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暑期理学班及经典研习营通告

今年暑期由四川大学钦明书院主办的“理学班”与多所高校师生发起的“经典研习营”将于山东曲阜春耕园学校举办。同时也由春耕园学校面向社会同好招募部分参与者与旁听。

首届钦明杯文言创作大赛公告

东风万里兮吹昊天,安得文士兮作文言!我忧乐书院纉洙泗之学,传左班之史,习韩柳之文,迩来二十余年矣。

复旦大学哲学课堂走进孔子研究院:王德峰 孔德立共话“孔孟与王阳明”

近日,复旦大学哲学课堂走进孔子研究院。复旦大学哲学院教授王德峰与孔子研究院院长、研究员孔德立联袂开讲,分别聚焦孔孟思想与阳明心学,共探儒家智慧的当代价值。复旦哲学课堂100余位学员与孔子研究院的专家学者共同聆听讲座。

(清) 金鹗撰 / 黄益飞点校《求古录礼说》出版

《求古录礼说》是清代经学家金鹗的遗作。

齐兰英 著《遇见孔子:《论语》精读十二讲》出版暨前言

《论语》不仅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更是一部关于“如何成为更好的人”的生命教科书。本书以十二讲的形式,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走进孔子,亲近《论语》。从孔子生平讲起,依次探讨学习的快乐、君子的修养、仁爱的境界、礼乐的熏陶、志向的树立、行道的坚持、智慧的开启、朋友的选择政治的理想,直至职业的追寻。

【专访】宫嵩涛:千年文脉,薪火相传

作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嵩阳书院以理学著称于世,以文化赡富、文物奇特名扬古今,是书院中的佼佼者。“书院嵩阳景最清,石幢犹纪故宫名。

《〈尚书孔传〉训诂研究》出版座谈会圆满召开

2025年6月15日上午,泰山学院、上海古籍出版社、山东大学中国经学研究中心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联合举办《〈尚书孔传〉训诂研究》出版座谈会。

【丁小明】顾廷龙、孙启治与《尚书文字合编》的编撰

我向大家汇报的题目是关于“顾廷龙、孙启治与《尚书文字合编》的编撰”这样一个话题。前面几位老师其实也有提到《尚书文字合编》这部书。

【邓秉元】古典文明对话视野下的经学 ——一个精神史的考察

我们知道现代新儒学,特别像牟宗三先生他们,一直致力于讨论如何去融摄西学。如果简单来看,这个问题当然可以有不同层次的讨论。

第十二届儒学社团联席会议暨“儒学与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学术研讨会

为深入学习贯彻文化思想,持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好推进新时代儒学的研究阐发与普及推广,进一步促进儒学社团工作高质量开展,定于2025年11月14-16日在长沙举办第十二届儒学社团联席会议暨“儒学与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学术研讨会。

《少年书院行》走进岳麓书院 ——AI赋能知识点丝滑入脑

6月9日晚,湖南卫视、芒果TV最新推出的文化节目《少年书院行》奇趣亮相。主持人郑方一在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肖永明的指引下,与三位国学少年一起,探秘“千年学府”岳麓书院。

以“六经与古今世界”为主题,第十二届全国古典学年会在浙江大学举行

6月21日到22日,以“六经与古今世界”为主题的第十二届全国古典学年会在浙江大学举行。会议由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古典学专业委员会主办,浙江大学马一浮书院、浙江大学哲学学院古典文明研究中心承办。来自全国部分高校和科研机构的230余名专家学者围绕“六经的阐释与古今文明”“经学的现代转化”“西方古典学与中国经学”“古典文明与技术时代”“···

【专访】中国人权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马怀德:为全球人权共识注入中国···

2025年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中国和欧盟建交50周年,也是“中欧人权研讨会”这一中欧在人权领域深层次交流对话的机制化平台创立10周年。近日,以“国际人权共识:80年的回溯与未来展望”和“古典文明中的人权智慧”为主题的研讨会,分别在匈牙利布达佩斯和希腊雅典举行。

历史人文纪录片《一代真儒湛甘泉》定档发布

第三届电影内容孵化与城市文化产业融合发展论坛27日在广东广州增城举办。论坛上,历经两年打造的精品历史人文纪录片《一代真儒湛甘泉》举行了定档发布仪式。

【黄敏浩】从“天泉证道”到“严滩问答”——王阳明“四句教”所引生的讨论及其意义

本文首先为《天泉证道纪》在史料及义理价值上所引起的质疑提出辩解,继而在《天泉证道纪》(还有《传习录》和《阳明年谱》)的基础上厘清王龙溪与钱德洪对阳明“四句教”的讨论。这个讨论实际是反映本体与工夫对立的问题,而阳明的回应则是和会二者。至于“严滩问答”的四句,则是阳明藉佛教的术语再次发挥本体与工夫乃至“四无”与“四有”的辩···

【吴展良】为学当致广大而尽精微或尽精微而致广大?

盖儒道通人之学,势必要有所落实与表现。或在政治、社会、文化事业,或在学术思想,不能拘于一格。天性近于学术思想与尽精微者,自当循尽精微而致广大一途前进,一旦有成后,可辅以致广大而尽精微之学,以求明道。极其所至,合众人之力,必可为中华与世界学术与文化开出新局。

伦理与文明国际会议在南京召开

5月24—26日,东南大学主办、江苏省道德发展高端智库等单位承办的伦理与文明国际会议在南京召开,与会学者研讨推动跨文化对话和文明交流互鉴议题。

【张晚林】西方思想中慎独观念与道德教育之完成

“慎独”虽然为中国思想史所雅言,但西方思想史上,依然有潜存的“慎独”观念,由此而克服平庸的恶而完成道德教育。苏格拉底的“我与整个世界相矛盾比我作为一而与我自己相矛盾要好”思想,康德的“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的思想,马里坦的“作为主体性的主体性是无法加以概念化的;它是一不可知性的无底深渊”的思想,阿···

【孔祥来】“上德授贤”如何可能? ——论儒家“禅让”模型的程序问题

一些学者将儒家的禅让理想比附为现代民主宪政,并讨论了其合法性,但却一直忽视了实践这一理想制度的程序问题。实际上,根据孔子的设计,尧舜禅让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有一套从提名到试用,到摄位,再到称帝的程序保障,并且这套程序的考察过程足够漫长,从而使得人们有机会全面考察受禅者的真实德行与能力,也使得受禅者有机会创造卓···

【林雅琴】张载思想中的“小大之别”

张载的学问注重对形质世界的考察,“小”与“大”是张载用来观察、衡定世界的一对关键概念。张载将一切有形质之物都判定为“小”,将对有形事物的突破定义为真正的“大”。其认为与有形之物接触产生的是“见闻之知”,“德性所知”是人对万物一体、万物一源的真正觉知。张载不侧重由“形下”到“形上”的纵向贯通,而侧重“有形”与“无形”的区分和从“小”···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