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宇松】中国哲学之精神——观《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有感

中国哲学的主流乃是儒学,而儒学的主流乃是思孟以至程朱的心性之学。吾儒于心性之诠解非心理学的考究,非唯物论的断言,而是以心性与天地合德的道德形上学。

【程乐松】从哲学史出发的中国哲学

“述而不作”是孔子对自身思想实践的基本定位,背后既有一种独特的历史意识,又体现了古代中国思想建构中的“普遍主义”特色。“天不变道亦不变”的期许并不是一种保守主义,而是一个为持续的哲学思考奠定合法性的信念。我们在对中国传统思想的理解中,会将“道”与“术”混淆起来,“道”的超然性和超越性建立在其始终不能被完全掌握的晦暗基础上···

【安乐哲】译介原汁原味的中国哲学(海客话中国)

安乐哲(Roger T.Ames)于1947年生于加拿大多伦多,是享誉世界的中西比较哲学家、汉学家与中国哲学典籍翻译家,现任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荣誉教授、世界儒学文化研究联合会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主席。他致力于中西比较哲学研究与人才培养,是向西方介绍中国哲学思想的先锋。他先后翻译了《孙子兵法》《论语》《···

“船山学研究与中国哲学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学术工作坊邀请函

诚邀您出席由中华孔子学会船山学研究委员会、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儒商高等研究院共同举办的“船山学研究与中国哲学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学术工作坊。船山学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哲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同时,如何对中国哲学传统中的思想精华在当代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也将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中···

【郑佳明】王船山:站在中国哲学总揽全局的高度(视频)

王船山提出道随气便。道就是我们说的一般;气就是具体的器物,一般的原理和原则。他是从具体事物的变化开始变化的。

【杨国荣】中国哲学的世界意义

近代以来,中国哲学的发展以世界哲学为其背景。对中国哲学而言,世界哲学在广义上包括阿拉伯哲学、印度哲学、日本哲学等等,但更为具体的形态则与西方哲学相关。从历史的衍化看,世界范围内,中西两大哲学传统在中国彼此相遇,显然是哲学史中的重要事件,今天的研究哲学问题如果离开了这一前提,便难以切实地展开。

【景海峰】经学如何在“中国哲学”中安身?

在现代的学术观念和学问形态下,怎样重新理解经学,扩大经学研究的视野,将经学资源有效地融入到现代的学问格局中去,是经学解体之后,百年来中国学术发展一直在探寻的问题和长期所致力的目标。除了较为狭小的经学史研究之外,经学资源的处理更多地融合在了现代的文、史、哲各学科当中,像古典文献学、古代文学、汉语史、历史文献学、···

【张立文】中国哲学的创新论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越是伟大的事业,越充满艰难险阻,越需要艰苦奋斗,越需要开拓创新。党领导人民披荆斩棘、上下求索、奋力开拓、锐意进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

郭齐勇先生主编《中国哲学通史》新书发布会在武汉举行,回应中国无哲学论

“中外有的专家学者不肯承认‘中国哲学’或‘中国有哲学’,认为中国顶多只有‘思想’。我们不仅肯定‘中国哲学’或‘中国有哲学’,还特别肯定‘中国哲学’有其特性与优长,强调‘中国哲学’学科的自立性或自主性。”

【杨国荣】世界哲学视域中的中国哲学

近代以来,随着西方哲学的东渐及中西哲学的相遇,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接触与互动已经成为一个基本的历史现象。以此为背景,中国哲学也开始获得世界性维度。世界哲学可以从不同层面加以理解。将哲学理解为“世界哲学”,首先与历史已成为世界的历史这一更广的背景相联系。世界哲学意味着超越地域性的文化背景和文化传统,从“世界”的角度···

【许春华】“中国的”与“哲学的”双重理路——以蔡元培之“序”、陈寅恪与金岳霖之“审查···

陈寅恪“同情之了解”的态度与方法,坚持“思想”比史料更根本的学术信念;金岳霖突出“论理学”与“讲道理”的论证方式,确立了“中国哲学史”中“哲学的”特质。这种“中国的”与“哲学的”双重理路,有益于推动中国哲学本土叙事的深入探讨。

【李若晖】论儒学的制度之维与中国哲学之成立

“中国哲学”是近代西学东渐风潮中模仿西方“哲学”而逐步建立的学科。所谓“中国哲学”未能完成对于传统思想的取代,而只是使自身成为传统思想的棺椁。“中国哲学史”是民国学者以找相同的方式生造的,尤其是以儒学为“中国哲学史”的主轴,更是一厢情愿。儒者的使命不是致力于“道”,而是致力于“文”,即传承“礼文制度”,庶几不丧斯文。于是,“···

杨立华《思诚与见独之间:中国哲学论集》出版暨序言

本书精选了杨立华教授二十二篇学术论文,内容主要集中于儒家和道家哲学研究。其内在的线索是:理解最高实​​体在中国哲学史上不同时代的揭示,特别是尝试对天理概念的哲学内涵做具体地、精当地把握。

第二期“稽古”系列中国哲学研究生工作坊举办

2022年6月11日上午9:00,由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和中国政法大学国际儒学院主办的第二期“稽古”系列中国哲学研究生工作坊以腾讯会议的形式成功举办。

【亚历山大·格雷罗】创办哲学系

在罗格斯大学,我们常常定期提供有关非洲、拉美、美国土著哲学、印度哲学、佛教哲学、伊斯兰哲学犹太哲学、中国哲学的课程,但是这些课程没有被列为哲学专业学生需要完成的基本要求。

【方朝晖】中国哲学是如何可能的? ——再谈中国哲学的合法性危机

因此,从“是哲学”的角度为中国传统哲学合法性辩护是成问题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从“有哲学”的角度谈论“中国古代哲学”或“儒家哲学”,就象我们谈论基督教哲学、佛教哲学那样,指现代人从哲学立场研究古人、从中建构出哲学。

【陈强】中国哲学史之西哲格义

治中哲者每以三教九流特有之模糊概念辩难问诘、切磋交流,彼此间心领神会而不足为外人道——言语之闭塞殆与江湖切口一般无二。唯有赓续侯官严氏连类格义的未竟之业,方能熔中哲之悟性与西哲之量智于一炉以成就无问西东的爱智之学

【罗安宪】张立文:中国哲学要“自己讲”“讲自己”

1984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特批,张立文先生获评教授,在接受访问者访谈时,他说道:“人生就在于奋进,生命就在于创造,只要认定了目标,就要不断地追求,以达真、善、美的境界。”这正是张立文先生的人生写照。

“经学、古典学与中国哲学高端学术论坛暨第六届上海儒学博士生论坛”在沪成功举办

经学与古典学是当前中国哲学研究的热点与突破口。回归中国经典阅读方式的固有传统已成为大势所趋,而重建经学则是这一方向变化中的关键。为推进经学、古典学与中国哲学研究的深入开展,2021年11月13日至14日,“上海市社联第十五届(2021)学会学术活动月”系列活动“经学、古典学与中国哲学高端学术论坛暨第六届上海儒学博士生论坛”在上···

全国高校五千师生聚"云端",共话"中国哲学"那些事儿

11月13日,中国哲学史学会2021年年会顺利举办。本届年会由中国哲学史学会和兰州大学联合主办,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兰州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等全国高校及科研院所的170余位专家学者与线上的五千多名师生共话中国哲学的核心、边界与未来。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