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训茜】非墨与忧时:陈伯陶及其《孝经说》述论

陈伯陶1926年所作的《孝经说》,通过阐发“孟子本《孝经》以辟杨墨”,反击了当时流行的墨学思潮,同时批评“毁家”和“非孝”论述破坏了中国的传统人伦。陈伯陶认为,《孝经》并非限于仁孝事亲的伦理范畴,而是维系道统之关键,因而想借《孝经》昌明圣贤人伦,从而应对他所认为的“人心日泯”的局势。

【杨泽波】再议“终结” ——对一种学术批评的回应之五

在牟宗三研究已大规模开展数十年的情况下,无人可以否认牟宗三思想的价值,但切不可将其视为哲学的“顶峰”,否则无异于杀死了哲学,从事的不再是学术研究,而是神学崇拜了。

【格温德·林·格雷瓦尔】死亡时尚

“时尚”这个词往往让人毛骨悚然,背脊发冷。我的意思不仅仅指知识分子而且指普通大众。时尚为虚荣心、消费主义、肤浅薄情、女性化、诡辩术、江湖骗子擂鼓助威,使其大行其道。当然,听到“时尚”这个词时,你大概不会想到哲学。

【罗布·博迪斯】痛苦政治学

疼痛经验并非人类独有的东西。疼痛有悠久的历史,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地点的变动而有所变化。详细阐述这个历史能揭露人类痛苦的政治学,它位于人类衡量、确认和抛弃痛苦体验的各种尝试的核心。

【德安博】科斯提卡·布拉达坦著《失败颂》简评

《失败颂》将在每个读者身上激发批评性反思,为其提供一点儿都不狭隘的教训。最令人耳目一新的是,它不是对自我以及现有观念和感受的称赞和恭维,相反,它以愤世嫉俗的、令人担忧的、可能带有救赎色彩的方式挑战我们的成功假设:你可能失败,就这么简单。

【韩星】建议四川宜宾修复唐君毅旧居,建立唐君毅纪念馆

唐君毅学术面对近代以来欧风美雨的冲击,一生守护和弘扬中华文化,“为人和学问,都代表了中国文化中最优秀的部分”(金庸评语),应该让人们了解他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以及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提升宜宾的文化内涵。

【吕宗力】纬书思想呈现的多彩世界——评任蜜林《纬书的思想世界》

《纬书的思想世界》对纬书观念体系作出全面梳理,对其思想源流进行了系统考察,其广度和深度应该是迄今为止相关研究中最值得称道的。当然,纬书思想体系庞杂,包罗万象,值得深入探讨的空间还很大。

【任蜜林】孔子“性相近”说的历史诠释与思想新论

从《论语》及相关材料来看,孔子所说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强调人性的先天情感和后天学习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在孔子看来,人一出生就处于家庭关系、人际关系、政治关系之下。这种关系首先表现为家庭关系,这说明人天生就具有孝悌等情感,这也是实现仁的前提和基础;但仅仅具有这种先天情感还是不够的,只有通过后天的学习才能成就···

【田飞龙】总体国家安全与香港繁荣稳定

稳定是安全秩序的概念,香港在“一国两制”框架下有一定的安全自治能力,但从根本上而言无法独自应对来自内部本土势力和外部干预势力的颠覆性挑战,占中运动和修例风波证明了这一点。进一步,香港稳定也是国家安全利益的一部分,香港平台上存在重要的国家安全利益,这一层面客观上需要国家法治力量的介入。

【李清良】孔子的诠释自觉及其历史影响

对诠释活动的这种理解源于孔子提出的一种具有突破性的“为学”观,即主张一个人要成为“君子”,就必须通过“为学”,尤其是“读书”“学文”,来效仿圣贤君子的所作所为,并对其“德”与“道”加以深刻理解与把握(“思”与“觉”)。由此,诠释活动便成为“学为君子”不可或缺的活动。这种“为学”观实是基于“人”的自觉而达到“学”的自觉,又由“学”的自觉而···

朱承 著《治心与治世——王阳明哲学的政治向度(增订版)》出版

《治心与治世——王阳明哲学的政治向度(增订版)》是《阳明文库》学术专著系列其中一册。本书认为,虽然不能简单将王阳明哲学思想化约为某种政治哲学,但王阳明哲学内在地蕴含着丰富的政治向度。这一向度呈现为,在政治理想上向往“万物一体”的人间秩序和“三代之治”的治理模式,同时期待全体社会成员都成为“圣人”的盛景;在基本政治主旨···

【颜炳罡】轴心文明与齐鲁文化的多重意蕴

齐鲁文化原初的意思是指齐国文化与鲁国文化。由于齐鲁两国作为近邻,又是联姻的关系,政治、经济、文化尤其是思想交流非常密切,进入到战国后期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基本成为一个整体文化系统,后人将这个整体文化系统称为齐鲁文化。

于晓明会见至圣孔子基金会会长孔垂长

4月3日,孔子七十九代嫡长孙,中华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协会会长、至圣孔子基金会会长孔垂长到访济南,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原党组书记、副主任,中国孔子基金会理事长于晓明在山东大厦亲切会见,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党委书记、副主任,中国孔子基金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国承彦参加会见。此行是孔垂长三年来首次回到山东故···

孔德成先生纪念展开展暨孔德成先生云纪念馆启动仪式在孔府举行

4月4日下午,孔德成先生纪念展开展暨孔德成先生云纪念馆启动仪式在孔府忠恕堂隆重举行,中国孔庙保护协会名誉会长、曲阜市政协原主席、中华孔子学会孔子后裔儒学促进委员会副会长孔令玉先生,孔子第79代嫡长孙、中华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协会会长、至圣孔子基金会会长孔垂长先生分别致辞,并共同为纪念展开展揭牌。

唯美汉服 唯我小院 ——2023年第四次儒学周会记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人常说,烟花三月下扬州。阳历三月尾,塞北朔州城,张蔡庄耕读者儒家小院,杏花初放,和煦春光,一群家庭国学的耕读者正在召开星期六儒学周会,这是他们今年第四次周会,主题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之一汉服提炼出来、展示出来,用小众的力量展示汉服之美,让国风之雅引领未来。

【专访】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朱建军:炎帝神农文化何以凝系今人?

炎帝神农文化的核心要义是什么?具有怎样的时代价值?为何能成为两岸同胞的重要情感纽带?近日,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朱建军就此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

【专访】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张茂泽:黄帝陵祭祖为何是两岸同胞血脉相···

位于陕西黄陵县的黄帝陵,为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寝,世称“中华第一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祭祀黄帝陵已成为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的精神纽带。

【专访】天水市博物馆研究馆员李宁民、天水师范学院伏羲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霍志军···

一年一度清明节将至,寻根问祖、慎终追远,以“同根同祖、中华共祭”为主题的海峡两岸共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典礼,成为乡愁的寄托。台湾民众跨越海峡前来伏羲诞生地甘肃天水,甘肃天水亦组织伏羲文化交流团赴台参祭,已是有来有往。

【虞和平】让经典焕发新时代生命力 ——从李瑾国学“三释”说开去

李瑾的《孟子释义》《山海经释考》和《论语释义》由三家出版社相继推出,这是国学研究方面一次很有意义的成果展示。在三部约计120万字的作品中,李瑾全面借鉴并系统提炼了相关经典2000年来前贤名家潜心著述的精华,同时“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立足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赋予旧学新使命、国学新担当,洞见迭出又不失雅俗共···

奎卯年孔子后裔清明祭祖,传承慎终追远传统

2023年4月5日上午,全国各地孔子后裔400余人齐聚曲阜至圣林家族墓地,举行祭祀先祖活动。参祭人员身着深色服装,怀着崇敬的心情,早早的来到孔林神道上的万古长春坊,进行全家福合影。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