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海东】朱子静坐工夫略论

在朱子涵养工夫“静—→动—→敬”之格局中,静坐被定位为始学工夫。一方面,静坐能有效地伏除杂念、澄明心体、思绎道理、养卫精神,使人养出良好气象,是一种规范性、操作性较强的工夫下手方式。

魏衍华著《原始儒学:早期中国的大成智慧——孔子思想与先秦社会互动研究》出版暨序言

原始儒学是以孔子为宗师的先秦儒学团体创立的思想体系。孔子学说深深扎根于中国上古三代及春秋时期的社会中,是此前中华文明的集大成者,具有跨越时空的价值。在形成之初,孔子学说就为其在鲁国的短暂为政实践所证明。孔子去世后,孔子学说在战国社会得到广泛的传播、弘扬和践履,成为社会的“显学”。原始儒学来源先秦社会、服务于先秦···

“浙学论坛2019:浙学新视野暨‘东南三贤’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浙江师范大学举行

2019年6月1日-2日,“浙学论坛2019:浙学新视野暨‘东南三贤’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浙江师范大学举行,来自美国、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及内陆的相关高校、机构、报刊、媒体的百余位海内外专家学者齐聚金华,共话浙学与“东南三贤”的传承与发展。

海内外姓氏宗亲山西临汾揭幕尧都华夏家谱展

5月31日下午,为期3天的第二届尧都文化旅游节·尧都华夏家谱展在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拉开帷幕,活动展示200多种海内外各姓氏的家谱。来自海内外的姓氏宗亲会的会长,姓氏文化、根祖文化方面的相关专家、学者等社会各界代表共百余人齐聚尧帝陵景区国祖殿参加家谱展揭幕仪式。

【李华瑞】孟子思想对宋代的影响

宋太祖赵匡胤是中国历史上大有作为的皇帝,毛泽东曾把他与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和成吉思汗并称,他们的功绩各有千秋。但是纵观历史,宋太祖赵匡胤是最不好嗜杀的君主。下面讲述几个为人熟知的故事。

干春松著《儒学小史》出版暨前言

作者从儒家学派的特点开始着手,探讨分析不同时期“儒”的定位,在接下来的每一章节内均概括提炼出不同历史时期儒学发展的几个关键问题与角度展开论述,如先秦儒学中“仁”和“礼”的精神、孟子与荀子的学说,汉代儒学发展的关键人物董仲舒、魏晋玄学与儒学的关系、宋明理学、清代汉学与宋学等,并以较大篇幅着重对现代新儒学之概念、儒学发···

【冯静武】为学 为人 为官 ——李光地的家规、家训及当代启示

李光地(1642—1718),字晋卿,号厚庵,别号榕村,福建泉州安溪湖头人,清初著名理学家、易学家。

【陈立胜】良知之为“造化的精灵”:王阳明思想中的气的面向

王阳明的良知是知孝知弟、知是知非(道德判断)、好善恶恶(道德意志)与真诚恻怛(道德情感)三位一体之概念,除此之外,良知还是“造化的精灵”,此“精灵”实则是“精灵之气”,“天”“地”“鬼”“帝”皆是在此“精灵之气”的贯通(屈伸、感应)之中“生成”的,而人之所以拥有“造化的精灵”乃在于天地的灵气在人心这里得到自觉,或者说“天地之心”最终在人这···

【郭齐勇】经学是中国文化的根脉,“四书”应该进中学课堂

经学是中国文化的根脉所在,可它在现代学科体系中根本没有位置,史学、子学、文学,还勉强可以在文史哲等学科中体现一二,但是经学的传统中断了。所以我们设立国学学科,很大程度上,是想重振经学,并由此带动整个中国人文学的重建。

【林桂榛 强中华】关于荀子“性朴”论的微信讨论(一)

荀子说“性朴”,主要是强调此是生而具有的,非后天习得的。生而具有的朴质,里面究竟隐含哪些具体内容?荀子至少看到了知觉之性、智慧之性、欲望之性,也许还有微弱的道德之性。其中,欲望之性中有恶的萌芽,此即“性恶”之性。

【崔海东】从象山三解“艮背”看其心学义理之展开

象山之心学,可以其三解“艮背”之说为纲,来揭示其义理的具体展开。其一解乃是批判伊川所解“艮背”,实则初步提缀己学之规模;二解乃籍批判程朱欲起说从而全面展开其心体,在本体论上去程朱道体直贯性体而代以直贯心体,否认性体之存在;在欲起说上截断程朱“天理→人性→心感物→情欲”之体系,而代以病在人心之说;在工夫论上以“辨志(义利···

【田飞龙】5G技术性审查“政治化”的西方布拉格提案,意欲何为?

布拉格提案仅仅是以貌似中立的“网络安全”为由,实质在于巩固美国的技术主权和霸权基础。

【[美] 詹启华 】孔子:中国“公民宗教”的创始人

同所有先知、殉道者和英雄一样, “孔夫子”和孔子被赋予了太多太多的内容,数量之多足以令人瞠目结舌;同时“孔夫子”和孔子也被视为其名义下制造出来的那些传统所留下的遗迹。事实上,不管是在中国还是西方,就制造此类传统而言,在功能上都表现出了惊人的相似;至于说到中国,几千年来,孔子在中国一直都是人们进行发明创造时普遍关注···

【田飞龙】极限施压下的美式衰退与应对

中美贸易战离奇地没有协议,陷入持久战漩涡。特朗普的极限施压及美国鹰派主导的「不平等协议」,正在一步步唤醒中国人民的集体记忆和对抗意志。这是特朗普谈判艺术的重大失败。中美贸易谈判历时一年多,若能遵循某种「密约」方式,或「明约」之外附加「密约」,则尽管可能是中国做出更多妥协与让步,仍可能签署正式协议。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