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刘东:“天下大同”何以必然来自人类的“共通理性”?

当今世界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加百年大疫情,全球化浪潮遭遇困境,西方国家民族主义抬升,“文明冲突”论甚嚣尘上……人类文明该往何处去?古老的东方文明能否成为当今世界性困境的解药?中国在追寻文明之根的过程中应当怎样“激活传统”“返本开新”,并让世界理解中国传统思想中“天下大同”等重要的社会理想和世界观?

【专访】王中江:中华文明中,为什么是“民心”成为政治正当性的基础?

中华文明是唯一延续至今没有中断过的古文明,这与其根性特征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尚书》云:“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孟子》曰:“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今天的中国则强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

至圣礼乐书院恢复传统腊祭

自周代以来,岁末的腊祭世代相沿,直至当代。鲁迅先生的小说的小说《祝福》及以此为蓝本改编的戏曲影视中,鲁四老爷家每年在年底都要祝福,这祝福实际上就是腊祭,祭祀农神及祖先,供物丰盛,场面隆重,气氛肃穆,祈祷虔诚,名副其实“一年之大祭”。

孔子故乡山东曲阜举行布粥活动 延续千年腊八传统

农历腊月初八是中国传统的腊八节。文化古城山东曲阜10日举行布粥活动,延续千年腊八传统。当天,孔府院内笑语欢声、粥香四溢,在充满新年氛围的仿古餐车前,工作人员身着汉服为前来参观的游客送上热气腾腾的腊八粥,在寒冷的冬日传递温暖。

【徐新强】“禹贡图”与中国早期贸易中的水道交通

《禹贡》是《尚书·夏书》中的首篇,记载了“禹别九州,随山濬川,任土作贡”的一系列故事,历来被视为与地理、疆域、贡赋等国家治理相关的重要文献。“禹贡图”也称禹迹图,不仅包括历代《禹贡》学著述中所载大禹治水,依山川、导江河、分九州、理贡道的地理图,还包括别贡赋、分夷夏、化荒服的政治治理一类的图。

【吴钩】封闭的长安城

如果我们是穿越到宋朝的现代人,在宋朝的城市里行走,将会发现,宋朝城市的形态,跟我们熟悉的现代城市并没有什么根本性的差别:都是街巷交错纵横、四通八达,市民自由往来;临街的建筑物都改造成商铺、酒楼、饭店、客邸;每个商铺都打出醒目的广告招牌;入夜,店家掌灯营业,灯烛辉映;有的商家还安装了广告灯箱,夜色中特别耀眼。这···

【王学斌】范仲淹的家风

古人素重身后名。一人即使生前博学多才、德厚流光,但身后毕竟终将化成抔土、趋于萧索。如何让毕生修养和体悟得以延续,士人们纷纷选择重视家教,涵养家风,从而令德性可以子孙承继,代代维系。两宋之时,士林兴盛,其中有一位人物,被众人公认为“一代之师,由初迄终,名节无疵”。

《诗经地理》:在《诗经》中寻找古中国

《诗经》作为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记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时期约五六百年间的各种诗歌。有些诗歌采自民间,周代专门设置了采诗官,前往各地收集民间歌谣,借以向天子反映各地百姓的民间生活。另有些诗歌来自于周代的贵族文人们,以叙事和反映风俗为主,将周代的贵族生活与社会现状写进诗歌中。

《诗经地理》为今人搭建重回三千年前的“入口”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的诗篇从西周初年,绵延到春秋中叶,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其所描述的时代已太久远,什么才能让读者重回那个中国文化的纯真年代呢?

尼山世界儒学中心研究基地揭牌 构建文明交流互鉴平台

尼山世界儒学中心研究基地1月9日在济南正式揭牌,分别设立于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社会科学院、山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4家研究基地将进一步整合山东儒学研究资源和力量,构建多语种、跨文化、高水平的文明交流互鉴平台。

浙江绍兴纪念王阳明逝世493周年

1月9日是“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逝世493周年纪念日。王阳明的故乡——浙江绍兴以线上线下方式举行“2022纪念阳明先生逝世493周年典礼”,追思圣哲先贤、弘扬传统文化。

【陈菁霞】《荀学新论》重新考察荀学及其当代价值

牟钟鉴从社会学的角度,重新考察了荀学及其当代价值,并且提出了荀子群学十论,深刻剖析了荀子群学思想的精义,为当代的文化建设提供了极具启发性的参考。并进而探讨新荀学的新结构,在“新荀学与新经学”一节中还大胆提出中华新的核心经典“六典五经”说和“九典五经”说以及新经学若干构想。

王东杰 著《乡里的圣人:颜元与明清思想转型》出版暨后记

本书追索了明清思想转型的要角、清初北方思想家颜元的生命史,寻绎其心理、情感和身体的经验如何滋养并型塑了他的思考,并试图展示那些在今人看来也许是“陈腔滥调”的儒家理想,如何对一个人产生深刻的意义冲击。

【蔡炯昊】重访“异乡”的圣人

通观全书,三百多年前的一位“乡里的圣人”跃然纸上,其言其行,一一历历如绘,尽管其中有些层面未必是颜元自己所愿意全然展露的。成为圣人的理想,对于现代人而言似乎有些迂远,但当那些带着“体温”的思想被唤醒时,我们仍可表示“了解之同情”以及相当的敬意

【陈壁生】信仰与理性之间的宇宙论探寻——读八卷本《冯达文文集》

新出版的《冯达文文集》八卷本中,冯达文先生呼吁重新评价“宇宙论儒学”。回到中国文明自身的内在脉络中,宇宙论往往构成历史哲学、道德哲学的母题,而宇宙论所影响下的礼学、典章制度之学的建构,更塑造了中国的文化特征。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