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雅台】论语篇次概说(1): 二十篇篇目概要

上十篇(内篇):主学而修德,故其文简而奥

侯昱文 著《西周的王权、典仪与宗室思想》出版

西周一直被奉为中国典仪的黄金时代,当时的王室建立了诸多为后世王治传统奠基的典仪。在本书中,侯昱文(Paul Nicholas Vogt)通过考察青铜器铭文,在变化多端的西周王室地缘政治中重新发现了早期中国典仪之本。作者揭示了周王如何承袭原有的典仪以建立和维系政权,同时作出修正,影响了后人对周王室仪式的记忆,并塑造了中国史上的治···

马志亮 著《秦礼仪研究》出版

《秦礼仪研究》通过对秦人婚礼、宾礼、丧礼、祭礼四种礼制活动的考察,探讨秦国和秦朝诸多礼俗的主要仪节和演变历程,重新审视秦国和秦朝的礼乐文明,以修正战国以来人们对秦“虎狼之国”“无礼义之心”的误解,复原秦人民风古朴、谨守法礼秩序的礼义形象。

马昕、米臻点校《三家诗遗说考》出版

《三家诗遗说考》是陈寿祺、陈乔枞父子两代经学的大成之作,其征引三家《诗》佚文遗说合五千馀条,完全超越之前所有的三家《诗》辑佚著作。陈氏父子在汉儒师法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考证,建构出一个庞大的三家《诗》学师法网络。

[清] 段玉裁撰、彭慧点校《诗经小学二种》出版

段玉裁撰《诗经小学》一书原三十卷,经臧庸摘编其精华为四卷,收入拜经堂丛书梓行于世,是为四卷本。

【三纯斋主人】《春秋》三传通读入门之庄公二十二年

[春秋]二十有三年,春,公至自齐。

【三纯斋主人】《春秋》三传通读入门之庄公二十二年

[春秋]二十二年,春,王正月,肆大眚(省)。

第二十五届世界哲学大会,孟亮受邀作「孟子智慧应对现代挑战」主题演讲

第二十五届世界哲学大会8月1日在意大利罗马拉开帷幕,本次大会持续到8月8日。在8月3日下午举办的“亚里士多德 - 佛陀 - 孔子 - 伊斯兰” 论坛中,孟子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孟亮受邀发表了「孟子智慧应对现代挑战」的主题演讲。

孟子研究院受邀参加第二十五届世界哲学大会、亚里士多德·佛陀·孔子·伊斯兰教研讨会

8月1日,以“超越边界的哲学”为主题的第二十五届世界哲学大会在意大利罗马大学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围绕主题进行学术交流,传播哲学中的新思想,交流新研究成果。学者们试图打破严格的学科界限,就宗教、社会和精神层面等问题展开了讨论,围绕当下全球迫切关注的问题,如不平等现象、文化多元化、性别均衡化、可持续发展、权利···

【罗志达】 身体空间与儒家的“亲-疏”观念

身体之近域(家)的经验构成了理解远域(国、天下)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回避基于血缘的“亲-疏”解释,从基本的身体经验来对陌生人、熟人、亲人之间的圈层关系给出一种回溯性的说明:切近的熟悉性构成了理解陌生性的基础,而陌生人原则上乃是可以被熟悉的他人。

【江求流】儒佛分工模式批判与《大学》经典地位的确立

《大学》升格运动的背景是儒家学者不满于“以佛治心,以儒治世”的儒佛分工模式。基于对这一模式的批判,儒家学者试图重新开掘儒家的治心之学,并重建治心与治世的关联,正是《大学》提供了一个打通治心和治世的思想架构。

张忠炜 整理《汉律辑存合校》出版

《汉律辑存》为清末律学大家薛允升遗作,于1900年前后亡佚。全书由两部分构成:一、以《汉书》《后汉书》《史记》为主,大体以本纪、列传之先后为序,进行辑佚。二、除采择《说文》所见律令外,主要取材于《公羊传》《礼记》《周礼》《左传》等经书,以经传记载先后为序,汉唐注疏外,又多采惠士奇《礼说》、惠栋《九经古义》、孔广森···

【三纯斋主人】《春秋》三传通读入门之庄公二十年

[春秋]二十年,春,王二月,夫人姜氏如莒。

“大成心境·爽心之约”2024国际儒联会员走进贵阳孔学堂活动成功举办

7月30日至8月2日,由国际儒学联合会、贵州省委宣传部主办,贵阳市委宣传部、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承办的国际儒联之友——“大成心境·爽心之约”2024国际儒联会员走进贵阳孔学堂活动在贵州贵阳举办。

【郭沂】《论语》类文献寻踪

可想而知,孔子弟子三千,登堂入室者七十余人,因而当时一定存在大 量关于孔子言行的记载。“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论撰”是否意味着孔子死后, 门人们共同辑录了一部记载孔子佚语佚事的全集呢?

“古代文明与中国儒学”学术研讨会在孔子研究院举办

8月3日—4日,“古代文明与中国儒学”学术研讨会在孔子研究院举办。本次会议由孔子研究院与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联合主办。

【何益鑫】“中庸”的理念、历史与实践——论作为“道学”著作的《中庸》

孔子把“中”改造为“中庸”,与三代的“直”道相通,又以礼为中庸之道的基本内容,无疑是对以往中道传统的扩充。子思继承了这一传统,在《中庸》中,他对“中”的终极意义、“中庸”的本质结构、“中庸之道”的具体生成与历史形态等,作了详尽的阐述;又在德行体用论的结构中,突出阐明了修身成德的实践意义,以“诚”为核心,论述了修身成德的工夫···

【吴钩】宋画的一个特点

上图是许久以前我从网上截图下来的,当时看到这个说法,想反驳反驳,便截了图,但后来因为事忙,又给忘了。最近看手机相册,翻到这张,才想了起来。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