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御定石经》是乾隆皇帝下旨以金坛贡生蒋衡耗时十二年手书的“十三经”为底本,历时三年刊刻完工的,是历代儒家经典碑刻中最后一部,也是最为完整、规模最大的一部。孔子博物馆藏《乾隆御定石经》初拓本为嘉庆元年(1796)太上皇帝乾隆御赐给七十三代袭封衍圣公孔庆镕的,也是目前国内保存比较完整的一套初拓本。
书院作为私人或官方所设的教育机构,曾对中国古代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清代,大多数书院沦为专攻科举制艺的场所,基本丧失了学术研究的功能。而南菁书院却以“汉宋兼采”的经学研究、勤奋朴实的学术风气、刻书劝学的教育探索重振书院辉煌,成为晚清东南学术重镇,在近代发挥着经学枢纽作用。
《左传》是中国历史文学的重要典籍,其兵学理念也极具研究价值。与一般理论形态的兵书不同,作为编年体史书的《左传》保存着丰富、详实、生动的春秋战纪,能使读者直观感受形势计谋的由来,实为兵法原则的案例集。
秋风掠过,漫步在福建省建瓯市龙村乡擎天岩村大汴地自然村,荷花散发的一阵阵幽香沁人心脾。据《建瓯县志》记载,大汴地村是北宋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周敦颐后裔的聚居地。
在中西学术交遇带来“道出于二”的思想处境下,王国维通过《论政学疏》重思中华文明的未来意义,通过《殷周制度论》重建中华文明的开端。以极度的理性和冷峻审查周礼,发现了嫡庶之制构成周公所有创制的制度基础,对于周礼中内蕴的亲亲、尊尊原理有着极为深刻的阐发,对于其中内蕴的德与礼之间的张力更有入微的体察。他以深度会通中西的···
刘宗周创立了蕺山学派,被后人称为“刘蕺山”,起源于他在蕺山讲学。天启年间,魏忠贤阉党当道,缇骑四出,削籍的士大夫遍天下。刘宗周慨然于天地晦冥,人心灭息,认为只有讲学明理,才能给公义留一线生机。天启五年(1625年),他召集诸生,会讲于蕺山之麓解吟轩。他认为世道之祸,酿于人心,而人心之恶,源于不学无术;讲学的目的,正···
2023年8月13日至14日,由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孟子研究院、“新编孟子正义”课题组、中山大学哲学系联合主办的“新编孟子正义”开题论证会暨“《孟子》单章研究与孟学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在亚圣故里山东省邹城市隆重召开。
8日上午,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教师李秋莎的报告题为《感应之实:善善与生生》。报告伊始,主讲谈及读《语类》时对“感应”与“情”的关系有所关注,注意到“感应”总是在销铄中,但以父慈子孝为代表的以善相感却呈现出日益盛大的面貌。文章首节为“盈天下一感应”,主讲从造化、人事两个话端引出感应。
8月5日上午,北京师范大学许家星教授发表名为《良工心苦,述作一体——略论朱子的治学精神与方法》的主题讲座。朱子自述其《四书章句集注》字字称等、无一字闲,而深有解人难遇之感,故发出“良心工独苦”之叹;又认为会其解经之意,良非易事,而有“不用某许多工夫,亦看某底不出”之诫。许家星教授则尝试通过还原朱子著述《四书章句集注》···
8月17日,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分中心揭牌仪式在山东省邹城市举行。此次揭牌成立的是北京师范大学分中心、吉林大学分中心、浙江大学分中心、南京大学分中心、南开大学分中心、兰州大学分中心。
《春秋》者,鲁史记之名也。记事者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时,以时系年,所以纪远近,别同异也。故史之所记,必表年以首事,年有四时,故错举以爲所记之名也。周礼有史官,掌邦国四方之事,达四方之志,诸侯亦各有国史。
说《春秋》是史书、经书、王书、礼书、刑书、政书、宪书云云,皆是就《春秋》之某一特色和优长而表出其某一体某一用。
为加强孔孟之乡青年儒学人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理论研究,凝聚学术研究合力,推动“两创”成果转化,8月15日,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孟子研究院特聘泰山学者孔德立教授召集孔孟之乡青年儒学暑期工作坊活动。
8月12日上午,孔学堂传统文化公益讲座第982场在孔学堂明伦堂明德厅顺利举行。本场讲座由著名学者陈兵教授主讲,讲座主题为“儒家与道家的心性修养之道”。贵州大学哲学学院教授、贵州大学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龚晓康担任本次讲座的学术主持。
8月14日,“陈来书屋”揭牌仪式在孟子研究院举行。陈来先生,杨颖女士,孟子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研究员陈晓霞,党委委员、副院长赵龙、毛景卫出席揭牌仪式并参观书屋。活动由副院长赵龙主持。孟子研究院全体工作人员参加揭牌仪式。
人立于世,凡事有所节制,懂得适可而止,能够准确地定位自己,有一定的方向、目标和愿景,领悟好“止”字中的哲学极为关键。
《鹿洲公案》,又称《蓝公案》《公案偶记》,是清代蓝鼎元(1680—1733年)纂辑的案例集。因作者号鹿洲,故书以此名。《鹿洲公案》一书完成于雍正七年(1729年),主要刊本有雍正十年(1732年)刻本,光绪五年(1879年)重刊本等,后被收入《四库全书》史部传记类。
每年高考成绩出榜,各地频频曝出高分喜讯,惹得吃瓜群众一阵羡慕,又是“别人家的孩子”。那么,你见过400多年前的科举考卷吗?被称为海内外孤本的明代状元试卷又长啥样?古代学霸如何回答帝王之问?近日,“道中华”就此话题专访了山东青州博物馆图书资料中心主任朱伯霞。
儒家的“天信仰”也被统治者所接受,历代王朝的“祭天”大典,是儒家“天信仰”的制度化表达。儒家的“天信仰”也深深影响了百姓的生活,民间的“拜天”“敬天”,可谓儒家“天信仰”的生活化体现。儒家的“天信仰”,实为尊崇上天、循守天道之“权利”的行使和表达。
医者仁心,悬壶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