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学期的《论语》学习,主要学了泰伯第八的三十章,子罕第九的二十一章。基本一节课学习讨论一章内容,踏实而深入。经典的学习,不同于一般知识的学习,其影响是在“学而时习之”中,悄然发生的。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地往前。今天择要总结学习所得。
2023年1月12日晚7点30至10点,在湖南王船山故里研学基地有序组织下,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十位船山文化爱好者参加。
“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这是晋代诗人辛萧咏年的诗句。元正亦称“元旦”,是每年的第一天。一年节令时序开启,美好喜庆的日子从这一天开始到来。因之,普天同庆,天下齐欢。
2022年12月31日下午,由曲阜师范大学礼乐文化研究与推广中心、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孟子研究院、喀什大学国学院联合主办,洙泗书院、孟子书院承办的“慢庐·慢读”之《孟子》通讲第二十六期举行。
所谓过年、年味儿,不仅仅在除夕、正月初一才开始,正宗的年应该从进入正月吃腊八粥(面)到腊月二十三祭灶,就逐渐浓郁了。
《论语·宪问》中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一句,荀子在《荀子·劝学》中解释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荀子认为,“古之学者”是一种君子之学,君子之学致力于一种由内而外的修养;而“今之学者”是一种只顾做表面功夫的“禽犊”。
学习究竟是为了什么?孔子讲“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荀子对这句话做了补充与阐释:“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就是说君子之学是为了完美其身,而小人之学以为禽犊,是为了交易。
孔子对管仲的批评集中于“仁”(博爱)与“礼”(制度)的关系:“克己复礼为仁”意味着“礼”是“仁”的必要条件;“人而不仁如礼何”意味着“仁”也是“礼”的必要条件。因此,从管仲“不知礼”必然推论出管仲“不知仁”;反之亦然,从管仲“如其仁”(即非真仁)必然推论出管仲“不知礼”。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已经把“和”落实到生活的在在处处,“和为贵”成为中国人最重要的人生信仰和思维习惯之一。作为中国古典哲学的核心范畴,“和”贯穿于中国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和各家各派思想之中,积淀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髓和核心。它在处理人际关系、维系社会稳定、促进社会进步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
宣成书院初建于桂林府治北,有张吕二先生祠、藏奎阁、明新堂、斋舍等建筑,设祭器,学粮、经费具备,规制完备,宋理宗赐“宣成书院”匾额,是南宋有名的书院之一。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和上海图书馆共同策划主办的“典籍里的中国——上图特展”17日在上海图书馆东馆正式开幕,选取中华优秀文化典籍中的经典版本,展现典籍中蕴含的中国智慧、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
犬儒派哲学家第欧根尼(DIOGENES THE CYNIC)有一次在演出结束时,其他人都在往外出,他偏偏试图往剧场里走。当有人困惑不解,问他为什么这样做时,第欧根尼回答说,“这是我一辈子的做派。”(
人生没有任何意义,但是它是个巨大的机会,让你玩得开心,让你自己去创造意义---这是最新的后现代励志咒语。现在流行的乐观的虚无主义潮流是21世纪新主张,阐述存在和价值都是毫无意义的教义。如果将人生意义是什么的问题输入任何一个搜索引擎,你很可能得到乐观的虚无主义作为答案。
受到萧沆抨击人类物种没有边界的自我中心性的启发,科斯提卡·布拉达坦在《失败颂》中阐述了有关失败的深刻见解和聊天漫谈式的思考,作者不无挖苦地注意到,“人类的存在是两个虚无之间短暂发生的瞬间。第一个虚无---浓厚的、难以穿透的虚无,接着是火光一闪而过,随后又是没有尽头的虚无。”
萨特因为存在主义而天下闻名。卡尔·雅斯贝斯(Karl Jaspers)不仅在时间上领先于他,而且提供了一种摆脱绝望的方式。
由于文化惯性,忠孝观念对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还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虽然这一影响处在不断弱化过程之中。当前,我们仍然需要对忠孝观念进行厘清反思及创造性转化,以期疏通与现代社会不契合之处,甚至还可以生发出更多的现代意义。
孔子具有自己的自由观念。这种观念不是境界论的自由观,而是人性论的自由观。“个人的意志行为不受他人干预”是这种自由观的主体性维度,即个体主体具有天然的自由意志;“正义的社会规范”(礼)是这种自由观的规范性维度,即它是以孔子的正义论为基础的。
本书剖析了集宋代理学之大成的朱熹的学思内涵,比较集中地体现了刘述先先生关于宋明儒学研究的成就及其学术思想观点。全书正文分为“朱子哲学思想的发展”“朱子哲学思想的完成”“朱子的历史地位及其思想之现代意义”三部凡十章。
我们在研究儒学史的时候,往往会忽略前孔子时代的重要人物,忽略了儒家思想乃是有着深远的思想渊源的。研究儒家思想的渊源,我们不仅要重视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古代圣王,对于贤人大夫等也应予以更大的关注。比如柳下惠,这位春秋时代的贤人就受到了孔子、孟子等原始儒家的很大肯定,对儒家思想体系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江右书院冠华夏。在一千多年的古代书院历史中,江西一直是全国书院发展的中心地区,共有书院两千多所,占了全国书院的四分之一。但是在很多县,对自己的家底并不清楚。金溪县政协文史馆花了大量的力气,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组织编写出《金溪古代书院》一书。该书共收录金溪300多座古代书院、学塾,让人惊喜的是县域内至今还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