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纯斋主人】《春秋》三传通读入门之庄公七年

[春秋]七年,春,夫人姜氏会齐侯于防。

【三纯斋主人】《春秋》三传通读入门之庄公六年

[经]六年,春,王正月,王人子突救卫。

【三纯斋主人】《春秋》三传通读入门之庄公四年

[春秋]四年,春,王二月,夫人姜氏享齐侯于祝丘。

《春秋学研究》第五辑征稿(附稿件格式)

《春秋学研究》第五辑征稿

【三纯斋主人】《春秋》三传通读入门之庄公三年

[春秋]三年,春,王正月,溺会齐师伐卫。

【三纯斋主人】《春秋》三传通读入门之庄公二年

[春秋]二年,春,王二月,葬陈庄公。

孔众拜谒衢州孔氏南宗家庙并与孔令立深切会谈

炎炎盛夏,融融深情。骨肉天亲,同枝连起。7月18-19日,世界孔子后裔联谊总会执行会长孔众一行专程到浙江衢州拜谒孔氏南宗家庙,与孔氏南宗家庙管理委员会主任孔令立亲切会面并进行了深入会谈。此次访问旨在加深孔子后裔之间的情感联系和族人团结,共同探讨当今时代孔子思想的传承与发展,从而为天下大同,增强中华文化自信贡献孔子后···

法大仁团队深入湖南乡村 探索传统文化与乡村振兴融合的中国式现代化“归与书院”实践

2024年7月10日至14日,由黄琦宇带队,刘天佑、许元泽和崔峻三名分别来自公共事业管理、政治学和法学专业的本科生参与的调研团队前往湖南调研。本次调研以归与书院为主要调研对象,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实践为调研主线,旨在经由“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访高能人”发展社会领导力。调研团队深入基层,探访乡土,用···

张靖杰 著《发天意而正名号——公羊学语境中的董仲舒名论》出版暨序言

作为公羊先师、汉代大儒的董仲舒发明《春秋》经义,承先秦儒家之“正名”,提出“深察名号”的主张。本书立足对《春秋繁露》等董仲舒传世文献的比较对勘,考论《深察名号》篇之真伪与文本面貌。经由对《深察名号》篇的文本细读,探赜董仲舒顺天、应人以真物的名学理论,及其以正名为方法、以心性为内在基础、以教化为最终目的的文本脉络。

徐楠 著《“探故”与“察今”的互动——中国古代文论观念研究》出版暨后记

本书为中国古代文论综合研究著作。“探故”与“察今”,前者主要指通过考察原始语境,探究中国古代文论观念的含义、理路、前提、限度诸问题;后者主要指对当代研究者诠释能力的剖析、省思,二者的互动构成本书的研究框架。

朱汉民、邓洪波主编《中国书院通史》出版

提起书院,你脑海中浮现出来的是什么?是古木参天、绿树掩映、泉涧盘绕、青砖灰瓦的风景名胜,还是“濂洛关闽”“周程朱张”的学派林立与学术争鸣?近日,湖南大学出版社携手以朱汉民、邓洪波领衔的岳麓书院专家团队共同编撰的《中国书院通史》出版,助你轻松了解中国古代书院的前世今生。

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山大学哲学系2024年“经典与解释”暑期讲习班在贵阳孔学堂开班

7月22日,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山大学哲学系2024年“经典与解释”暑期讲习班在贵阳孔学堂开班。来自全国范围内15所顶尖高校及科研机构,专注于中国哲学(史)、思想史等领域的硕博研究生及高年级本科生参加。

台青寻访“新三孔”:感受儒家文化的现代传承

“初临曲阜这座古老而庄严的城市,我仿佛穿越时空的长廊,这里的每一砖一瓦、一街一巷,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让我沉浸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这不仅仅是一场文化体验之旅,更是一次与先贤孔子的心灵对话。”来自台湾阳明交通大学的许嘉芸7月8日对记者说。

【专访】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研究院教授王曰美:儒学对韩国礼俗文化有何影响?

儒家文化怎样“出海”,一直是儒学研究的重要议题。作为中国的近邻,韩国与中国渊源颇深,其文化发展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礼俗文化尤其明显。近日,在山东曲阜举办的第十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上,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曰美就儒学对韩国礼俗文化的影响议题,接受了中新社“东西问”专访。

【何非一】从今往后,我也会慢慢去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离这次重走朱子之路的活动已经过去了六天。在家里时间真的是过得很快,每天早上差不多在八点起床,与在重走朱子之路最晚起床的五点都差了三个小时。

【胡静宜】徒步朱子路,让我的人生添上了不同凡响的一笔

十天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是对我来说意义非凡。这十天有欢乐,有痛苦,有难过,酸甜苦辣,包含一切。

【行义】一路上的山山水水都在改变着我们

今日一早先来段古道,提神醒脑。

黄燕强 著《“原儒”与“回归原典”——经子关系的视域》出版暨序言、后记

本书关注转型时代的思想世界,着重探讨近代的“经子关系”命题,并围绕“原儒”和“回归原典”两大主题而展开,通过比较康有为、章太炎、熊十力等对儒家的探源及其创构的新经书系统,由此呈现近代经学与子学之间的交往互动,据此阐述康、章、熊等对经子之学在现代转型的沉思,进而观照中国哲学及其学科的建构是如何回应“中国向何处去”“中国···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