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先生为我中国文化至明以来最伟大之创发者,吾中国人不祭吾国之英而拜他邦之神,于心可无愧乎?今之世界有讲阳明之学者,有写阳明之书者,有慕阳明人格者,见阳明此状能心安乎?悲乎哀哉!悲乎哀哉!吾之悲哀如大海水,如长天云,汹涌澎湃,无有尽时……
《毛诗品物图考》由冈元凤纂辑,是十八世纪日本汉学家对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植物、动物的图释著作。全书共七卷,分为草、木、鸟、兽、虫、鱼六个部类,图配文字考证,其中有211幅插图。
本书从君主支配、道学的政治理论与实践两个议题入手,探析宋王朝形态的特点。
9月21—22日,“第三届全国古典学与经学年度会议”在杭州举行。与会学者围绕“中西古典思想中的德性与强力”主题,深入探讨了“德性与强力之争”“强力与正义”“中西古典德性互鉴”“德治与法治”等议题。
2024年9月13日下午,由中山大学博雅学院、中山大学古典学研究中心主办的博雅讲座第138讲在中山大学南校园逸夫楼302室顺利举行,本次主讲人是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特聘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赵法生先生,题目为“乡村儒学实验与儒学现代转型”。
高步瀛(1873—1940年)《古文辞类篹笺》编纂有年,生前未能出版。自上世纪40年代至今的八十余年中,其书仅有手稿、抄本和影印本被保存和流传。2022年,巴蜀书社出版了由四川大学罗国威教授领衔整理校勘的新版本。此书的出版,不单是高氏著作整理的又一新成果,也是我国古籍保护事业发展之映照,更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的具体案例。
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哲学为世界文明进步作出了贡献。儒家思想也可从“功夫”的角度诠释。怎样帮助西方人更好理解中国哲学?中国哲学如何更好地在世界上发出自己的声音?美国格兰谷州立大学哲学系荣休教授倪培民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探讨上述话题。
如何从传统伦理型人格走向现代平等式个体,在完善个体中建设个体与家庭神圣、个体与国家社会之良好的中介机制及其文化心态,关系中国人的安身立命与道德自觉,更关系儒家价值振兴、中国精神建设及中华文明进程的演进。
若想理解中国历史的基本思维,必须从宗教角度切入!古人看事情的角度与今日有很大区别,他们相信「万物皆有灵」。
本书将明代易学作为一个整体范畴,突出易学在明代的学术衍展、政治变革、文化交融中,究将展现何种特质这一“问题意识”,既从外缘着眼,又遵循易学演进的内在理路,通过逻辑的辩证、历史的考证、文献的佐证,从易学思想与程朱理学、阳明心学、经世实学、三教融合、中西会通,试图把握、揭示明代易学思想的历史内涵与现实品格。
2024年9月21日至22日,由中国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越南社会科学翰林院、山东大学曾子研究所、曾智明“曾子学术基金”联合主办,中国曾子研究院、中国哲学史学会曾子研究会协办,Vingroup创新基金会资助,越南社会科学翰林院哲学所承办的“第三届中国-东盟儒学高峰论坛”在越南河内成功召开。
2024年9月13日下午,由中山大学博雅学院、中山大学古典学研究中心主办的博雅讲座第138讲在中山大学南校园逸夫楼302室顺利举行,本次主讲人是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特聘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赵法生先生,题目为“乡村儒学实验与儒学现代转型”。
《礼记》中“刑不上大夫”的说法不仅在今天聚讼纷纭,在传统的经典解释中亦辩难已久。而借助《论语》所言的“君子怀刑”,可以把“刑不上大夫”中内蕴的德性政治之义更好地彰显出来。或者不妨说,“刑不上大夫”是进德君子自身的“恶不仁”在制度中的要求与体现。此种关联也可以在共同体求道的学规中见出,朱子《白鹿洞书院揭示》即是其中典范。
《春秋左氏传》记载了春秋时期潞国国相酆舒的一个故事。酆舒为政时,刺伤潞子并杀害了潞子的母亲。晋景公作为潞子的舅舅,欲杀酆舒复仇。晋国众大夫因惜酆舒之才而欲制止,晋大夫伯宗遂指出酆舒的不祀、嗜酒、弃贤臣而夺取土地、伤潞子、杀潞子之母五种德行缺失之罪。在伯宗看来,不看重品德而一味地恃其俊才,只会增加酆舒的罪恶。最···
《朱子家礼》是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的重要著作,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该书系统总结并创新发展了儒家的家庭伦理和日常行为规范,为我国古代社会的和谐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