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桂榛】我踢飞荀子“性恶”论球门的修辞灵机(驳善之不善≠恶)

今日有中哲教授码字发帖说“chuōlì奋进”事,认为报道中都将“戮lì奋进”读成“戳lì奋进”是无知而读错了,自作聪明指教曰“chuōlì奋进”当读“戮lì奋进”。其实,lù力也是“勠力”而非“戮力”,至于“踔厉”更非“戳力”,后俩读音相同而已。

【林桂榛】荀子《性恶》定本全文(附荀子诗赞二首)

本荀子《性恶》定本综合四种重要宋本及前贤成果而得。本校定始于2008年5月13日校者于该篇“性不善→性恶”之义理与修辞推定。周炽成先生2007年发表《荀子:性朴论者,非性恶论者》一文的同年,校者亦明确指出荀子论性“多是指自然之性………‘性恶论’系后人篡改”。2016年校者强调受周说影响:“一般学者只知荀子说‘性恶’,但无视荀子说‘材朴’,···

【林桂榛】宋本《荀子·性恶》全文校注

《荀子》全书只《性恶》篇有“性恶”措辞,也只《性恶》篇有“性恶”陈义,《性恶》篇及他篇又多见材性资朴、材性不善之措辞及陈义。今本《性恶》篇正文20见“性恶”字眼实系西汉末年刘向等整理荀书时因篇中“善—恶”范畴对界及时兴“善—恶”对说思潮而擅改“不善”为“恶”字所致。《性恶》篇名应校为《性不善》或《非性善》或《性论》,以正作《性···

【林桂榛 周炽成】关于荀子“性朴”论的通信:史上所有谈荀子“性恶”的论述将扫清

从《荀子》一书的篇名看,除《非十二子》和《赋》外,所有篇名都是两个字。如果说荀子原来以《性不恶》三个字来作篇名,这可能很怪。个人觉得,《非十二子》和《赋》都不是荀子本人的作品。以二字为篇名,是荀子的写作风格。

【李景林】人性的结构与目的论善性

后儒对荀子的批评,主要集中在其“性恶论”。荀子论人性的结构,强调人的实存活动及其情欲要求必受制于心知及其抉择之支配,据“心之所可”以规定其实现的途径与行为的原则,由之而获得其正面(善)或负面(非善或恶)的道德价值和意义,而非直接现成地顺自然而行。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