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儒文明对话峰会”在马来西亚举行杜维明先生受邀发表主旨演讲

2023年11月29日,回儒文明对话峰会(Islam-Confucianism Leadership Dialogue)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行。

陈永宝 著《朱熹美学研究:基于海外汉学的新视角》出版暨前言

将理学与美学相融合,揭示出朱熹治学的目标指向在于“文从道出”,他理论的追求是“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圣人境界。因此,他的理学实际上是一种具有中国特征的智慧学,而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哲学。

【尚文华】利玛窦理性观和儒家天命观在善问题上的差异与互动

在终极性意义上,为善无意为为善有意提供了存在意义上的终极根据;并且前者也时刻以“不”的方式参与进后者的“是”之中;它们一起组建起真正意义上的生存本身。生存本身照见了利玛窦式理性论证和儒家天命意识之间的差异和相互补足,这是实现中西之间深度思想交融的关键所在。

​【苏晓冰】王阳明与理学中的道统问题

以朱子为代表的理学,将“十六字心传”看作是“尧、舜、禹所传心法”,标志着理学在实质层面上开启了“心学”这一儒学新路向。阳明的道统论与其心学构建则是接续理学的道统论及其所蕴含的心学路向展开的。在阳明那里,道统是在历时性的时间脉络中确立儒家学术的精神命脉,而正统则是在共时性的多元学术形态中贞定儒家学术的发展方向。

【叶帮义】“反省”:儒家思想的一大底色

孔子非常重视人生的反省,我们在《论语》中能找到很多这方面的言论,如《里仁》:“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学而》:“就有道而正焉。”《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李旭】礼文与仁心 ——基于《仪礼郑氏注》心理维度的讨论

春秋之世,礼教陵夷,孔子尝感喟:“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而当门下高弟颜渊问仁之际,孔子复答云:“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由此观之,孔门仁礼论是往复双向的:一方面,如果没有仁心作为基础,任何仪节都将流为具文;另一方面,如果没有礼仪···

《左传》与孔子

《左传》是先秦儒家经典之一。史家钱穆先生曾说:“我们研究古史,研究西周,研究商和夏,先要有个准备工作,有一个靠得住的基础和标准,那么一定要看《左传》。”可见《左传》在中国古代典籍中的独有地位。

喀什大学国学院院长宋立林:永远在弘道路上

我个人驽钝,年逾不惑而无所立,惟有一颗向学之心,满腔赤诚之情,黾勉从事,蹒跚前行,但我坚信儒学是生命的学问。作为学者,做学问是本分;但作为儒者,践行与传道也是职责所在。因此我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做好自己的学术研究,一方面又走出书斋、做好传播普及工作。前者为基础,后者为宗旨,二者相互支撑,相互推进。正所谓“···

【王祥辰】审思清代学术史研究

清代学者在考据、义理、辞章、经济等古代传统学问上,均进行过广泛总结,具有集大成的特质。这些研究影响到现代学术界的经学、史学、小学、文学、校勘、辑佚等学科的发展,乃至天文、数学、音乐等学科的建立,至今仍是学术界关注的重点。

【秦际明】论中西文明比较视野下中国诠释学建构的两条路向

中国话语的当代建构有赖于对文明结构的深刻把握,而诠释的技艺是促成此项思想创造的有力工具。因此,无论是弘扬中国传统经典,还是将中国传统经典作现代性转换,事关思想本身,而非诠释学理论所能负载的使命。中国经典诠释如何在现代社会条件下重思其普遍性的文明意义,是现代中国经典诠释学建构的应有之义。

刘成国 著《荆公新学研究(增订本)》出版

从王安石的生命与学术历程出发,在与北宋其他思想流派的比较中,展现荆公新学的独特价值——以立足儒家经典的制度建构为核心的事功之学。亦论述新学门人的生平、著述,新学的盛衰与影响。附录为王安石《易解》辑佚。

朱一文 著《算学与经学 中国数学新史》出版暨序言

数学(古时称“算学”)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学科。清末以来,随着现代数学的传入,中国古代的诸多数学传统均失去了现实的实用价值。近代学人李俨(1892-1963)、钱宝琮(1892-1974)以现代数学方法整理中国古代数学遗产,开创中国数学史学科。自此以后,国内外学人纷纷以此为业、撰著数史名篇,是为旧史。

刘莹 著《儒学的日本化:近世日本京学派思想研究》出版

“儒学日本化”的提出虽然始于明治以后,然而其历史进程的展开集中体现在江户时期,尤以京学派朱子学的崛起为典范。诞生于日本江户初期的京学派,以藤原惺窝为始祖,以林罗山、松永尺五、木下顺庵、室鸠巢、新井白石、雨森芳洲等为代表人物,是日本儒学史上最具承前启后意义的重要学派。

俞江 著《〈周官〉与周制》出版暨序言、后记

癸卯第一天(公历2023年1月22日),早晨五点刚过,手机声响把我惊醒。伸手一看,是俞江发来的拜年短信。十多分钟后,又接他的短信,告诉我《〈周官〉与周制》已经杀青,正在联系出版。同时把该书的目录和前言发了过来,要我看完书稿作序。

“居仁与隆礼——孟荀思想解读”第六讲:丁四新教授主讲《良善之端与大清明——孟荀的心···

11月24日,由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山东老年大学主办,孟子研究院、中共济宁市委老干部局、济宁市文化传承发展中心、济宁老年大学承办的“居仁与隆礼——孟荀思想解读”第六讲在山东老年大学进行录制,特邀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丁四新作了《良善之端与大清明——孟荀的心论》主题讲座。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