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网2024年度十大好书(思想学术类)揭晓

1.陈明 著《易庸学通义》2.范瑞平 著《当代医疗与儒家思想》3.姚洋、秦子忠 著《良治——来自儒家政治的启示》4.张晚林 著《行道者、弘教者与整治者——先秦儒学宗教性内涵演进之脉络研究》5.曾亦著《从素王到真王:刘逢禄〈春秋〉学研究》6.白彤东 著《探寻理想政体——儒家的差等秩序》7.俞江 著《〈周官〉与周制——东亚早期的疆域国家》8.···

第四届中国阳明心学研学游师资班结业典礼举行

1月8日,第四届中国阳明心学研学游师资班结业典礼在浙江省稽山王阳明研究院举行。学员们纷纷从全国各地赶赴绍兴,期盼已久的活动在热烈的掌声与欢笑声中拉开序幕。本院副院长钱明、潘承玉、潘建国参加此次活动。

天下同念 ——王阳明先生逝世496周年祭祀典礼举行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496年前的今天,王阳明先生在洗去征尘、返归故里绍兴的途中,于江西大余县青龙铺舟中溘然离世。他的家人和学生遵从阳明先生遗愿,迎其灵柩,将他安葬在南距古城绍兴不远的兰亭附近鲜虾山麓,这是他亲自选定的长眠之所。

【张丽丽】文明互鉴与文本互译

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前提应该是相互理解,继而才会涉及到具体文本的分析、研究和评判。但相互理解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不仅涉及到语言互译过程中的信、达、雅,而且还会同理解者自身的时代背景、语言习惯以及知识储备等息息相关。

【高瑞泉】萧萐父先生:我国传统文化现代转化的起点

萧萐父先生学问淹博,贯通中西,不但主编过影响广泛的《中国哲学史》教材,在易学和船山学等专门学问上造诣尤其深厚,更何况像许多20世纪追随革命的知识分子一样,萧萐父先生的学术研究与追求社会进步的理想是统一的,是我难得窥其一斑的。

中国文化书院成立40周年雅集在京举行

2024年12月22日,中国文化书院成立40周年雅集在京举行。中国文化书院在京导师和会员代表、合作机构代表及首都学术界、文化界嘉宾欢聚一堂,回顾40年来书院取得的各项成就,追思曾经的闪耀历史和人物,畅想书院及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美好前景与未来。据悉,本次活动是中国文化书院40周年系列活动之八。

【陈延斌】传统家文化的伦理价值意蕴

传统家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繁衍生息过程中形成演进的家庭文化样态,体现了中国文化的鲜明特质,是我们民族道德文化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为新时代家风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木铎金声传圣教,微言宏旨说儒经 ——河北省儒学会常务副会长高士涛先生为北附学校···

2025年1月8日下午,新年伊始,三九初寒,河北省儒学会与石家庄市北附学校共同推进的“中华经典进校园”项目,迎来家长课堂第四讲,河北省儒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高士涛先生以“学好中华经典,打造经典人生”为题,面向北附学校初中部五百余位学生家长举办专题讲座,拨云见日,为经典正名,阐释了如何通过学习中华经典,打造经典人生。

【陈彧之】万千叮咛廉传家

廉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极为推崇的道德品质,修身需要廉洁,为官需要廉洁,治家也需要廉洁。在许多家教故事与家训著作中,古人教导子孙清廉传家才是正道,慎初慎微方可使家计长久。

【余潇枫】构建“和合主义”安全理论新范式

构建中国安全理论,要体现历史逻辑、现实逻辑与理论逻辑的统一。“和合安全”理念以和合主义为理论构型,以关系和合为价值尺度,是凸显中国智慧与视界的中国安全理论新范式。

北京师范大学举办第九届“青春国学”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

2024年12月19日至21日,北京师范大学第九届“青春国学”传统文化进校园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传承”论坛在陕西省榆林市举行,线上同步直播。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传承”开展专家主旨报告、教学研讨、传承实践展示等活动。

【王祁】从殷周祼祭礼论早期中华文明的转型

祼礼是先秦时期重要的礼仪活动。从甲骨金文材料可知,殷周祼礼分为两类:一类为祼鬼神的祼祭之礼,一类为祼宾客的祼饗之礼。《礼记·祭统》云:“夫祭有三重焉:献之属莫重于祼。”说的就是祼祭之礼。由此可见,祼祭礼在商周祭祀活动中的中心地位。

【谢乃和】夏商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封建”概念

中国是在特定区域地理环境下,从虞夏商周时代的部族经过征服、兼并和社会公共事务治理需要逐渐演变而成,并通过封邦建国形成复合式共主制国家结构下的夏商周王朝国家,到春秋战国以降逐渐走向大一统的帝制国家。

【成富磊】“天降下民” 与中国治理秩序的演进

君民关系是政治秩序的元问题。周人亦是体察及此,故而将君以为民的政治伦理径直勾连于上帝。春秋以降,伴随天命信仰渐颓,这一理论的神性根基日渐消散。及至战国,作为圣之时者的孟子遂隐没此句的神圣维度,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新的理论形态。其中意识显然延续自他所熟悉的宗周“天降下民”的政治原则。由之,这一渊源自华···

【梁涛】走向世界的儒学

这几年我提出新四书、新儒学,就是希望通过对传统儒学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融入现代社会,继续发挥其对国人价值引领的作用。对于儒学,其实还有更广阔的空间,那就是儒学对世界的意义。

【专访】梁涛:孟子的人权思想如何与世界对话?

人权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人权理念则孕育发生于具体文明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人权话语,以溯源追流、返本开新为旨,“中华典籍中的人权理念”国际学术研讨会日前在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举行。孟子作为中国儒家的重要代表,其思想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理解孟子思想中的人权观念?传统文化中的人权观念有何种···

【专访】 杨国荣:“具体形上学”如何可能?

近代以来,尤其是步入20世纪以后,随着对形而上学的质疑、责难、拒斥,哲学似乎越来越趋向于专业化、职业化,哲学家相应地愈益成为“专家”,哲学的各个领域之间,也渐渐界限分明甚或横亘壁垒,哲学本身在相当程度上由“道”流而为“技”、由智慧之思走向技术性的知识,由此导致的是哲学的知识化与智慧的遗忘。

浙江大学马一浮书院系列讲座第65讲,杨国荣主讲《作为中国哲学开端的周易》

2024年12月26日晚,由浙江大学马一浮书院主办,浙江大学哲学学院古典文明研究中心和浙江大学图书馆协办的浙江大学马一浮书院系列讲座第65讲、人文讲坛第一讲在成均苑4幢100报告厅举行。

【王开东】岳麓书院的大风流

每个读书人,都有一个岳麓书院梦。这次长沙之行,终于圆梦。

【吴根友 傅佳一】近三十年对现代新儒家家庭伦理研究的三重辨析

依照传统性、现代性、个体性三个方面对近三十年有关现代新儒家家庭伦理思想的研究进行学术梳理与辨析,一方面,可为继续深入研究现代新儒家家庭伦理思想提供学术前缘,另一方面,也可借助对这些研究成果的辨析和反思,为当代及未来中国社会的家庭伦理建设,提供有益的思想启迪。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