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有关朱子哲学和宋明理学的论集,探讨了柳宗元、罗豫章、胡宏、张南轩、朱熹、王阳明、刘宗周等儒学思想家的哲学思想。
为了聚焦学界经学研究的学术动态和分享经学研习过程的参考书目,《经学研究》公众号近期开设了新的推送栏目——「新书信息」。本栏目主要介绍近年来经学相关文献的出版信息和内容概要,与诸位同道展开更加丰富的学术交流。每期介绍的书籍文献,源自近几年与经学相关的出版物,大体分为「学者新着」「学术辑刊」「新校古籍」等三类。
全书20万余字,凡分五章,内容主要围绕四库学新视角与新材料展开,具体包括四库馆阁之肇建、存藏与修缮,库书的誊抄、撤改及补函,四库馆书籍编纂流程,《四库全书考证》专题研究,四库底本研究,《总目》稿抄本专题研究与考辨等诸多方面,均立足学术前沿,考据信而有征,是一部经过作者熟思审处的四库学研究著作。
古人注重“学”。孔子自称“好学”,弟子中亦仅称颜回为“好学”(“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其为学之方,有一点很重要,我把它概括为一种“加减之法”。这个加减之法,在今天也有重要的意义。
5月19日,“中华伦理文明传承发展与伦理学理论创新”学术研讨会在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景德大讲堂成功举办。湖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蒋洪新,湖南师范大学副校长杨震、谢资清出席会议。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南昌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高校和机构的5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
本质主义的思想即西方思想,之所以称之为本质主义,是因为西方思想从一开始就把对物之本质的探求作为其根本任务。这种对思想本质的规定来自西方思想传统在其开端处对物的定义的追求。物的定义必须揭示其根本属性,而后者又被视为物的共性,即普遍性与不变性。
近来更新较慢,因为写一篇文章要费很多工夫。又有网友反映,一篇太长的话,看不过来。所以,不妨依古人笔记体,有感即发,不拘长短,每次讲明白一个意思就好。
周辅成(1911—2009年),我国著名哲学家、伦理学家,曾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伦理学会名誉会长。
五帝夏商周春秋九代人神混杂,故九代“古乐”实行政教合一。春秋时代郑卫宋齐四国出现背弃“古乐”传统的“新乐”,与战国至今“新乐”相似,故春秋至今为后九代“新乐”阶段,春秋时代既属于九代,也属于后九代。九代乐教理论,《舜典》《大司乐》为乐教治国的“工具论”,孔子发展了“工具论”并创造了反对“郑声淫”的“风格论”,三者均只适合九代“···
自北宋二程兄弟倡道学于河南洛阳,这一新学统很快传遍南方。不到一百年的时间,在南宋版图内,道学已臻于巅峰,出现“东南三贤”朱熹、吕祖谦、张栻。朱子集道学之大成,奠定元明清中国思想文化之基础。
本书的作者主张《周官》为今文。这在中国经学上可谓石破天惊之论,与二千年来的说法截然不同。也就是二千年来没有人这么说过。自《周官》发现之后,一直到晚清,不论是今文经学者,还是古文经学者,都把《周官》归之于古文经学。以《周官》为今文经学,而著书立说的,作者最第一人。以《周官》为今文学是本书在学术上的第一大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74年暨孔子2574年〔耶稣2023年〕6月8日邮发
儒家是经过两千多年变迁发展的传统,从春秋战国、秦汉、宋明到近代,在多次的蜕变中,有放弃,有接纳,更有保留。今日的放弃(滥用熟人关系)和接纳(加强规则建设),是迎接变革(现代化与全球化)的需要,但保留(仁爱精神)同样是面对时代的选择。
孟子所持的性善论,相当充分地发掘了人心向善的资源。荀子所持的性恶论,从社会制度着眼,也是积极主张人努力向善,化性起伪。汉至唐的儒家则更重视人的差别性,认为性有品级和等差。而纵览这些论述,可以发现先儒所论人的同异中,一个很重要的差别性分类是少数圣贤(包括“希圣希贤者”)和多数民众的差异。
两千多年儒学发展有一主一辅两条线索,主线是道德践行,辅线是道德存有。前者的主题是人如何成德成善,内部呈现为“一源两流”的格局,其中“一源”指孔子,“两流”分别指以孟子、象山、阳明为代表的仁性之流,以及以荀子、伊川、朱子为代表的智性之流。后者的主题是道德之心如何影响天地万物,使其成为存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74年暨孔子2574年〔耶稣2023年〕5月4日邮发
相比罗马帝国代表的军事统治主导与政治裂变性,大一统更具文治精神与政治聚合性。经过西汉前期的政治更化,郡县制大一统得到巩固更新,汉政典制成为中国后世政治的范型,而唐宋分别代表了强弱两类外向性的大一统模式。
本书是近代思想史研究的专著。在古代中国,没有真正意义上“国家”的概念,而传统的天下一家的观念一直是主要的观念形态。在晚清时期,中国逐渐从封闭的国家转变为现代民族独立的国家。本书介绍了近代中国“国家”观念的形成、意义以及发展历程,通过对近代中国主要的思想大家留下的浩瀚思想遗产资料进行爬梳,清晰地展现出作为概念的“国···
追寻智慧是哲学思考的永恒目标。不同于面对具体对象的经验性“知识”,“智慧”首先是对不同现象背后本原或本质的洞见,并依据这些洞见获得对美好生活的实践指引。在东西方主要哲学传统中,“中道”都被视为表达智慧境界与实践追求的基本语汇:儒家“极高明而道中庸”,佛家讲“中道义”,亚里士多德将“中道”作为追求至善的德性主张,表明了东西···
5月29日,高青县首届《尚书》文化周在千乘欧阳故里、《尚书》文化胜地——高青唐坊镇名杨村盛大开幕。高青县委书记刘学圣,曲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乡村儒学研究院院长颜炳罡等致辞。孔子文化研究院副院长、乡村儒学研究院副院长周海生,《尚书》学研究中心主任徐新强,《论语》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李细成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