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上芳】人之“生”乃心之“生”——对刘咸炘“性善论”的补充

人之“生”乃心之“生”,异于草木之“生”、异于犬马之“生”。心之“生”即“仁”,“仁”乃朱熹、王阳明、亚里士多德所谓“心之德性”。此“心之德性”异于禽兽草木之德性,异于耳目之德性,异于鞋匠、木匠、琴手之德性。此心之德性应接于物而生“情”,乃“人性善”的具体表现。此心之德性“人皆有之”,乃“天之所与我者”、“非由外铄也,我固有之也”,故人之性···

【张凯】以人事为学:刘咸炘与中国史学的近代转承

近代学术,经史嬗变。新文化派参照西方学术开创新史学,进而以现代史学观念与体例改造中国传统史学。“新史学”为近代中国学术转型提供有效平台,却在无形中割裂了中国传统史学之于现代学术的关联。刘咸炘提出,史学的广义就是人事学,进而以“察势观风”为史识准绳,以“史有子意”为史家宗旨,落实即事明理的人事学,倡导以纪传体编纂传统···

【刘开军】衣钵相授:刘咸炘与弟子们的学术养成

刘咸炘为弟子们规划选题,批点习作,指示治学法门,弟子也从师说中汲取论学旨趣。刘咸炘与弟子间的授受源流清晰可辨,为认识一百年前尚友书塾内旧式师弟子间的日常学术传承提供了鲜活的材料。罗体基、熊光周、李泽仁、王树梁诸弟子得刘咸炘之衣钵,以“风”“势”论史,上至政风、士风,下至民风、土风皆有发微,足见刘咸炘的“察势观风”已···

【李晓美】个人本位的社会主义——刘咸炘对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之争的创造性阐释

近代大儒刘咸炘在继承中国传统思想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个人主义”与“社会本位”二论之偏弊,创造性地提出了“个人本位的社会主义”之论断,堪称继往开来以创新中国教育理论之典范。“个人本位的社会主义”主张个人是无限时空关联中的一个点,纵向贯通祖先后代,横向连贯家国天下,因此教育要从个人的自我完善做起,以个人达于社会。

【李天伶】立善与明伦——刘咸炘《内书》伦理思想探要

善与伦常是刘咸炘《内书》诸篇涉及较多的两个重要主题,两者在理解传统与反思现代方面具有特殊的意义。刘咸炘基于天地生生之自然阐明善,明确善为人的本性,来自于天地生物之德,又参照天地分合之道,阐明伦常以天地为典范,为人群之根基。从刘咸炘的论述中可以看到,一方面,他是朱子理学传统的继承者和阐发者,另一方面,正是通过对···

《部次流别,以道统学:刘咸炘目录学论集》出版暨序、编后记

刘咸炘的目录学研究贯通了从刘向、刘歆父子开始直至清末的目录学史研究,对《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等重要的目录学文献及郑樵、章学诚等人对目录学、校雠学的观点都进行了详尽的考辨,从部次流别以辨体知类,归于以六艺统群书、以道统学。不但提出了很多不同于既往陈说的新观点,更对整个中国目录学史的发展、···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