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礼·乡约:明人的思想与实践浙大马一浮书院“经典与文明”对谈

2024年12月6日,浙江大学马一浮书院“经典与文明”对谈第三期“乡礼•乡约:明人的思想与实践”在书院举行。

过常宝 主编《早期中国知识观念与文献的生成》系列丛书出版暨绪言

从西周初期的“制礼作乐”到西汉中期的“独尊儒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形态得以建立,文献在这其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主要基于文献得以建立。

【曾天然】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中的乡约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传统乡约是古代乡村治理的重要方式,既是乡村民众的自治性组织,也是进行传统教化、化解纠纷、实施互助、规范乡民行为的重要规范。在新时代,传统乡约在乡村治理中仍然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彭林】礼乐教化 道一风同

2024年是国际儒学联合会成立30周年。故宫博物院与国际儒学联合会共同主办的“大道之行——儒家文化特展”自10月开展以来,吸引了众多观众前来参观。展览专设一个单元,以考古实证展现孔子和儒学诞生前中国的礼乐文明及教化实践,折射了中华民族对于人的道德成长与社会和谐发展之路的深刻思考。

专家学者齐聚孔子故里 共探文化“两创”实践路径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学术研讨会12月21日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召开,来自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3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研讨新时代文化“两创”的价值重塑,共探文化“两创”的实践路径。

【葛刚岩】《左传》叙事的情景再现

六经之旨要在于匡扶时政,济世经邦,其文辞虽异,但最终目的都可归于政教,故群经言辞尚质黜华,情深而不诡,风清而不杂,其叙事义正而不邪,事信而不诞,尤其是史家之笔,更以不虚美、不隐恶的良史直书精神为天下所闻。

【徐正英】尊贤:《论语》所记孔子评历史人物

子张在《论语·子张》中具体阐发了其老师孔子“尊贤而容众”的教诲。总览文本,孔子的“尊贤”言论主要集中于其对历史人物的评论,共涉11篇29章,论及的先贤有唐尧、虞舜、后稷、大禹、商汤、武丁、泰伯、虞仲、周文王、微子、箕子、比干、伯夷、叔齐、周武王、周公旦、齐桓公、管仲、柳下惠、少连、令尹文子、宁武子等,言语之间表达了对···

生生哲学:中国自主哲学思想体系建构的新路径 ——第三届生生哲学论坛在济南举行

12月7日,第三届生生哲学论坛在济南举行。与会学者从生生哲学的思想渊源、理论内涵的探讨出发,进一步聚焦于探寻建构中国自主哲学思想体系的路径。

【宋立林】《祭孔子文》两篇

维公元2024年12月18日,岁次甲辰,时届初冬,曲阜论语研究会举行成立揭牌仪式,全体同仁及嘉宾,恭立于大成至圣先师圣像前,谨以鲜花果蔬之奠,恭敬虔诚之心,告祭于夫子。

【简逸光】中国古典学学科下的“经学”与经学

经学自汉代设五经博士,及后建立科举考试制度,经学一直是传统士人的知识基础。近代教育改制,分设学科专业,取消经学,但各专业与各领域仍不时回顾思索与经学的关系,比如文学与经学、哲学与经学、史学与经学、子学与经学、国学与经学、文献学与经学、语言学与经学、阐释学与经学等,说明经学始终为人所关注。

陈迎年 著《国家与心性:牟宗三政治哲学批判》出版

本书提出并证明牟宗三政治哲学具有双线循环结构,一线对道德心性进行存在论奠基,一线以道德心性范导人类存在。

【余一泓】新学遗响:晚年熊十力的经学评论

哲人熊十力晚年著有观点激进的儒学专书,弘扬儒经固有义理、回应时代需求。其中侧重《周官》的经学评论不仅是他立论枢纽之一,也富含上通清季学风的诸多线索。本文并非是对《原儒》、《乾坤衍》代表的十力后期著述之整体的研究,而是基于他批判式承继清季经学问题的经学评论,比照相关学人思想的研究。希望本文能呈现出历史中的熊十力···

斯坦福哲学百科词条:王阳明

王阳明(1472 - 1529),中国政治家、军事家、新儒家哲学家。他是正统新儒家哲学家朱熹(1130 - 1200)的主要批评者之一。其最为人所知的学说可能是“知行合一”,这一理论可以被解释为否认意志薄弱的可能性。

【姚海涛】数术批判视域下的王符与荀子之比较研究——兼论王符并非无神论者

王符以专论的方式对占卜、相术、梦占、鬼神等数术范域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与批判。此与荀子对数术的系统批判形成了理论对照与学理传承关系。若从占卜、相术与梦占、鬼神三大层面将王符与荀子进行比较研究,会发现二者的诸多异同之处。

【姚海涛】先秦儒道论水的思想视界——以老庄、孔孟荀为例

我国的先秦时代,诸子百家著作不可避免地对水有所涉猎,遂涌现出了不少精彩高论,其中以儒家与道家论水最具思想特色与哲理启迪意义。以先秦儒家孔孟荀与先秦道家老庄为“观测点”,由此可打开先秦儒道论水的思想视界,可领略其论水的精湛奥义,进而可探寻中华早期水文化之博大妙谛。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