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巧望星河,双双并绮罗。”即将到来的七夕是个文化内涵丰富的节日,许多知识有趣又令人深思。
古籍是记录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加强古籍的保护、传承,对赓续中华文脉、增强国人的文化自信和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孔子博物馆牢记初心和使命,始终致力于馆藏古籍的保护、研究和利用,连续举办了四届中华传统晒书活动。今年的主题是“典籍里的七夕”,围绕这一主题,我馆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以活化经典、弘扬传统。
中国传统节日有的选择日月重合的日期,这不仅是讲究数字的重叠美,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对天地交融日月重合的崇拜。而七夕的双数重合里,不仅寓意“双七双吉”或“喜中带吉”的吉祥,七夕之“七”,还连着一串与数字“七”相关的名堂和有意味的节俗。
七夕,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节日。对于中国人来说,这是一个绕不开而又常谈常新的大众话题。数千年来,“七夕节”以其美好的情感愿景、深厚的文化底蕴、唯美的人文意境、通俗的话语表达,在中华大地上深深扎根、代代相传,在时代变迁中继古开今、不断延展,成为中国传统爱情主题文化的一个重要标识。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在中断了几十年之后,当传统节日之一的七夕重新回到都市人的视野时,已经被改造成不伦不类的“中国式情人节”。在商业力量的包装下,“约会”(甚至简化为“约炮”)被塑造为七夕的主题,围绕这一主题,鲜花店(总得送女朋友一束鲜花吧)、餐饮店(总得请女朋友吃一顿饭吧)、酒店(前面的铺垫不就为了最后的开房吗?),生意被调动了起来,···
传统节庆有基础可以更新,现代生活有情绪需求有待释放。七夕情人节主题的强化可以说是一个利多弊少甚至可以说两全其美的好事,在它刚刚开始的时候,从学术角度建言当然是学者的权利和责任。但学者也应该情醒,自己是阐释者而不是立法者,对待民风民俗,还是采取“从众”的态度为好。
“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这是《礼记·月令》里呈现的初秋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