术界引起了强烈反响

【布鲁诺·马卡斯】新冠病毒与文明冲突:从儒家世界的表现来看

过去两个月,我一直在亚洲旅游,从巴基斯坦到菲律宾,中间曾在印度、尼泊尔、新加坡、马来西亚和越南短暂停留。这几个月正好是新冠病毒疫情迅速扩展的时期,从我们日常新闻中微弱的回声快速成长为我们人生最重大的事件,疫情已经成为谷歌趋势历史上最大的故事。

【许石林】人常说朋友圈有5 不晒,重要的一条:别晒娃!

我自己组建的微信群,从不申明群规,群规由群管理员掌握:只发传统文化、礼俗和读书类的内容,不发别的,尤其不准谈政治、发广告以及其他乱七八糟的东西,一经发现,踢出,用不再入群。

【杨朝明】灾妖不胜善政

“灾妖不胜善政”,这话出自孔子之口,可谓明确而响亮。天灾地妖、诡异反常给世人以儆戒警醒,因此人不能坐待“天命”。人之敬慎,要体现在行动中。越是敬慎,越要积极主动。灾难纷至沓来,容易击垮理性,越是这样的时候,越需要让光照进黑暗,要从容机智,以国家的行动力,形成凝聚力、抗灾力。

【宗春启】上巳节·修禊事·流杯亭

农历三月初三,是古代的上巳节。中国古代以天干地支纪年、月、日。上巳日,是指三月上旬的巳日。古人在这一天,要举行祓禊仪式。

【慧文】分餐——古已有之的中华饮食文化

疫情期间,复工的人们执行分餐制以防范交叉感染。其实,在历史上,中国曾是世界上最早实行分餐制的国家,而西方文明中最早的饮食文化则是合餐。中国人非常熟悉的“筵席”一词,本身就带有分餐的意思。

【丁成际】悌之道

《论语》开篇《学而》中提出“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此句“弟”通“悌”,指出了孝与悌是为人的根本。

【王星】发明本心——理学思潮之主体性转向

陆象山以“发明本心”为入手的“心即理”才代表着理学思潮的一个主体性转向。由此之后,理学天人合一的任务才能真正进入人生道德实践的范围;而从吴澄之“合会朱陆”一直到陈白沙之以“自得”言学、王阳明的“致良知之教”,也就代表着从人生道德实践的角度对理学天人合一精神的实现。

【杨华】礼仪制度与亚洲文明对话

今天,全世界6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亚洲,亚洲见证了几千年来人类波澜壮阔的文明史。亚洲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对话,以及亚洲文明内部的对话,几乎涵盖了整个人类文明的演进历程。

【田飞龙】疫情之下,美国为何还要操弄“台北法案”?(附:美国《台北法案》中文全···

美国涉台立法有可能进一步向“台湾安全”议题升级以及出现“类似建交”的高度迷惑与极限挑战行为,中国对台战略研究与维护主权行动必须转换思维,凝聚人心,申明利害,果敢突破。

【白彤东】在新冠疫情下看劣质文化与劣质制度(上)

全球化和中国于其中日益重要的地位,使得这种紧张造成的恶果能够越来越迅速地影响全球(这也是这次新冠病毒比SARS影响大的一个重要原因)。这里的“文化”问题是任何人群迅速致富都会带来的文化差异问题,而不是中国文化的问题。这里更重要的是政治问题,即国家治理的问题。

【郭沂】条陈十三策:反思新冠灾疫,完善国家治理

回到首尔的每一天,仍然在紧盯疫情的动态,目光随着病毒的脚步聚焦钻石公主号、日本、新加坡、韩国、意大利、伊朗、美国、西班牙、法国、德国、英国……在这整个过程中,除了紧张、恐慌、惊诧、担忧和悲伤之外,当然也有思考和反省。身处首尔,不免特别关注韩国的经验,故略陈数端。

【郭沂】条陈十三策:反思新冠灾疫,完善国家治理

回到首尔的每一天,仍然在紧盯疫情的动态,目光随着病毒的脚步聚焦钻石公主号、日本、新加坡、韩国、意大利、伊朗、美国、西班牙、法国、德国、英国……在这整个过程中,除了紧张、恐慌、惊诧、担忧和悲伤之外,当然也有思考和反省。身处首尔,不免特别关注韩国的经验,故略陈数端。

【许石林】让你花大钱受洋罪并美其名曰“拓展”,其实就是“打通堂”

戏曲贵在依情而就通俗,更应该道不远人,所以说,有些目不识丁的人,也很可能因为天性朴素,不失本份而获得妙谛。

【姚中秋】康有为是圣人?还是大儒?

康有为是广东南海人。说到这儿,我们简单讲一下近代历史上广东的兴起。我们前头讲曾文正公的时候讲到湖南,在近现代历史中,湖南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与湖南可以相提并论的,就是广东。所以过去两百年塑造中国的人物主要就出自湖南和广东。湖南应该说还是有质朴之气。因为它毕竟属于中部地区,所以它学问的根底是朱子之学。当然后来···

【陈海红】和合今释——张立文先生的“和合学”

张立文先生通过六十年的学术人生与人生学术在中华民族浩荡传统文化中挖掘、发现了“和合”,从而揭示了人类文明一个时代的精神面向;体大精思的“和合学”,重新阐释了“和合”这个民族古老命题在新的时代所具有的个体的、民族的,以及全人类的精神追求;通过回应民族的、时代的与人类文明未来走向的课题,彰显了“和合”这一人文理想鲜活的理···

【许石林】你的厚道质朴,成就了多少蝇营狗苟的鸡贼!

钱锺书给王贯之,也就是王典章的儿子的一封信,主要是评价王典章的诗歌。认为秦声自李天生屈悔翁以迄近日于髯翁,皆铁板同琵之意多,玉琴锦瑟之致少,这不是将屈悔翁纳入豪放派诗人了吗?我给您的四首诗歌中,第三首写屈悔翁有“铜琵”、“花间”,也就是从这个评价的掌故来表达的。花间派,自然是温婉而不是铜琵。

【徐水生】日本近代文化“脱亚入欧说”质疑

明治维新以来在“文明开化”政策引导下,西方文化迅速而大量地传入日本诸岛,在日本近代的政治、经济、文学、科学、哲学诸领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为日本近代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契机、增添了活力。但是,近代日本是否完全抛弃了东方传统文化?日本近代文化是否为西方文化的复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