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与司马光在私生活方面存在诸多共同点,比如都不贪图享受,都不好美官,都不纳妾,都不喜乘坐轿子。宋人说:“荆公、温公不好声色,不爱官职,不殖货利皆同。……故二公平生相善。”但他们在政见方面却存在着几乎是全面的分歧:司马光维护祖制,王安石强调变法;司马光赞同“藏富于民”,王安石重视“富国强兵”;司马光主张“节流”,王安···
司马光常说:“学者贵于行之,而不贵于知之。”司马光治学之道给我们的启示,就是要在治学过程中敢于付出行动,而不是崇尚空谈。只有具备治学严谨、求实、勤奋、刻苦的精神,才能在治学的道路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潜虚》是司马光独创的宏大易学宇宙观体系,其《名图》兼具天道气运与人事之名的象征义,在整个《潜虚》体系中处于沟通天人的核心地位。
本书以《潜虚》为核心,对司马光易学宇宙观的思想内容进行了全面考察,详细分析了《潜虚·气图》、《体图》、《性图》、《名图》、《行图》(含《变》、《解图》)、《命图》各图式的象数结构特征,其所象征的司马光易学宇宙观诸构成环节的意涵,及其达成儒家人世价值之天道奠基这一司马光易学哲学根本思想意旨的方式。最后,本研究通···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故世称涑水先生。他是七岁便因破瓮救友而名震京洛的机智少年,是编纂巨著《资治通鉴》的史学家,是北宋四朝重臣。他一生正直磊落、忠心为国,“光孝友忠信,恭俭正直,居处有法,动作有礼”,这是《宋史》对他的高度评价,他也成为后人心中理想的文人士大夫形象。
北宋大儒司马光,字君实,人如其字,一生“以至诚为主,以不欺为本”。司马光自我评价:“平生所为,未尝有不可对人言者。”其胸襟光明磊落、坦坦荡荡,无论是为官、治学还是处世,始终秉持诚信之道。
富国、强兵,是王安石变法的主要目的。正是因为他的方案,契合了宋神宗以武力收回燕云十六州的心愿,才得到了这位不到20岁的青年皇帝的大力支持。在当时,收回燕云十六州,不仅是一位帝王开疆拓土的雄心,也关乎北宋的国防问题。这就是王安石变法的基本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