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远】儒家“刑中”观念与实践诠解

“刑中”即用刑施罚中正允当,是中正治国理念在司法等以法治理领域的投射。“刑中”与否如同一把标尺,既可以衡量“司法”能否,也能够评价“法治”善否,它甚至是历代得失的主要因由。

【贺更粹】《中庸》“人与天地参”义解

《中庸》认为,天人关系是天人合一与天人相分相伴而生的相为参合。人何以与天地相参?诚是天道本然,实践此诚是人事之当然,诚贯通天地人,是“人与天地参”的形上依据。人以何与天地相参?一是通过好学力行的知行合一过程,完成人的德性与天地相参;二是通过各尽本分地处理社会政治与生态伦理等问题,完成现实人事与天地相参。

【张荣荣】自爱与博爱:以“明君子”观之

在先秦儒家看来,“明君子”即是当时代的真君子和“圣贤”,集博爱与自爱于一身,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通过学而知之、困而学之成就自己的“仁且智”者,是通过“致曲”实现的“自明诚者”,是“明明德于天下者”。以“明君子”观之,自爱与博爱相辅相成,统一在“止于至善”。

《原道》第42辑目录及内容摘要

陈明、朱汉民主编,湖南大学出版社2021年3月出版

【任文利】世界的“返魅”——蒙培元先生的儒学自然宗教观

作为大陆新儒家的代表人物,蒙培元先生一直关注于儒家宗教性问题。他既继承了其师冯友兰先生以“天”为宇宙大全及对于以“天地境界”为安身立命之地的精神追求,也继承了港台新儒家亦人文亦宗教的讲法,由此推陈出新,提出独特的儒学自然宗教说,在现代儒学的发展中独树一帜。

【儒家邮报】第384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74年暨孔子2574年〔耶稣2023年〕4月3日邮发

张伟仁 著《寻道:先秦政法理论刍议》出版

张伟仁先生初于苏州私塾、台大、耶鲁、哈佛就学,后在欧美及国内高校讲授法理学与法制史,享誉中外。晚年发愿将毕生所思所想和授课心得,写成一部《寻道》,通过先秦诸子的八部经典著作,追溯中国政法思想的源头活水与丰富面貌。这八部著作是:《老子》《论语》《庄子》《墨子》《孟子》《荀子》《商君书》和《韩非子》,他将此称为“···

【富金壁】《诗经》中的婚恋观:恋爱自由,女子往往比男子更热情主动

《诗经》中描写婚恋生殖的篇什,一直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和研究者的注意。如《周南·关雎》《汉广》之孜孜求爱,《樛木》《鹊巢》之欢乐联姻,《邶风·击鼓》《鄘风·柏舟》之爱情坚贞,《郑风·风雨》《王风·君子于役》之爱人相思,《卫风·氓》《邶风·谷风》之果断绝情,说之者多矣,故不赘言。今仅就他人未遑多言或有所误解的几个方面略···

曾子思想研讨会暨首届曾子文化奖颁奖典礼在嘉祥县开幕

3月25日上午,曾子思想研讨会暨首届曾子文化奖颁奖典礼在嘉祥县开幕,来自海峡两岸的27位高端学者将齐聚嘉祥,就“曾子思想与中国文化”发表宏论。

美联社等20余家海外媒体机构报道跨语言诵读大会年度盛典

3月25日,第二届儒家经典跨语言诵读大会年度盛典在济南举行。现场揭晓了“优秀组织单位”“优秀指导老师”“优秀演绎作品”“优秀双语传诵人”“十佳双语传诵人”“最佳国际传诵人”等荣誉评选结果。

经典筑梦,和美与共 第二届儒家经典跨语言诵读大会年度盛典成功举办

金声玉振,响遏行云。3月25日,伴随着琅琅木铎声,第二届儒家经典跨语言诵读大会年度盛典在山东济南正式举行。

湖南科技大学“天开文运庙学合一”——癸卯岁湘潭文庙春季祭孔大典举行

30日上午,湘潭文庙内礼乐和鸣,厚重的大成门徐徐开启,阵阵浑厚的鼓声透过历史的扉页,将数千年前“圣人”孔子大德远播的盛况再度重现。当日,湖南科技大学“天开文运庙学合一”——癸卯岁湘潭文庙春季祭孔大典举行,再现中华“礼”文化。

张锦少 著《清代三家〈诗〉学新论》出版

清代经学实绩超迈前代,亡佚不传的两汉鲁、齐、韩三家《诗》学亦以辑佚考据的形式得以复兴,名著涌现。

【鲁小俊】古代书院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应对举措 ——兼论其对当下高校人才培养的···

古代书院教育面临的问题,大多缘于科举考试的压力。当下高校人才培养的问题,多与升学和就业形势相关。

陆永胜 著《心学何为?——阳明学与中国当代文化建设》出版暨前言

《心学何为?——阳明学与中国当代文化建设》是《阳明文库》学术专著系列其中一册。今天,阳明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当之无愧地以“显学”立身扬名。在此“历史”的前提下,“阳明学与中国当代文化建设”这一主题既显得大胆,又显得宏阔,既体现时代之需,又含有时代之叹!

夏含夷 著《〈周易〉的起源及早期演变》出版暨自序

本书是夏含夷教授多年来研究《周易》的总结之作。以夏含夷教授1983年完成的博士论文为基础,吸收中外研究成果,利用近数十年尤其近年新发表的出土材料,系统考察了卦爻辞如何产生以及《周易》这部经典如何形成,对周代占卜的原理与实践也作了深度探讨。

“慢庐·慢读”之《孟子》通讲第三十三期开讲

慢是一种节奏,更是一种心态,它倡导亲近经典、敬畏经典,希望在对经典的亲近、敬畏中,抚慰心灵、纯洁心灵、高尚志向、高尚行为。

“慢庐·慢读”之《孟子》通讲第三十二期开讲

慢是一种节奏,更是一种心态,它倡导亲近经典、敬畏经典,希望在对经典的亲近、敬畏中,抚慰心灵、纯洁心灵、高尚志向、高尚行为。

【魏冬】紬绎四书启关钥 ——评《关学四书学研究》

关学从其宗师张载开始,即有浓厚的经学传统。这里所谓的经学,当然不仅仅指《大学》《论语》《孟子》《中庸》,而是指“六经”。如《宋史》所说,张载之学是“以《易》为宗,以《中庸》为体,以孔孟为法,以礼为的”。

【杨芳】“国家大本,足食为先”:宋代仓储制度的发展与创新

“国家大本,足食为先”,粮食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在以农业为主要生产部门的中国古代社会,由于受季节、气候影响与交通运输条件的限制,粮食储备至关重要。《礼记·王制》曰:“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