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家星】张栻的道统思想

张栻是南宋重要的理学家,师承五峰,服膺周、程,友于朱子,与朱子、吕祖谦鼎立为东南三贤。在南宋道学格局中,张栻之学渊源于胡宏的湖湘学,然因与朱子思想密切,在后世朱学独尊之道学格局中,张栻获得了超出吕祖谦和陆象山的地位,在《宋史》中与朱子同归属于“道学”,而吕、陆则被归为“儒林”。

【郑泽绵】“以心求心”与“以禅抑禅” ——论大慧宗杲思想对朱熹批评湖湘学派的影响

朱子认为湖湘后学近禅,但他对后者的批评也借用了禅宗,采用以禅抑禅的方式。首先,朱子批评湖湘学派的「观过知仁」会导致「一心三分」,笔者在《大慧语录》中找到了类似「一心三分」的说法,还有朱子批评湖湘学派时引用的公案;其次,朱子批评湖湘学派的「以心求心」,认为:「即觉其失,觉处即心,何更求为?」转而提倡「常惺惺」的···

【毛丽娅】张栻的道统思想及其对儒家道统传承的贡献

张栻主张传儒家圣人之道,认为“仁”为四德之长,强调以心性言仁、知仁而求仁;张栻论及儒家道统之传,推尊周敦颐、二程,上承孟子,在乾道年间,张栻已经形成周敦颐、二程、张载等北宋诸儒的道统思想;以儒家经典为载体、以书院为基地讲学授徒、立祠供祀倡扬儒家道统,重视义理解经、开义利之辩,强调传道济民、经世致用,对儒家道统传···

【向世陵】克己·复礼·为仁——南宋湖湘学者张栻论仁礼关系

仁与礼都是儒学的核心范畴。仁主要指内在德性,是儒家最核心的价值,它首先表现为“爱(人)”的情感;礼则指外在的制度规范,其突出特征是社会性和公共性。

【蔡方鹿】硬核理学家张栻,学识名气皆超朱熹

在星光熠熠的第二批四川历史名人名单中,南宋的张栻是唯一一位理学家。“张栻在湖南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比他在四川,要更大!”这是四川师范大学博导、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蔡方鹿教授,在接受封面新闻记者专访时,掷地有声说出的第一句话。

【陈明】张栻是湖湘学派的集大成者?“朱张会讲”的意义并非这么简单

“朱张会讲”确实非常有名,对岳麓书院、对儒学本身都影响深远。今天把它当作一段佳话、一种良好的学风来传说,当然不能说错,但它深刻的思想史内涵、激烈的观点交锋、复杂的影响效果,我觉得更应该得到揭示和清理。这不仅可使佳话更精彩,也可使书院的底蕴与光辉从记忆中激活而契入当代思想建构散叶开枝。

【徐仪明】张栻应该排在朱熹之前,从这三方面看出

今天大家都说“朱张会讲”,历史上也习惯说“朱张会讲”。但确切地说,应该称为“张朱会讲”,要把张栻放在朱熹的前面,因为朱熹是向张栻请教学习的。在心性论方面,朱熹接受了张栻诸如先察识后涵养、心为已发和性为未发的观点,显示出张栻处于执教地位之上。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