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诗酒风流”? 或曰:酒是诗媒,诗为酒华,故而生之。就二者的具象联系而言,此说不为无见。如若基于主体进行历史性理解,诗酒风流则是指藉由诗与酒的自然交融而呈现出的一种本体性超越境界,是人的一种审美化生存状态,是中国式浪漫主义的一种写照;它发端于《诗经》时代,成型于汉末魏晋,而光大于隋唐;从传世文献和典型人物看···
今人谈论儒学,往往喜用“内圣外王”一语,认为儒学即内圣外王之学。但需要说明的是,“内圣外王”出于《庄子·天下》篇,本是一个道家术语,其内涵和语义主要反映的是道家思想。这样,内圣外王如何由一个道家术语转变为儒家用语? 期间经历了怎样的演变过程? 语义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便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限于篇幅,本文主要对内···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素以“孔孟之乡、运河之都”闻名的济宁,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儒家文化的发源地。过去10年,济宁精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篇···
我与陆树铭先生是老乡,因此见面就多了几分亲近感。但一共也没见几次面,我也随别人称他为大陆。他个子高,块头大,的确堪称大陆。
看到微博上一篇文章:宋朝欧阳修曾经蒙受诽谤,被人诬蔑和儿媳妇有不伦之事。此事甚至惊动了皇帝,以至于欧阳修受了不当处分。所幸最终在朝廷的彻查下,真相大白。
余生也晚,2016年之前利用《儒藏》几乎是断断续续的,一来寻求不易,二来主要利用十三经注疏,因此对《儒藏》点校的相关书籍没有特别深刻的印象。大概就是2016年时,徐到稳师兄参与点校的《仪礼正义》正式由《儒藏》出版,由于出版社定的价格比较高,到稳师兄特意复印了这两册书送到清华给我,有近一千八百页,八十万字,令我又佩服又···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语境下,儒家文化焕发着巨大的生命力,向今日世界展现着中华文明的灿烂与辉煌,显示其所蕴含的人类共同价值。瞩望全球,各种棘手问题相互交织、重叠,仁者爱人、大同世界的理想显得更加难能可贵。中国文学要对话世界,要学习人类的先进思想艺术成果,更要传承历史悠久的···
检索记述孔子行迹的文字,笔者惊奇地发现:无论是儒家经典、诸子论著、官定正史,还是稗官野史、“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小说家言,都会时不时闪出一个令人眼亮心羡的词儿──“弦歌”。
古人云:“文人才士之口,颇多微词;听言参论之间,当明大义。”
20世纪中叶以来,浙江及其附近地区清理的两宋墓葬,尤其是南宋墓葬,数目众多。但是,宋墓的系统整理和综合性研究并不为学术界所重视。《读墓——南宋的墓葬与礼俗》是一部较为系统介绍考古发掘的南宋墓葬的学术论著。澎湃新闻经授权选刊《“江南无族葬”辨》一文。该文从风水、朱熹与吕祖谦丧葬观的差异来辨析古人说的“江南无族葬”,揭示···
中国文明的早期发生,正如考古学家苏秉琦所说,呈现出“满天星斗”的多元状态。部分区域经过连续性发展,陆续向国家形态迈进,遂有后来的夏商周,以及一个个方国。在众多方国中,孤竹国是颇具特色的一个,它不仅为我们留下了一批精美文物,也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遗产。
水陆攻战纹铜鉴,1935年在河南汲县(今河南卫辉市)山彪镇战国墓地1号大墓中发掘出土,共一对。其中一件通高30.1厘米,口径54.5厘米,底径29.1厘米。另一件大小、形制、纹饰基本相同。鉴为大口曲壁,口沿外折,平沿方唇,折肩斜腹,平底圈足。器壁上铸有4只对称的铺首衔环耳,兽面立雕,环扁圆,上饰斜角云雷纹。器身颈和腹上有紫色金···
西方学者有僧侣血缘,中国学者有士大夫血统,这种血缘和血统都指向学术的神圣性。所谓神圣性,就是一种无限和绝对的追求。张载所云“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上承孔孟的情怀,千百年间一直是定义学术生涯的豪迈之词,它对历代学者确实有巨大的精神引导力量。
作者渴望多样化,让出版社招募更多的黑人、土著和有色人种(BIPOC)员工。美国当今最大的出版社宣称已经将这政策作为其优先选择了。不过,在出版业各方面的员工构成的变化和非犹太人的增加不大可能复兴美国文学,如果这些人仍然坚持政治正确的话。
虽然有理由独自思考,但热爱真理要求你在独立思考时保持思想谦逊,认识到自己理解的局限性。只要你维持思想谦逊,独立思考就能带来思想回报,同时不损害你对真理的热爱。
利科为我们描述了人的潜能,也描述了人的弱点和脆弱性。他曾经写了有关心理分析师朋友的简短回顾,题目是“痛苦不是疼痛”(La souffrance n’est pas la douleur ),概要介绍了痛苦如何到达我们人身上“在我们潜能的整个巨大潜能中”,也就是说我们的“存在威力”和我们的“行动威力”。
处理如何应对人生的大问题是哲学使命的组成部分。我一直在为学生和我自己回答这些问题,只不过是以隐蔽的方式进行的。当你最终承认你在接受心理治疗,但你去看病的那个心理治疗师或许不是最合适的人时,你做什么?
实际上越是置身于官场是非之中越是需要读书来涤虑养心。读书致用倒还在其次,读书的至境在于养心,在于悟道,在于达到对人性的了悟与同情,达到对宇宙的洞察与皈依,达成个人人格的丰富、威猛与从容。
当然某一本书也会对人生作用非凡,特别是经典,“辛苦遭逢起一经”、“半部论语治天下”的道理古今相同,但更经常塑造人生的还是持续不断的广泛阅读,是不同年龄、不同境遇下的随缘涉猎。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在博览群书中反省经验、变换气质。所以古人特别主张“读万卷书”,主张“饱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与中国实践的结合,也必然是与中国文化的结合。从“实事求是”的学说到“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理论,都是这种文化结合的成果。这些范畴既有崭新的时代内涵,又有我们自己的文化基因。“大同”思想与共产主义理想可以相印证,“圣贤”精神与共产党人的先锋队意识可以相发明,文化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