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震著《孔教运动的观念想象:中国政教问题再思》出版暨导言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近代中国经历了戊戌变法、孔教运动、共和立宪运动以及新文化运动等一系列社会事件,在这场社会转型的约三十年间,由各种“主义主张”“问题符号”激起的“思想战”此起彼伏,在此过程中,“孔教”问题始终隐伏其中。参与“孔教”论战的双方主要在争执两个问题:儒教(孔教)是否是宗教?共和政体是否需要宗教意义上的···

李霖著《宋本群经义疏的编校与刊印》出版暨乔秀岩序及引言

所谓“群经义疏”,是指唐代孔颖达、宋代邢昺等人为儒家经书所撰“正义”和“疏”;宋本义疏包括宋刊单疏本、八行本、十行本三套丛刊;编校与刊印则涵盖了版本从孕育、诞生到面世的全过程。本书具体讨论群经义疏这三套丛刊,各自选择何种底本,如何编纂,怎样校勘,刊于何时何地,曾刻几种,在何时何地补版,文本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大约到何···

【段宇】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宋代学校教育与区域意识的增长

梅村尚树先生在博士论文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力作《宋代的学校——祭祀空间的改观与地域意识》(『宋代の学校——祭祀空間の変容と地域意識』)于2018年11月由山川出版社出版。该书超越了教育史的范畴,综合了社会史与文化史的视点,对宋代的学校进行了历史的考察。

【刘丰】“为民父母”与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

“为民父母”是商周时期就已产生的政治思想,后为儒家所继承,尤其是孟子和荀子对“为民父母”的政治思想有不同程度发挥。“为民父母”的主张是孟子仁政和荀子礼治的中间环节。《礼记·孔子闲居》一篇以及《礼记》的其他篇章将“为民父母”和儒家的礼学思想结合起来,尤其是在“为民父母”的理论框架下将礼的亲亲与尊尊协调整合起来。这种思想与···

【汪高鑫】贾谊的“过秦”论及其“六经”思想基础

思想家、史学家贾谊的“过秦”论,是汉初“过秦”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贾谊“过秦”论的历史视角分为“攻”与“守”两个阶段,具体分析了秦之兴亡的原因,得出了“攻守势异”的历史认识;贾谊“过秦”论的目的是为西汉皇朝的政治统治提供历史借鉴,由此提出了具体的仁义治国理论。

【张晚林】张氏宗祠复修记

湖北省大冶市金牛镇张姓,素有九门十三庄之说。九门,即九个张姓自然村,祖亨一公;十三庄,即十三个张姓自然村,祖志高公。亨一公与志高公皆远绍有唐宁公,故金牛张氏皆渊源同脉也。我村萧家垄张即属十三庄之一,志高公六世孙蕃正公始迁于此。

【许石林】城市有“非常病”,故乡有“平常药”

刚刚给出版社编完一本写故乡的文字。书名就先不公开了。请理解。由于这篇跋是以日前的一篇文字《孝子可不可以在丧礼上演唱》起头的,所以,发出来,算是那篇文字的后续。请指正!

【马军】宋濂之“根”

在古代,礼制享有崇高地位,特别是祭祀。每年冬至日要于国都南郊祭天,夏至日于北郊祭地,这两项大祭一般都由皇帝亲自主持,此外还要按时祭祀宗庙、山川等,这些国家大典十分隆重,也极其神圣。此外,各种仪式所用之乐律、不同身份所服之衣冠、国家万民所用之历法等,皆为古代礼制之重要内容。朱元璋将这些事情统统交给宋濂来负责,宋···

南通孔子思想研习社再次获和平桥街道“五星级社团”荣誉称号

3月5日上午,在“和平桥街道学雷锋志愿服务月启动仪式暨第四届星级社会组织表彰及公益服务项目创投推进活动”中,再一次被评为五星社团,这也是继第三届后连续两次获得该荣誉。

【吴钩】反驳韦伯与贺卫方教授的一个论点

德国大学者马克斯•韦伯这么评价传统中国的司法官:“中华帝国的官吏是非专业性的,士大夫出任的官吏是受过古典人文教育的文人,他们接受俸禄,但没有任何行政与法律的知识,只能舞文弄墨,诠释经典;他们不亲自治事,行政工作掌握在幕僚(指师爷、胥吏)之手。”我曾将这句话放上微博,询问网友:你认为韦伯说得对吗?果然不出所料:多···

邓庆平著《朱子门人与朱子学》出版暨简介目录

朱子门人是朱子学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朱子门人的考订已有不少成果,但系统研究朱子门人群体学术思想的专著,在国内外这还是第一部。

【杨祖汉】朱子与康德敬论的比较

朱子的持敬论是其成德之教的关键工夫。当代牟宗三先生认为朱子的持敬,是“空头的涵养”,并不能够给出真正的道德实践之动力。笔者对此说给出了讨论,又拟通过康德论尊敬的意义,说明朱子的持敬工夫也有如康德所说的对道德法则的了解,而自然产生尊敬之义。当然,康德之论尊敬,特别强调人在了解道德法则是以无条件的令式以直接决定人的···

【徐梓】传统文化教育岂是“今天栽树,明天就能结果”?

最近一周,全国中小学陆续迎来了开学日。开学日“遇见”什么?不少学校将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开学第一课,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将传统文化融入孩子的日常学习生活之中。

“儒家经典与现代性”博士生学术会议征文启事

本次会议旨在儒家的话语体系下,尝试连接传统与现代,在儒家经典中寻找人类文明的过去、认识人类文明的现在、想象人类文明的未来,庶几“为往圣继绝学”。

【程旺 牛伟坤】没落与热潮:北京的传统书院与新兴书院

提起书院,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等赫赫有名的地方书院,很少会有人与北京联系起来。实际上,北京书院有着更为悠久的历史,不仅古代就有二十多座书院,而且现代书院更是在全国具有独特的地位。北京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程旺对于北京书院情有独钟。经过一番专门的调研,向世人展示了北京书院的今昔变迁。

【许石林】孝子可不可以在丧礼上演唱?

有的说,孝子在居丧期间,不应该演唱;有的说是酬神娱亲,可以唱;有的说答谢乡党亲朋,可以唱;有的说,蓝天的祖父年龄最少八十岁以上,算是民间所说的“喜丧”,演唱无妨……

【阿格尼斯•卡拉德】公共哲学好不好?

“我们搞哲学是因为哲学本身的原因,是因为问题很重要,而不是有用或者令人愉快。”如果哲学问题不像科学那样有用,不像娱乐消遣那样令人愉快,它到底是因为什么而变得重要呢?

【胡治洪】当今人类危机与儒家救治之道

当今人类显然正处在生存与发展所不可或缺的社会生态、自然生态和精神生态全面危机的境况之中。导致三态全面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近代西方启蒙理念及其引发的现代化进程,特别是由于理性、人权、独立、自由、平等、民主、科学、进步等启蒙理念被作为绝对价值而波及全球并牢笼人心。启蒙理念极度偏颇的扩张和畸变造成表现为社群疏离、自然···

【专访】田飞龙:大湾区,香港为何读不懂

由高层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粤港湾大湾区之发展规划纲要不久前正式公开发布,这份纲领性文件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空间布局等方面都做了全面规划。围绕此纲要,多·维新闻采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港澳研究会理事田飞龙。在田飞龙看来,这是新时代“一国两制”的新范式,总体上是从侧重“两制”的改革初期转···

【张践 张顺平】育才淑世 赓续文华——尼山圣源书院走过的十年

2007年,由牟钟鉴、王殿卿、丁冠之、骆承烈、刘示范、钱逊、周桂钿、郭沂、田辰山、颜炳罡、于建福、陈洪夫等20多位老中青年儒学学者,在山东泗水地方支持下,发起和创建尼山圣源书院。这所位于孔子出生地的书院,用“圣源”的字眼表达了鲜明的文化立场。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