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现代学术转型视域下的儒学——纪念马一浮诞辰140周年、谢无量诞辰139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研讨会由国际儒学联合会、四川大学主办,四川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承办,乐山大佛石刻研究院、四川大学哲学系协办。
古人对祭祀天地极其虔诚。《广雅·释天》载:圆丘大坛,祭天也;方泽大折,祭地也。《逸周书》有云:设丘兆于南郊,以祀上帝,配以后稷。战国时期阴阳学说兴起,以“天”为“阳”,以“地”为“阴”,阳属南方之性,阴属北方之性,故设圆丘在南郊,方丘在北郊。
讨论阳明心学的当代价值,绕不过熊十力。在熊十力看来,自己的体用论、天人论等便是对阳明良知说的当代价值的揭示。其核心是把良知与“大易”合而观之,让“良知在什么意义上是本体,在什么意义上又不是本体”成为一个核心问题。在人类存在状态还未发生根本性改变的前提下,熊十力“乾坤互含”及“乾统御坤”的本体论立场、量论以通玄的方法、···
8月17日,由浙江省儒学学会编纂、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浙江文化研究工程”重大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浙江儒学通史》发布暨座谈会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举行。本次活动由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浙江人民出版社、浙江省儒学学会共同主办。
说到魏晋风度,当然离不开药与酒[1]。有意味的是,药与酒,虽都是诉诸口腹之欲的身外之物,最终却极大地影响了一个时代的精神状况。一方面,这当然与魏晋特殊的政治社会生态有关,另一方面,也可视为思想领域中诸如“形神”“内外”“情礼”“名教自然”等的紧张关系,在士人心态和行为方式上的折射和投影。
最近几年,由于世界局势变化,姚洋想发展出一套对应理论,开始对儒家政治哲学产生兴趣。尽管心中有正义冲动和经世济民抱负,但作为学者,还是应该做社会的旁观者,因为社会分工要求学者公正、冷静和深入分析社会。不过,重视旁观和分析并不代表虚伪的价值中立,他认为值得警醒的是,经济学界一些人滥用经济理性,忽视社会的其他价值。
春秋是中华文明发生轴心突破的时代,也是中华文明核心经典开始形成的时代。本书是先秦史学巨著《左传》的简体横排全文读本,从器物、礼制、官制、地理、文字等多方面展示春秋时代的全景。作者以中华书局版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为蓝本,在体例上有所创新,倾力十余年,最终整理成书。本书借鉴西方学者研治古典学的思路,采用《春秋》《···
《春秋谷梁传集解》,东晋范甯注。《谷梁集解》是今存最早的完整的《谷梁》注本,也是《谷梁》最爲重要的注本之一。范甯秉承《谷梁》家学,又不废《公羊》《左氏》二家之说,合汇三传以注《谷梁》,颇有特色。此次整理,以《四部丛刊》影印余仁仲刻单注附《释文》本《春秋谷梁传》爲底本,録其经传注,《释文》略去。《四部丛刊》本前···
在一个文史交流群里,一提到王安石,多数人都表示了批判的意见。有人说,王安石人很坏,鼓动宋神宗针对公论进行打压、禁制。我问:实例呢?举个实例。但就是没有人能提供一个王安石压制公论的实例。所以我加了一下码,在群里说:哪位能够举出实例,我就发个红包。
8月20日上午,彝伦书院公益讲堂邀请到华侨大学教授、河北大学兼职教授、中山大学特聘研究员、中国苏轼研究协会常务理事、中华孔子研究会董仲舒研究委员会理事王书华老师,讲授《跟着孔子学做人》。
8月23日上午,三亚市“中华传统文化在崖州”系列活动新闻发布会在三亚召开。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该活动定于2023年8月-12月举办。
玄学家们塑造了孔子的三种形象:兼爱济物的君子、体无应物的圣人、游外冥内的至人。虽然形象各异,但孔子在玄学家的笔下都不是被排斥、鞭挞的对象,而是境界高妙、爱民济物的超然存在,是隐藏在世人内心深处的道德力量。
2023年8月22日,湖南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原院长、博士生导师朱汉民教授,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丁进到校主讲贵州大学“溪山论道·文科讲坛”并进行文化参访。
本文是“第一屆經學、經典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討會”的稿件,感謝會議諸君賜教,更待方家訂正。
上帝有着重要的政治神学内涵。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王者受命于天”,是为“天子”。盖“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故号为天子者,宣视天为父,事天以孝道也。”
8月19日上午,孔学堂传统文化公益讲座第985场在孔学堂明伦堂明德厅顺利举行。本场讲座由著名伦理学家、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邓安庆主讲,讲座主题为《以“道义实存论”化解全球伦理危机的尝试》。贵州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贵州大学出版社副社长、贵州大学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
22日,癸卯年两岸同胞共祭始祖炎帝典礼在陕西省宝鸡市的炎帝陵举行,陕台两地3000余名各界民众代表参加此次典礼,共同拜谒华夏人文始祖炎帝。
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各地再现晒书习俗。第五届中华传统晒书大会22日在孔子博物馆开幕,围绕新时代古籍的保护和利用举办系列学术活动。文博专家聚首孔子故里,共探古籍保护研究成果转化利用的新方法、新路径。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七夕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穿针乞巧、储七夕水等习俗,都体现了一种“中国式浪漫”。
熊十力在其体用哲学体系的创建过程中经历了一些思想转变,其中的一个重要转变体现在他对众生是否同源这一问题的看法上。在二十世纪 二十年代中期以前,他认为有情众生各有自己的本源和宇宙。然而,到了二十年代中期以后,他却一改之前的看法,坚称众生同源、万物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