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王夫之看来,情的可贵,不在某事某物,而是根本就是他自己,是直面生命之诚,有理有欲,有善有不善。毕竟,生命既然不可能完整,当人被抛掷世间,就得想办法完善,自强不息,日干夕惕而择之守之。情之所锺,正在我辈,王夫之由情而入,因情超脱,情多处处,固然有悲有欢,却也见生命之真诚可贵,既入其内,又出其外。
“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江湖豪杰来相助,王朝和马汉在身边……”这首歌说的是北宋开封府知府包拯。哦,不对,是包公戏里的“包青天”。这“包青天”可跟历史上的包拯毫无关系,我以前写过一篇文章,主要内容便是说,从元朝开始的所有包公戏,除了包拯的名字是真的之外,其他的全都是假的,包括包拯的相貌、经历、审案故事、司法程···
要理解《公冶长》与前几篇的呼应关系。上一篇谈到人首先要自觉,通过自觉而觉他,才能把握真正的自己,这一篇通过具体的人来谈这样的问题。要综合理解各章,把握各章精神,通过文本的表与里、名与实,在始与终、进与退的意义之间,去感知生命的温度,理解生命的意义。《公冶长》全篇28章大致可分为前后两部分,前14章谈孔子弟子,好像···
襄平书院位于风光旖旎的辽宁省辽阳市太子河(古称衍水,燕太子丹逃亡于此故名太子河)左岸、白塔区刚家胡同28号辽阳市第四高中院内,是一座建于清朝晚期古香古色的建筑。襄平书院与铁岭银冈书院、沈阳萃升书院并称为清代“盛京三大书院”。作为东北地区现今在校园内保存完好的古代书院,襄平书院既承载着辽阳历史,也是辽宁乃至东北地区···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提出“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观点,被公认为传统史学之极则。钱穆称之为“史学家所要追寻的一个最高境界,亦可说是一种历史哲学”。但史公三句中“究天人之际”一语的确指究竟何在并不明确。对此,钱先生认为:“所谓‘天人之际’者,‘人事’和‘天道’中间应有一分际,要到什么地方才是我们人事所不能为···
习新的样式图案,半天在课下练习上课所学,还将学到的知识加以创新,以建党百年为主题设计图案。就这样,短短一周时间我们一行人就创作了三十副作品。细致的线条和精巧的设计都凝聚了每一位队员的心血,赤红的纸象征了我们对于剪纸的热情和对党的赤诚之心。
中华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而剪纸则是我国人民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所留存下来的文化精华。但是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逐渐用机械代替了人工,开始了模板印刷流水线的模式,导致了现在的人们会手工剪纸的越来越少。纵观上下5000年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历史上所记载的文化技艺大部···
在我的记忆中,剪纸既陌生又熟悉。小时候,我时常在昏黄的灯光下,看着奶奶用废报纸剪出生动的图案,有时是飞在祥云端的龙,有时是涅槃重生的凤,这些花样伴随着奶奶的丝丝缕缕针线,镌刻在我的一双双新鞋子上。也时常在新年时,看到乡里乡亲的窗户上贴着红红的窗花,窗花大多以圆形为主,远远望过去像一团团火在燃烧,给故乡冰天雪地···
我所在的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跟着剪纸老师学习剪纸时,老师谈到她剪纸生涯中最深刻的回忆。那还是过去家家户户都贴剪纸的时候,逢年过节、家有喜事就来请她做剪纸,花样不需多,挥舞几下剪刀,即刻可以得到栩栩如生的小动物。可就是这几下剪刀,竟然能让喜悦的心情感染千家万户。这段回忆已经算是久远,如同埋在瓜子堆下的蜜枣,一番漫无···
暑假来了,各种阅读计划也如期而至。读什么,当然是读经典。但是年年读经典,我们到底读到了什么?我们读过不少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对《论语》《诗经》《孟子》《道德经》等篇章语句都能脱口而出,那么想不想了解这些经典是怎么成为经典的、又是如何流传的?经典对今天有价值的内容是哪些?我们如何去选择版本?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荆公新学及其兴替”(13FZS004)结项成果,作者以王安石的荆公新学的创立、发展、演变、衰退及其社会历史背景为核心,深入细致地研究了新学的有关论著、学术主旨及其特点,客观地论述了新学在儒学史上的地位、作用、影响,以及新学与王安石变法的关系,并梳理了新学与洛学、蜀学对意识形态领域主导地位及学术思···
本书以李景林先生多年来倡导的教化儒学思想为理论基础,对儒学教化思想的历史发展脉络和不同阶段的特质进行了梳理与总结,追溯了儒学教化精神的历史渊源,讨论了“儒家教化的哲理”“儒家教化与当代价值观建设”“儒学重构的当代尝试”等问题,探究了教化儒学在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以及宋、明、清等不同历史阶段的思想内涵、精神特质以及···
8月23日上午9点28分,大同书院落成典礼暨四川孔子后裔第三期家风训练营开营仪式圆满礼成,邛崃市大同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罗坤和中华孔子学会孔子后裔儒学促进委员会副秘书长孔繁兵共同为大同书院揭牌。大同镇人民政府特聘邛崃市融媒体中心平面媒体编辑部责任编辑袁国川先生为书院第一任院长,大同镇传统文化顾问李腾復先生为书院副院长···
鼎革偕时,卅年卌载,公心肇造小康世;往来立极,万代千秋,宏愿攸归大同天。
辛丑年七月初七日,第六届理学班如期而至,正式开班。因疫情形势临时严峻,不得已又如去年按线上方式进行,而不得恢复往届相观而善之方式,颇为遗憾。疫情之旷日持久、影响之于方方面面与会者们皆有感受,而学思不辍、进进不已之功学友们也在在可勉。接连六日之讲读切磋,有辛苦、亦欢乐,不可不粗述梗概,以志兹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