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林】读读《礼记》 终身受益

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中国经学研究院院长彭林长年从事中国古代史与学术思想史的教学与研究,近日,他的新著《礼乐中国》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礼乐中国》兼具通俗性与专业性,展现了中华三千年礼乐文明,全书精选《礼记》《论语》《左传》等典籍中有关礼乐文化的格言名句100余句,每句礼乐格言下皆有译注和析义。经出版方授权,···

润物细无声:让传统文化在青少年中生根发芽 ——孔子博物馆“社教活动”记

“社教活动”是孔子博物馆依托本馆展览陈列和丰富的馆藏文物,挖掘特有文化遗产资源和儒家文化内涵,利用丰富的教育资源所开展的专门针对青少年的博物馆普及体验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和极具吸引力的内容,让传统文化走进校园,走近广大青少年。自活动开展以来,已吸引将近10000人进入孔子博物馆,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直好评。

让传统文化浸润时代人心 ——孟子研究院传统文化“六进”活动侧记

“六进”活动是孟子研究院按照尼山世界儒学中心的要求,结合孟子研究院自身工作职能而探索开展的文化实践活动。活动酝酿初期,孟子研究院通过与邹城文旅局、乡镇、文化服务站等相关部门的深入调研分析,精准定位文化需求,不断探索文化创新服务的方式及品质内涵。自4月至今,已深入工商银行、兖矿集团、石墙镇政府及中学、香城镇政府等···

【张华娟 徐佳】用传统文化的活水滋养家庭教育的根脉

《孟子》有言:“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便重视家庭与家庭教育。家庭是“国之本”,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礼记》提出的“大学之道”,包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层次。这既承载了儒家士大夫“兼济天下”的政治理想,也可视为对传统教育理论的一种概括···

【巩见刚 卫玉涛 高旭艳】传统文化的管理学属性、范式特点及其对本土管理学之价值···

传统中国社会是否存在自己的、真正意义上的管理学是一个颇为值得研究的问题。本研究首先从管理学形成的两个必要条件入手,批驳了那些认为管理学是西方近代工业革命的产物、中国传统社会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管理学的观点,认为中国传统社会虽是农业社会,但也有着自己的管理学。因为传统儒家文化本质上就是一门管理学。

陈来著《守望传统的价值:陈来二十年访谈录》出版暨简介目录

本书是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来先生的思想随笔集。1994—2018年间,从长达二十余年的、有关传统文化的阐释文字中,采撷经典的片段呈现给读者。陈来先生不仅勾勒了二十余年的文化特点,也对传统文化作了富有创建的阐发,字里行间彰显反思和批判的力量。从这些有思想温度的文章中,可以窥见百年传统文化的学术传承、传统文化复兴运动···

陈来著《现代儒家哲学研究》出版暨简介目录

《现代儒家哲学研究》以当代中国文化的视野和中西哲学的融合前景作为研究和观照的出发点,从 “文化观”“心物论”“形上学”等角度,详细讨论了熊十力、马一浮、梁漱溟、冯友兰等学者在儒学上的创新和发明,探索了20世纪现代中国哲学家在发展具有中国性的哲学方面的经验。

【韩星】理解儒家书院的基本精神与现实功能

当前,我们要特别关注“儒家书院”,书院自产生到兴盛,主体上就是儒家经师和大儒主持的民间私学,当然明清以后也有官办或官助民办的书院。

成长礼、诵经典 承续书院文化的永久魅力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路过民居,穿过小桥,写有“鹅湖书院”的牌匾映入眼帘。这是“文脉颂中华 书院@家国”网络传播活动的第三站——“鹅湖书院”。

走进白鹿洞书院:千年书院的现代生存样态

“书院是我国古代特有的教育机构和教学组织。一千多年办学不绝,屡毁屡建。它不同于官学,也非完全意义上的私学;它不是启蒙教育、小中学教育,也非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它不是科举的敲门砖,但又难以摆脱读书做官的窠臼……”

白鹿洞书院:从教育传统中汲取当代精神滋养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中国是文明古国,也是教育之邦。书院,就是中国传统教育中最具精神价值的教育形制。其中,被誉为“海内书院第一”“天下书院之首”的白鹿洞书院,经过一千多年历史积淀,留下了诸多教育理念及精神内涵,今天看来仍旧熠熠生辉。

【黄漫远】书院之道 未坠于地

中国传统书院,新生于唐朝、五代时期,改废于晚清,在千年风雨中始终承担着教学、藏书、祭祀三大功能,是传统社会研习学术的机构、传播知识的基地、实施教化的堡垒,更是中国传统读书人文化的乐土、精神的依归。晚清书院改废、新的教育体系和模式的建立,一度使得书院淡出于国人视野。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在对历史和传统的反思中,重···

【邓洪波】将书院文化精髓发扬光大

11月24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指导,光明网、湖南大学承办的“文脉颂中华•书院@家国”网络传播活动在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启动。活动将通过丰富的形式,来挖掘和展现书院的文化基因、时代内涵和社会价值,进一步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那么,书院文化有何内涵,今天如何去粗存精、发扬光大?

走进石鼓书院:毁于战火的千年学府如何绵延至今?

“天下书院楚为盛,楚之书院衡为盛。”在湖南衡阳人看来,书院在当地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千年以来,这里的书院都发生了什么变化?

【朱雷】 复兴传统不是要回到过去 ——读《守望传统的价值:陈来二十年访谈录》

清华大学国学院院长陈来先生长期致力于中国哲学史研究,出版了多种论著,他在宋明理学及现代儒家哲学等领域的研究尤为学界所瞩目。北京大学教授杨立华曾评价他“以专题研究的方式,几乎完成了中国哲学通史的工作”。的确,陈来以一己之力,为专深之学,成通贯之局,其论著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哲学史研究领域中具有典范性的意义。

【许石林】他看见一双筷子,哭了,哭得很伤心

吾乡渭南风俗:过年要增添碗筷——意思,你懂的。

【沈长云】人文始祖——黄帝

黄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黄振萍】传统中国的读书方法与意义

朱子反复提倡读书要“涵泳”,读书应该做到使人“存心复性”“学以成人”并能“经世致用”。所以,在传统中国的儒学政教体系里,特别重视如何读书也就不奇怪了。

探索优秀传统文化生发路径——礼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武汉举行

礼乐制度是中国古典文明的重要基石。为推动海内外礼学研究,促进彼此交流合作,共同探索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发路径,11月10—11日,由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礼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大学举行。

孔子故里曲阜:弘扬传统文化 促进和谐发展

文化沃土、孔子故里山东曲阜,积极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将传统文化融入群众日常生活,利用文化资源涵养干部为政之德,千年古城正阔步迈向“首善之区”。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