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兰·霍米尼】不自由

自由是激励人们行动和革命的东西。战争,无论是冷战还是热战都是为自由而战。人们为了自由甚至愿意甘冒丧失性命的危险,无论是摆脱警察暴力还是拒绝接种新冠疫苗的自由。我们可能认为在西方政治思想传统中,自由理想是最根本的基础。

【西奥多‧达林普尔】服从与自由(傻瓜与立法者)

我们反对服从,就像我们反对权威一样强烈。有人甚至提出这个题目让人想起如下传说:奥斯维辛集中营门口的话“劳动带来自由”(Arbeit macht frei)或《1984》中的口号:自由就是奴役。

【倪佳道明】儒家的自由承诺

我的目标只是询问:儒家拒绝权利,并最终沦为替国家主义社群主义专制形式张目的帮凶,这是真的吗?

【余东海】人民是政治的根本目的,自由是文明的基本底线 ——爱民主义论

在政治领域,人民最贵重,人民是政治的最高目的和终极价值,也是衡量政治品质的第一标准。国家、政府之所以重要,领导和官员之所以必要,是因为人民需要,人民是国家、政府、领导和官员必须爱护的对象。换言之,爱民是国家、政府、领导和官员必须尽到的责任。这就是民本思想的正义。

【吴钩】唐宋之变:城市更自由

侵占坊内的街巷、造屋开店。如唐代宗大历年间,诸坊市街曲出现了“侵街打墙、接檐造舍”的现象;又有不少官员(可以将他们理解为拥有特权的居民)干脆在“坊市之内置邸铺贩鬻,与人争利”。朝廷指示:这些不法行为“并宜禁断”。

【郭萍】自由:主体性超越 ——儒家自由的超越论省思

自由问题与哲学、宗教的一个根本问题——超越问题相契合,可以说,自由即主体性超越。其中,相对主体性超越,是以绝对主体性为终极目标的超越,其实质是自由的程度问题;绝对主体性超越则是绝对主体性的时代性转变,也即超越目标的更新,其实际指涉着自由的历史型变。因此,儒家现代自由的展开需要在现代性生活方式下重建绝对主体性,即···

【郭萍】群己权界:儒家现代群治之方 ——兼论严复自由理论的儒学根基*

严复通过编译现代西方政治论著率先对中国的现代自由问题做出了理论阐释,其根本意图在于解决现代中国的“群治”问题,即认为中国唯有发展个体自由,才能成为现代民族国家(即“国群”),进而才能在现代民族国家竞争中自强自存。这表明自由非但不与群治相抵牾,而且是现代中国的群治之方。严复将自由之要旨概括为“群己权界”,并非简单的中···

【曾海军】口罩与自由的断想

很难相信,2020年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带出了一场以口罩为主角的东西文化之争。一个小小的口罩,却关系着自由的命脉,戴与不戴,成为自由与专制的分水岭。口罩大概做梦也没想到,在人类生活中如此微不足道的一个物件,突然就卷入到全球文化冲突的旋涡之中。我要是口罩,一定受宠若惊,愧不敢当。

【许石林】你要的不是自由,而是“物质极大丰富,人民为所欲为”

1月20日,安徽宿州城市管理局公众号发布关于“曝光不文明行为”文章,曝光了7名穿睡衣出行市民的照片及个人信息。宿州市创建文明城市办公室工作人员称,确有规定不能穿睡衣上街。20日晚,宿州城市管理局公众号发文公开道歉,称曝光内容欠妥。

【丁纪】真自由者,必为善,不为恶

自由意志所可以作之为之之善与恶,究竟是夐然独立于自由意志外,自由意志为之也无加于其为善恶,不为也无减于其为善恶,还是其竟取决于自由意志之为与不为,为之然后成其为善恶,不为则亦无所谓善恶、不见其有善恶?

【玛瑞安•泰勒斯】抵抗与自由

最高的自由不在于虚假的选择或替代方案而是做到表里如一,敢于挑战他人对你的期待。

【陈少明】儒学与自由——一个仍然有待商讨的问题

近代以来,在儒学与自由的关系问题上,形成了两种常见的对立观点,一种是视儒学为自由的敌人,一种是以自由为儒学的价值。从检讨这两种观点入手,通过引入“情感-责任”的视角,重新分析儒学仁爱的思想内涵,可以发现儒学的仁爱与自由主义的权利,是各自独立、互不代替的价值。无论今日还是未来,继续阐述仁爱精神,对儒学和社会,都是···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