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拟与同济大学人文学院等机构联合,兹拟于2022年11月12-13日召开“明清江南儒学的演进及其近代转型——2022江南儒学研讨会”。 本会议特设青年论坛,希望汇聚学界新锐,运用新观点、新视角、新方法就江南儒学相关问题展开讨论,促进江南儒学之研究。
盗与宰杀马牛等畜产的行为对象一致,但古今各时期对二者的处罚轻重不等,此缘于不同时期对两种行为之罪恶程度、一般预防必要性等多重因素的不同考量。以“足食足兵”为目标,传统时代对马牛等畜产的保护在表面上是对牲畜的“不忍之心”,实则体现出对人自己的“不忍”。
世界很复杂,我们其实解决不了很多事情。这很无奈,又并不重要。正如许氏著作告诉我们的,人生天地间,变幻如浮云,但起码以下这件事是有确定性的:信道笃、明去就,尚友贤者,能让自己身处的地方多一分美好、多一点希望。
2022年9月3日,由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儒家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山东大学分中心、山东大学《文史哲》编辑部联合举办的“儒法对话与国家治理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济南顺利举行。
家庭是构成社会的基石,理解和尊重中西文化中家庭观念的异同,有助于中西文化交流互鉴,促进世界文明共同发展。由于社会环境及政治经济条件不同,中西家庭观念既有相同之处,又各有特点。
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明逐渐形成并发展了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质。对关心中国当下和未来发展的中外人士而言,深入理解中华文明的独特精神特质,有助于更好读懂中国国情与发展道路。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提到的古之学者的“耕养”之道,就是耕读传家,这是传统中国读书人的基本生活形态。到了南宋时期,这一生活形态被注入了丰富的思想内涵,综摄了诸如立德兴家、科举兴家、固穷励志、抱道隐居等士人生活的诸多方面。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篇流传数百年,脍炙人口的作品,那就是相传朱熹所作的《朱子家训》。此文辗转传播,至清朝康熙年间,遂传遍大江南北,出现了一大批注释、讲解、发挥、吟咏之作。不仅士人百姓诵读践行,奉为圭臬,官府发布公告甚至断案,也引以为据。
近代以来,随着西方哲学的东渐及中西哲学的相遇,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接触与互动已经成为一个基本的历史现象。以此为背景,中国哲学也开始获得世界性维度。世界哲学可以从不同层面加以理解。将哲学理解为“世界哲学”,首先与历史已成为世界的历史这一更广的背景相联系。世界哲学意味着超越地域性的文化背景和文化传统,从“世界”的角度···
孔门清楚地认识到人之“自利心”的普遍存在,认识到追求利益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同时也认识到“自利心”驱动下的恶性竞争问题,所以提出以“义”限制和引导人们的求利行为。从根本上来说,孔门之“义”作为一套从人类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演化出来的普遍性社会规范,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通过促进社会主体之间的合作,可以改进经济效率,从而更···
《儒家邮报》系公益性非赢利的电子出版物,编辑人员亦系义工,刊登、转载任何作品皆不提供稿费及其它版权数据,著作权、出版权事宜完全归作者自行处理。投稿邮箱:rujiayoubao@126.com;订阅《儒家邮报》请发一封空白电邮至rujiayoubao@126.com,标题为“订阅”;退订《儒家邮报》请发一封空白电邮到:rujiayoubao@126.com,标题为“退订”。
船山以“思诚”即“尽天下之善而皆有之”进一步界定“尽心”工夫,从而“尽心”工夫的实际意义便有着落处,强调“尽心为知性之实功”,批评朱子“知性乃能尽心”,认可张载“尽心为知性之功”;而且凸显“尽心”工夫不仅仅局限于修身的道德领域,而且亦可运用于治人的政治领域。
我曾设想,如果有合适的机会或创造合适的机会,先生和他的同志,对讲课的内容稍作语言转换,讲给我们的党政机关特别是领导干部,讲给共产党党校的学员,讲给国学民间团体和其他文化团体,讲给大的社区,那么,文以载道和文以化人的效果可能会更好。
《儒学近代之境--章太炎儒学思想研究》(作者张昭军)注意整体研究与个案研究的结合。如何实现微观与宏观、整体与个案研究的结合,是学术研究的一个难点。该书没有停留在就人论人的水平上,而是把章太炎儒学思想与时代思潮的关系辩证地结合在一起,指出其政治性、时代性和社会性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近年来中国为人类贡献的一个重要理念。同时,它是一个富有生发性的概念,可以成为中国哲学话语创新的一个突破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